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驿站”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究

2018-11-17张文靓

新课程·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张文靓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是值得高度关注的教育。心理教育离不开教材、课程的支持,为保障心理教育的质量,校方就应当结合自身的情况与各种要素建立完整的本土化校本系统,打造全面、具体的心理校本课程。对此校方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特点,以主题案例为主体,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校园文化、校本评价为介入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能够回应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的课程和力量,缓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压力,使学生在校园生活当中收获成长与快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校本教材

心理健康是近些年被教育系统高度认可与关注的话题,其正在从社会角度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学校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点、传播点,同时也是心理工作的集合点、研究点。处在成长发展关键期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可能会引发不同的问题。因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给予了殷切的厚望,故学校便成为心理教育的前沿阵地,同时心理教育也成为学生内心真切的呼喚。学校开展的心理活动属于学校的内部活动,因缺乏相应的参考与指导,课程有着臆断性选择问题,这种选择不仅会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更会成为心理教育发展的阻碍。所以心理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开展有着现实性意义。

一、主题案例式教材

(一)定义

主题案例式教材即根据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与压力,选择若干内容用案例的方式进行体验。使学生从案例事件中反思与体验,进而获得收获。主题案例教材的内容必须独特、鲜明、典型且有针对性[1]。将学生最常遇到的问题或兴趣作为基础构建校本教材。

(二)开发程序

首先要拟定目标,以学生最常遇到的问题为着手点,以学生的生活事件为研究、讨论的对象,进而寻求缓解压力与消极情绪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中反思与收获,这是提升学生求助意识与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主题目标的设定并非简单地传授心理知识,而是传递生命意识,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

其次要收集资料,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压力收集到一起,筛选并汇总资料问题后,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个体咨询中寻找有关案例,将事件编纂进教材。

最后将之前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修饰与剪切,将其转变为学生熟悉、了解的事件、内容。根据目录顺序将事件资料装入教材当中[2]。

除教材安排以外,还要为课程流程与结构进行相应的设置。学校必须为校本心理课程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每学年18节课时为宜,用案例式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反思与体验效果,避免出现学科化倾向,重视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

二、心理健康校园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场文化的教育,学校文化氛围的构建能够起到衬托和激励教育活动前行的作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根本,将学生培养成积极阳光、拥有正确三观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校园文化不仅要在课堂中有所体现,同时校园文化的落实和发展还要由学校管理者、教师甚至是学生本身自觉地去遵守,从而共同构架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本身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这种具有双标身份的人文氛围构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理论素材的支

撑,同样也需要实践操作的支持。学校应当以构建与环境、意识相配合的校园文化目标,使学生在不自觉与自觉之间逐渐成长。当然,外部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3]。有效的政策能够让人们对校园文化产生依赖,不过政策也要体现出“软性”的特征,即让学生能够自觉认可、认同,从而利用政策来推动校园文化的有效落实。

三、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评价

校本评价同样也是校本课程构建的一个主体,其作用于反馈与监督校本课程的运行和组织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标、有准则的,因此校本评价就需要运用可行、有效的技术与手段,直接对校本课程活动的影响以及效果做出具体的判断,借此来完成优化活动的目的。也就是说,校本评价是根据特定的价值标准,根据教育活动变化以及推进情况做有效性判断。凡是由心理教育活动所提出的目标以及要求,都需要配备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对其进行监督和反馈,否则将很难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与贯彻。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明确学生的发展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和道德操守。为推进与规范这一工作,就必须利用校本评价开展具体对应的工作。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育观念正逐渐被现代教育所取代,这种取代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化课程教学模式,同样的心理健康的融入也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一轮的活力。学校是学生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的前沿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任务。学校必须以自身情况为基准,建立以学生需求和逻辑特点为要素的校本心理课程。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教育人,根据近些年对实际案例的研究和摸索完成了本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希望能够完善国内心理教育的框架。只希望本文的论述可以为学生的快乐成长,为其拥有健康、完善的人格尽上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翠翠,高良,郑雪.心理问题与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标”与“本”[J].心理研究,2017,10(2):11-15.

[2]费俊峰,赵兆.叙事治疗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J].医学与哲学(A),2017,38(3):52-55.

[3]梁芹生.需求导向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9):17-19.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