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

2018-11-19时小翠

决策探索 2018年8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中职素养

文/时小翠

一、中职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是中职教育系统的一条线,贯穿着学生从基础知识到掌握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全过程。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字的热爱。中职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职学生的特点

(一)中职生群体特性

中职学生是指初中毕业后没有考取普通高中的一类学生。按照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来评判,他们在学科学习方面已然落后于整体水平,加之从小被教育体系所牵制和影响,导致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不自信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动力;还有一部分中职学生,他们来自于普通家庭,父母忙于谋生或受限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忽视或无力对孩子进行关注和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了或多或少的学习和生活陋习。这类中职生在进入中职院校后,面对学习仍然存在得过且过的态度。以上两类学生占据了中职生的绝大多数,他们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成绩差,恶习难改,我行我素。第二,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第三,缺乏职业规划,对于人际交往、职业生涯发展、就业压力甚至是自我认识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

(二)中职学生的选择

大多数中职生在中职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走上工作岗位,也有一部分中职生,在中职毕业后选择了继续求学,这部分学生继续求学的原因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在初升高的考试中因为严重偏科而落选;一类是本身的基础知识薄弱,但是在进入中职学校后,产生了面对社会的恐慌,进而产生了继续学习,为了以后更好地走上社会。

三、中职语文教育的思考

(一)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中职学生中的大部分人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要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要谨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具体教学层面而言,要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

1.教师角色的转变。引导——即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成功的信心;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诱导——即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方式的转变。中职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信息素养,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同时丰富自身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做到在新媒体技术支撑下重组知识传递方式,最终满足学生需求。

3.工作内容的转变。中职语文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更多关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思考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每位教师的创造,要使学生爱课堂,首先老师要成为教学的爱好者、教学的探索者,这样才能使师生共同享受教学过程。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面对知识飞快更新的现状,更需要不断学习,以满足学生对于基础语文知识、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各种文化演变现象了解的需求。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语文学科的深意、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意、体会新兴文化的乐趣,才能在这一系列的体会中逐步扎实语文基础知识、逐步提高人文素养。

四、结语

中职语文教育要在狠抓中职生群体特点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养,最终较好地完成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中职素养
清律的基础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