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尚团队精神 打造方志精品

2018-11-18俞慧军

黑龙江史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张家港张家港市史志

俞慧军

(张家港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方志编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众手成志。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力的诸多要素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因此,无论干什么工作,首先要有符合干好这项工作的人,而人首先是思想问题,其次是能力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编修出一部精品方志,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就显得意义非凡。

一、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一定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3)一个人,无论他的专业水平有多高,他的业务工作能力有多强,也不可能在一项事业上独自获得成功,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唯有优秀的团体,才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完美的境界。

(一)独木难成林,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与配合

编修方志是一项很清苦的工作,只有那些既能长年坚持深入实际,收集资料,不计得失,又钻研业务,长于文案,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人,才能胜任。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单打独斗式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没有团队的协作,没有人能依靠一已之力获得某项事业的成功。因此,要成就一部方志精品,组织者必须取得更多人的支持,得到更多人的配合,这其中要有各级领导、专家的支持,更要有广大热情参与方志编修的人民群众的配合;当然最主要的还要有一支政治优秀、品德良好,专业知识丰富的方志编辑人才队伍,这是成就一部精品方志的前提。

(二)同心玉成山,团结才能所向披靡

“同心玉成山,协力土变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些古语形象地道出了团结的强大威力和丰厚回报。我们知道,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强盛,必须以“民族团结”作为支撑和目标。一个企业要发展、要提高,也必须依靠团队的精神。只有“志同道合”,才能团结一致,风雨同舟。要想获得成功,就只能用“加法”和“乘法”,人心多、泰山移;人心散、诸事败。张家港市史志办的全体成员就是凭着团结和谐的创业环境,在一届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从2005年以来,《张家港年鉴》在全国各类评比中连续获得了六个特等奖。张家港市史志办先后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联合授予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被江苏省党史工作办公室评为江苏省党史系统先进集体。

(三)人尽其才,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4)在常人看来,方志编辑人员的工作是坐在办公室编辑编辑文字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方志编辑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他要求方志编辑人员既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因此,在选择人上,根据不同行业,选择不同人员参与方志的编辑,是很好的选择。为此,在方志编辑人才的合理使用上,张家港市史志办早在《张家港年鉴(2006)》编辑中就周密考虑了这个问题。比如让常年在市级机关工作的人员负责编写政治、文化篇,多年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人员负责编写组织、人事篇,做过教师工作的人员负责编写教育篇,有文学功底的人员负责编写文化篇等,这些行业的文化“精英”人物构成了编辑志鉴的骨干力量。此外,张家港市史志办还在重点单位聘请了一些热爱史志编辑的中坚力量,让他们担负史志编辑的任务。实践证明,每一个史志人员的性格爱好、专业特长各有差异,但是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合于生长的土壤,适合于他们发展的养料,他们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体才能。而一部部方志精品也正是在这些众多的“人才”的组合下才得以完成的。

二、打造完美团队,首先必须打造个人精品

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陶铸有句名言:“我们不缺孤身奋战的精英,缺的是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我们不缺单打独斗的好汉,缺的是相互配合的团队意识”。(5)“一个和尚担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似乎已经成了一些部门和单位团队形象的代名词。我们可以冷静地审视一下我们的方志编辑队伍:里面有许多阅历丰富,品质高尚,热爱史志事业并对这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但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岗位,各自的经历、学识,对问题的见识的异同。所以,毫无疑问,提高方志编辑人员的自律意识,奉献意识,团队意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没有约束就没有和谐

约束、监督是一个团队取得辉煌的很重要的一环,当然这种监督和约束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首先来自方志编辑工作者自身的道德自律。编修方志要具备“史德、史识、史学、史才”,其中“史德”是史学家章学诚在其它三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从品德和思想方面对方志人才队伍提出的要求。“史德”是方志编辑工作者所必备的最起码的要求。章学诚说:“史德即著书者之心术”,“险恶、矫诬之人,不足以言史”。(5)可见,“史德”对于编修方志的重要性。方志作为地方志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信史,又是正史,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实用性、科学性。这就要求史志工作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自律意识,尊重客观规律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书写文字。事无曲笔、直言其事,既写成绩,也写失误;既写经验,也写教训;既写优势,也写劣势,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于一体。其次的监督来自内部,如果一个团队的成员都能互相监督,那么这个团队就有了自我纠错能力,这种风气能保证这个团队获得巨大的成功。而最主要的监督来自于社会,方志是一种公众服务性的产品,最后要为公众提供精神产品服务。因此社会的监督、读者的监督比任何约束都来得重要。为此,近年来,张家港市史志办从各镇和有关部门人员中聘请了10多名行风监督员。

