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县级第二轮志书篇幅控制的思考

2018-11-18俞富江

黑龙江史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篇幅志书交叉

俞富江

(桐乡市史志办公室 浙江 桐乡 314500)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至今已有30多年。在广大修志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下,出版了一大批志书,成果斐然。但是,从首轮修志情况看,出版的县级志书篇幅绝大多数均超过《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1985年)第十五条“县志以控制在三十万至五十万字左右为宜”的要求。此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公布《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1997年)第十五条“志书的篇幅不宜过大,今后续修,字数要相应减少”。然而,从已出版的县级二轮志书来看,一些志书篇幅冗长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有不少专家和学者提出“关于志书篇幅的控制”问题。有的县志编纂部门将其列为审稿改稿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努力把篇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目前,县级第二轮修志编纂、终审、出版正处于一个高峰期,控制志书篇幅的问题,应当引起正在编修志书者的重视和思考。本文笔者就县级志书的篇幅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志书篇幅冗长的问题及原因

控制志书篇幅的问题,已在方志界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适当控制志书篇幅。自从1985年《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颁布,以后的历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都反复强调控制志书篇幅。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原常务副组长朱佳木曾指出:“现在的志书越编越厚,越编越长,县志少则上百万字,多则几百万字;市志少则三四本,多则十几本;省志少则几十卷,多则上百卷。这么长的篇幅,这么大的部头,不要说看起来困难,就是放都很难放。能不能再精练一些呢?我们应当提出这样的要求,文字上确有可以精练之处。”正如朱佳木所说,志书的篇目应控制,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县级第二轮志书篇幅冗长的问题还是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从现已出版的志书情况看,二轮志书的字数仍大都超过计划数,有的还超出许多,篇幅过长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县级志书突破100万字的也不在少数。就一般县志来说,续修志书的时间一般在15~20年左右,但篇幅如此之大,册页如此之厚,造成了编纂时间、出版经费和阅读成本的大幅增加。

从记实角度出发,篇幅巨大不等于信息丰富,文字简约也不等于信息缩水。篇幅失控,违背了“文约事丰”“博观约取”的取材原则。笔者认为,造成志书篇幅臃肿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4种情况:1.追溯文字多。县级志书即为记载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因此,就应该而且必须紧紧围绕本行政区域这个范围的记载,凡是超越这个范围的资料均不应在本区域的志书中反映出来。很多编辑人员,广泛收集资料,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收集来的入志资料,认为不用可惜,全都罗列出来,有些用写史的笔法,凡事喜欢从中央如何布局、逐级下来,然后再记自己如何做的,没有把本地如何贯彻实施写好。2.重复记述多。在概述、自然环境、土地管理等编中都有记述土地面积的,在大事记和自然环境中均把自然环境记载一遍等等造成无谓的重复。3.画蛇添足多。志书的原则是“述而不论”,表明观点不靠议论,而是靠史事说话,更不能名人言论或科学上的定理、定律来做论据。要对客观状况的得失、兴衰、经验、教训等寓褒贬于记述之中,通过大量确凿的事实,让读者从中得出结论。4.记流水账多。志书是资料性著述,不是账薄,是通过编纂史料,把断限内的事物揉合在一起。一方面采用记述方法,以时序为主线,能看出事物的演变过程及其来龙去脉;一方面记述重点,突出规律,防止挂账式的记述。过于浩瀚的志书篇幅,不仅延长编纂时间,往往不能按时出书,而且耗费主编过多精力,一部上百万字的志书,主编统稿至少需要大半年,审稿再需半年,不但拖长了时间,同时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翻了半天,还没有找到所需资料,不利于读者广泛阅读。上述原因的产生,与篇幅过长不无关系。因此,篇幅冗长问题已经成为二轮志书编纂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控制志书篇幅的基本出发点

关于篇幅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志书为什么要控制篇幅的问题。从志书编纂实践看,控制志书篇幅要从以下4个需要出发:

