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微积分中导数“”的探究与教学反思

2018-11-17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彭印玲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微积分导数笔者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彭印玲

一、问题提出

作为青年教师,笔者除了熟悉普高数学教学,也从事AP微积分教学.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是美国大学理事会主持,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它可以使高中学生提前接触大学课程,避免了高中和大学初级阶段课程的重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学预修课程.在4年AP微积分教学经历中,很多学生在进入美国高中甚至大学后,经常给笔者留言,提出疑惑:“老师,到底什么是dx,求导是什么意思?”

学生在国内学习微积分时,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到了国外却问了这样的问题,是平时教学的忽略,还是知识建构出了错?带着这样的困惑,在今年的课堂中特别留意求导符号章节的教学.在基础班与实验班随堂小测试中发现,学生对求导符号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一方面,在解题时能够灵活应用公式求解,另一方面,对公式的由来虽然存在困惑,但也因为课程快进度问题直接不想问.特别在讲解复合函数的链式法则时,两个班的学生私下里不止一次提问,“老师,为什么还要再乘另外一个函数的导数,这样直接约分可以吗?”

二、问题追源

课堂使用的教材是新东方《AP calculus第二版》[1],书本在46页中首次引入导数符号,认为y′,是相等的,没有任何的解释说明.导数的知识不仅在AP中有涉及,在普高数学教学中,也有相应的知识点.苏教版高中教材选修2-2[2],教材中对导数的记号,只提出f′,y′这样的记法,教参中也没有提及的写法.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分析(第三版)》[3],教材第五章导数和微分章节中,对是一个整体,也可以理解为施加于y的求导运算,在学过微分后可以将这个算式认为是一种商”.这样的结果也让笔者困惑,在讲解导数时,需要提供两种不同记号吗?是否有必要两种方式都讲解呢?

带着疑惑,在日常的一节数学课的课前一分钟,笔者在班级中做了一个小调查,“你认为导数定义中的代表什么意思?”全班,没有一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甚至是日常作业与测验正确率都在90%以上的同学,都说不知道……

三、问题探究

导数的这两种记号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设计处理?dy,dx到底是什么?学生为什么会出现理解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带着班级小调查的结果,笔者与办公室同事展开多次教学研讨.

同事中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导数dx中的d取自求导derivative的首字母,dx是一种标记,认为是一种简略的写法,理由是:北京王府学校的校编教材《AP calculus》[4]中有写道:“微积分是由外国人(牛顿和莱布尼茨)创立的,所以导数中的d是由英文derivative翻译过来的.”另一种认为dx代表Δx,d是差值Δ(delta)的缩写,理由是:函数图像上某点的导数中,导数是当差值Δ无限接近0时的一个值.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导数是曲线上一个点无限接近另外一个点时,由割线的斜率变为切线斜率的过程,切线的斜率即是某个点的导数值.从这个角度,认这两种观点从本质上讲没有什么错误,在教学中到底应该详细讲述比较好,还是一带而过比较妥当?

由于AP微积分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为此,笔者专门找了好多美版教材来研究,在两个教材中找到一些实质性的说法.

CENGAGE LEARNING出版的《Calculus of a single variable for AP》[5]第59页中这样陈述:作为对f′(x)补充,通常会用示函数y=f(x)的导数.最常见的一种是极限的表示:

另外,在美版教材Jon Rogawsk《iCalculus》[6]130页中,对两个记法给出了历史的证据:书中认为导数的记法,y′是由拉格朗日(法国数学家1736-1813)提出的,另外一种写法则归功于莱布尼茨(德国数学家1646-1716).书中对导数的后一种写法给出更加准确的说明:不应当将认为是dy除以dx,表达式中的dx,dy均是微分算子,它们在线性估算及更进一步的微积分计算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这里,教学中仅仅将它们看成一种符号,而不是单独的个体.同时,书中对选择用作为导数符号提出了一些看法,总结如下:

(2)这样的记法,方便看出函数求导时的变量,如果自变量不在是x,而是时间t时,学生们可以记

四、教学设计

针对这个知识点在教学设计时笔者提出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一,说明导数的极限定义,理解的关系;第二,通过改变变量,体现三,在链式法则中,通过复合函数的变量改变,更进一步理解导数的定义.

在实际课堂中,利用几何画板展现从割线到切线无线逼近的过程,并设计增加变量改变等课堂小“陷阱”.

通过两个班的实际教学课堂对比后,对微分算子的理解从原本的21%,上升至60%,课堂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首因效应,笔者做出假设,在初次课的时候,能够按照这三个层次教学,在讲授链式法则时再次巩固,学生对此的困惑必然会减少很多.这个实验也将在今年的教学中继续实践.

五、教学反思

在查阅资料中发现,国内高中教材中对“dy,dx”的标记方法没有特别的说明,这应该源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导数的要求:“对导数概念的理解,是通过实例,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进而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及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之际,课程标准也做出了改变,对学生提出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已经由最初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拓展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要求学生掌握四种能力:掌握数学基础的能力、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四能”要求的提出,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从微积分课堂小困惑中,笔者发现,教学应该有前瞻性,要有全局观.在教学中也应该改变自己的上课理念,充分备课,对同一知识点,在学有余时,多翻翻其他教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几番思考,不仅仅是对学生提问积极性的鼓励,更是对教学的一种深入研究与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微积分导数笔者
解导数题的几种构造妙招
老师,别走……
集合与微积分基础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追根溯源 突出本质——聚焦微积分创新题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于导数解法
导数在圆锥曲线中的应用
TED演讲:如何学习微积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