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疗效分析
2018-11-19沈勇生
沈勇生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是指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主要由脑组织供血异常(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所引起的精神障碍[1-3]。这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有可能出现抑郁、猜疑、妄想症、自残或者自杀。对于这类疾病,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利培酮和奥氮平均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本文对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脑血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关于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患者有明确的脑血管病病史[4]。所有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 各50例。利培酮组男26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56.43±4.32)岁, 平均病程(6.31±2.53)d;奥氮平组男25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55.48±4.28)岁, 平均病程(5.92±2.12)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 并签写了知情同意书;②PANSS评分均≥60分。
1.2.2 排除标准[5]①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等;②病前有精神障碍史, 曾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③有与治疗相关药物过敏史或者患者依从性差, 未按医嘱用药者;④合并其他精神疾患, 或有阿兹海默病、精神发育迟缓等。
1.3 治疗方法 利培酮组采用口服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 20010310, 规格:2 mg/片), 初始剂量为1 mg/d, 根据病情及患者耐受程度两周内逐渐增加至4~6 mg。奥氮平组采用口服奥氮平(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 20010799, 规格:10 mg/片)初始剂量为2.5 mg/d,根据病情及患者耐受程度两周内逐渐增加至5~20 mg。治疗过程中两组均酌情使用艾司唑仑片辅助睡眠, 应用苯海索片治疗锥体外系反应。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脑电图及肝肾功能。两组治疗周期均为8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分别于治疗前(第0周)、治疗后2、4、8周的最后一天采用PANSS评分评定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以治疗后第8周PANSS评分的减分率判定治疗效果, 治愈:减分率≥80%;显著进步:减分率≥50%;进步:减分率≥30%;无效:减分率<30%。减分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前评分×100%[6]。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②采用ADL评分评定患者生活能力情况。③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和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周, 两组PANSS和ADL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 2、4、8周 , 两组 PAN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 两组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 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利培酮组的ADL评分优于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和ADL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和ADL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奥氮平组比较, bP<0.05
利培酮组 50 PANSS 72.21±10.87 64.21±5.34a 59.21±5.87a 44.21±5.72a ADL 38.15±8.21 36.15±7.93 33.15±6.43a 26.15±4.36a b奥氮平组 50 PANSS 73.03±11.25 63.03±6.82a 60.03±5.61a 48.03±6.12a ADL 39.03±6.47 37.03±6.31 34.03±6.63a 31.03±6.91a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利培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奥氮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嗜睡、锥体外系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异常、心电图异常、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氮平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损伤脑组织是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大, 脑血管病患者明显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焦虑抑郁、妄想幻觉、严重失眠等精神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7-10]。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减轻患者痛苦, 提升患者生活、生存质量[11-13]。本研究应用利培酮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并与奥氮平进行比较,探讨其疗效、安全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周两组PANSS和ADL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8周, 两组PAN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两组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 两组PAN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利培酮组的ADL评分优于奥氮平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总体上看, 利培酮和奥氮平均能有效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精神障碍情况, 均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但利培酮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奥氮平组。
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两组嗜睡、锥体外系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椎体外系反应较为明显, 可能与其阻断患者脑内D2受体有关[14];而奥氮平的嗜睡、肝肾功能异常较为明显, 可能与阻断患者脑内组胺(H2)、患者体内代谢功能衰退、内脏敏感性以及药物耐受性有关[15]。因此, 在服用抗精神类药物时, 要特别注意根据不同患者疾病及身体情况, 从低剂量慢慢加量,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缩短用药时间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损害;此外, 还要做好亲情关怀和心理疏导, 避免患者情绪波动, 以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 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均有良好效果, 两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当, 且均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虽然两组均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但如果能更好地根据患者的疾病和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用药量, 并对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将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