一是从突出有价值内容的需要出发。“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是修志工作者编写高质量志书的基本要求。典型具有多种功能。先进典型犹如一面旗帜,给人以向导,给人以启迪;反面典型正如一面镜子,给予人以教育,给人以深思。典型材料多了,志书才能写出实实在在的条目。因此,要收集各行各业最突出的人物、事迹、事件、产品、经验以及各地特殊的风情民俗等。要突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典型性、代表性。在选择这些信息资料时,要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既要注重全面,又要把握重点;二是既要反映一般,又要突出特色;三是既要记述一个区域在一个时期内的大事要事、重要活动、重大举措,又要记述该时期内整个工作中的总体情况;四是既要写出成就,又要写出问题和原因;五是既要记述静态的事与物,又要记述动态的人与事。在通常情况下,一般性内容占40%,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占60%。现在的情况往往是主次颠倒,比例严重失调。

二是从加强综合性记述的需要出发。第二轮志书在体例结构上要求“横排竖写”是可行的,但不能绝对化。有的应以横为主,有的应以纵为主,有的应纵横结合,不能千篇一律。特别是横排的层次不宜过多。从已出版的一些县志来看,横分的层次偏多,在编、章、节层次上横排还不够,目、子目也横排,到子目才开始竖写。这样,势必将一项完整的事物分解得支离破碎,破坏了事物的整体性。不少工业分志按小行业或产品群设节,再分解,“目”的层次就是产品了。结果,一部工业分志变成了产品的发展史,只看到一个个产品的具体介绍,看不到行业的综合记述。这样的工业分志反映不出工业的整体面貌,反映不出工业门类间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不出工业生产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其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片断,不见整体。”通常情况下,工业分志设编不宜过多。如果章节体不适应记述需要,可改为条目体。通过结构的调整,加强记述的综合性,从而反映工业经济发展的脉络,反映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反映工业生产内部的各种关系。

三是从减少重复交叉的需要出发。县级志书作为全面系统地记述一个地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横联百业,纵贯古今,其中必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交叉重复关系。在二轮修志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交叉关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也是保证志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编一章来说,都想记细记全,作为一部志书来说,就必然会出现重复交叉,或绝对的重复。一部志书包罗万象,头绪繁多,既要照应到各分志之间的交叉关系,又不能使各分志之间重复。这就要求主编对全志的交叉内容全盘掌控,了如指掌,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

四是从志书的资料性文献的本质属性出发。资料是志书的基础,这是从内容形态上对志书做出的规定。《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志书的界定是资料性文献,资料性作为本质属性被法规所认定。因而一定要从增强志书资料性的角度,规划和开展工作,把收集整理资料贯穿于整个修志工作全过程。丰富翔实的资料是编纂精品佳志的基础,是志书质量的核心。由于资料收集面广量大,难免会出现内容缺漏、范围不广的现象,导致志书缺项、断线、特色不突出、可读性差等问题。尤其是反映事物发展过程的主体资料不足,史实数据不准确,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一部志书的质量,应当引起广大编纂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控制志书篇幅的主要途径

在二轮志书编纂过程中,既要控制志书篇幅,又要加大志书存史价值。从近年来已出版的的部分志书及志稿的实际情况来看,控制篇幅的主要途径,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去考虑:

(一)综合记述详略得当

志书是资料性著述,内容丰富、涵量大。记述中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既要反映全貌,又要突出重点,使其容纳更多更有存史价值的资料。在编纂过程中,有的志稿中详略不当的问题比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资料的占有和记述方法两个方面。有的志书资料占有畸轻畸重。如某部县志初稿,其中有一编共设六章,由于第一章占有资料多,写出100多页,占整编比重的50%以上,而其它5章的内容仅占45%左右。以上是从文字量上分析。再从内容上看,第一章由于资料的占有多,没有下功夫精选,记述内容过细,显得冗长繁琐。相反,另外5章因为搜集的资料太少,很难进入具体记述,往往是前面有一段无题小序,下面记述时图片加说明,显得内容极其单薄。这种详略不当的状况都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其解决的办法:一是下大力气搜集资料,使相关薄弱章、节内容更充实,更丰富,充分体现志书存史、资治的价值。二是在综合记述中,编纂者要在记述方法的掌握和对入志资料的筛选取舍上下功夫。不能因资料多,而不分主次轻重一律从详;也不能因缺乏资料而从略,写成图片加注说明。而应斟酌情况,做到详主略次,详个性略共性,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做到详略得当。