(二)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创新是方志编纂的灵魂。它像任何工作一样,没有创就,就没有生机和活力。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对方志编辑的质量要求也提出了全新的标准,这就要求无论是编纂专业方志,还是综合性志书,都要有创新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一个地方或区域区别于其它地方和区域的“亮点”。如我市在《张家港市志》(6)纲目的设置时,专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张家港精神篇”、“文明城市建设篇”,彰显出整部《张家港市志》纲目的“特色”与“亮点”。因此,我认为,方志编纂思路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方志的生命,但创新一定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尽量做到恰如其分,合情合理。

(三)没有奉献就没有回报

奉献是一种工作的美德。作为一个方志编辑,能深入基层,搜集史料,核查事实,辨别真伪;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编辑方志。为史志事业辛勤操劳,淡泊名利、默默无闻、埋头工作,自然难能可贵,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然而我认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奉献,不能简单地看他累不累、苦不苦,更要看他在立足本职的基础上为整个团队所做的贡献。为提高方志的质量、维护方志编辑的声誉,绞尽脑汁、出谋划策,这样的奉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奉献。近年来,《张家港年鉴》在全国各类评比中连续获得了六个特等奖正是在这种团队协作精神的旗帜下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时代需要方志精品,精品因团队而美丽

这是一个总在产生精品的时代,人们需要精品,人们呼唤精品。一部缺乏特色的方志,一篇缪误百出的方志,一个毫无新意的方志版面,已经落伍于时代和人民对高质量、高品位方志的标准和要求,它的最后结果只能为民众所拒绝。而方志精品的打造要依靠所有团队成员共同的不懈努力。

(一)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

凝聚力是新时代最有竞争力的元素。最好的团队成员,最好的战略目标,最好的发展空间,如果没有凝聚力这种黏合剂,也无法将这些东西粘到一块,更别说成功了。在每年的《张家港年鉴》编撰中,政府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和媒体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使广大市民充分了解编纂年鉴的目的和意义,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提供资料,参与编写活动;各单位和各部门都配备了编写人员(资料员),重点部门还建立了二三人的写作班子,共同为编纂年鉴提供资料,并撰写初稿,形成了“众手成鉴”的浓烈氛围。2006年9月《张家港市志》编修启动后,张家港市史志办内部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先后多次召开了市志纲目研讨交流会,分工不分家,互相协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加强了对全市各部门市志撰写工作的培训、指导、沟通、协调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相互配合、协作互动的团结和谐的工作局面。最终在2013年10月《张家港市志》高质量出版。

(二)沟通、交流才能产生精品方志

沟通是信任的基础,没有沟通就没有信任,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合作。在团队之中,怕的不是“唱反调”而是没有交流、没有沟通。人们常说,“碰撞出火花”,这种碰撞就是交流沟通,这种火花就是金点子、就是精品方志的雏形。我们应该提倡无论是上下级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应以开诚布公的心态做充分的沟通交流,无论是对工作的意见还是个人对某一观点的不同想法与看法,只有充分沟通交流,才能达到通力合作。张家港市史志办先后开展“提升工作质量年”、“开拓创新年”等活动,活动内容就是围绕多出精品方志的总体要求,提升方志书籍的征编质量。要求各部室经常沟通交流、出谋划策,提建议,出思路。通过在媒体开设“史志春秋”专版和编写“张家港史志”内刊以及史志网站、地情馆、史志鉴资料中心等宣传阵地,先后编纂出版了《张家港市地名志》、《谢恺烈士纪念文集》、《勿忘国耻》、《张家港市志》等史志书籍并使之成为精品佳作。

(三)团队的好坏决定事业的成败

一个民族要强盛、要发展,必须以民族精神作为支撑;同样一部方志佳作的问世,也必须依靠团队精神。团队的好坏决定史志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张家港市史志办在凝聚团队每一位成员“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上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和措施。让每一位成员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了一股齐心干事业,和谐创佳绩的合力。近年来,张家港市史志办先后出版了《辉煌二十年》和及《塘桥地名志》《妙桥地名志》《鹿苑地名志》《乐余地名志》《港口地名志》《国泰志》《永联村志》《包基村志》等30多部志书。正如张家港市委书记朱立凡在《张家港年鉴(2016)》一书的序言中写的那样:“《张家港年鉴》作为全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靓丽品牌,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依据;”“是一本存史、资政、育人的生动教材。”

正是这种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使张家港市的史志事业如日中天,蒸蒸日上。

上述观点仅为个人己见,仅与同仁探讨。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381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3)(4)习近平:《人民日报》2017年 10月19日第四版。

(5)《陶铸文集》186页,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俞慧军等主编:《张家港市志 1986~2005》,为张家港市第二轮编修的志书,2006年9月启动编纂,2013年10月出版。

猜你喜欢

张家港张家港市史志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侨商会正式成立
张家港高校侨务工作联盟:发挥地方发展智库作用
让张家港精神在新时代再放光彩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张家港行盈利能力待改善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