(二)合理交叉避免重复

客观世界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作为记载客观历史和现状资料的志书,其内部各门类之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关联的,在有些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交叉,对于这些交叉,不但不应回避,相反应该重视记好,以体现志书各方面的联系性。这里强调一下交叉与重复的区别,我们所说的交叉,不同于重复。交叉是渗透。回避交叉就会造成疏漏,记述事物不全面。重复则是相同的事物,简单地再出现。重复就是雷同,应是竭力避免的。那么如何处理好交叉这一问题呢?在制定编时,一定要统筹全局合理划定事物属性规定,记述范围避免外延过界。严格坚持按事业性质立志的原则,即把性质相同的事物,归并到一个门类,立为一志,做到“事以类从,类为一志”。如驾驶员培训的内容,某部志稿交通编设计时,在第四章交通运输及第五章交通管理中都有,这显然出现了交叉重复。经过研究探讨,将此内容放入第五章交通管理中比较合适,从而避免了交叉。

(三)适当增加实用性表格

表格分数字统计表和事类表。数字统计表用数字填写,有利于读者从数字的变化、比较、分析中,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事类表是用形式整齐的文字来表述事物状态的表格。县级志书表格偏少。要改变由文字向数字化转变的写作方式,尽量完善统计指标体系。适当增加一些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旅游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城市建设、建筑业及房地产开发、对外经贸、财政、金融保险、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各方面的统计资料,并注意价格可比、口径可比。数据对于真正使用志书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用数据、表格的形式表述可以节省一定的文字篇幅,使我们的志书“虚”的东西减少,“实”的东西增多。

(四)语言规范文字精练

志书的文体只能是以记述为主,兼具说明,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质朴而不失文采。编纂者应把握这一特征。由于志书不同于文艺作品,不同于新闻报道,也不同于工作总结和领导讲话,要删除那些讲义性、评价性、修饰性,无助于和有害于用资料说话的语言文字。如志书概述中,尽管允许一定的议论和论说,然而不必要的修饰性语言的存在,反而会因词害义,也应当删除。在参与志稿编写的人员中,由于专家少,杂家多,不同文体、文风的写法掺杂其中。对于编辑初稿、分纂中已经修改的志稿,终审时仍需认真审读和修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力求做到:假话、大话、空话、套话一律删除,推估、猜测等不定副词一律戒用,文言俚语必须改造,拖沓、浮华之词应当提炼。因此,在志稿的终审中,要根据志书的文体严格把关,真正做到全书用语规范,文风统一,以保持整部志书文体文风的一致性。

(五)建立标准的控制体系

在二轮修志中,县级志书编纂部门要建立统一标准的志书质量控制体系,从而有效地防止“随心所欲”问题的发生,这样有利于明确程序,统一要求和标准,以达到志书篇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类单位入志志稿篇幅适当。要做好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平衡,避免同类单位因入志志稿长短相差过大而引起误会。在编修之前,要制订一个基本的篇幅标准,如果定得过严可作适当的调整,但不能放得太松。同时,应把控制志稿篇幅作为验收质量的一项内容,以解决同类单位篇幅悬殊的问题。如“民主党派·工商联”章节中,在把握各民主党派入志志稿的篇幅和内容等方面应该处理得恰到好处,主要记述组织建设、历次代表会议、政治活动如参政议政、自身建设等内容。个别重大事项或主要建议案,也要加以介绍。对不符合标准的条目坚决不收,确定收入志书的内容要精心加工,大力压缩冗余信息和多余文字。

猜你喜欢

篇幅志书交叉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每一个人的努力, 都不会被辜负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连数
连一连
连星星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
寄小读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