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参与高校智库建设的途径探析

2018-11-16徐子东赵宏燕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智库建设途径高校

徐子东 赵宏燕

【摘 要】 本文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专业为例,分析了师生参与高校智库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师生参与智库建设的途径及做法。一是凝练教师学术方向,调动教师参与智库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创新人才培养载体,为学生参与智库建设搭建平台。

【关键词】 高校;智库建设;师生参与;途径

一、引言

自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以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如火如荼。加快高校智库建设,是高校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高校智库的研究与高校功能的发展紧密相关,研究高校智库的相关问题,能推动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完善。当前,高校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高校智库建设要坚持既出思想、又出人才,同时还要有育人的工作思路,使智库建设与学校的主要职能有机结合,保证智库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现有的高校智库研究资料来看,高校主体——教师和大学生在智库建设中的作用尚未得到高度重视,参与智库建设的教师大多只限于高职称、高学历,大学生参与高校智庫建设的案例少之又少,引导教师和大学生积极参与智库建设的机制措施尚不全面。本文将从如何引导教师参加高校智库建设和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深入基层进行社会调研的优势,探讨大学生如何参与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高校智库建设。

二、师生参与高校智库建设的必要性

传道、授业、解惑是高校教师的职业责任,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另一项重要使命。公共管理和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课教师,教师不仅要进行理论的研究,更要深入基层调研,将理论不断应用于新的实践,教师参与高校智库建设恰好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以智库为依托,充实研究内容,提升学术水平,通过智库实践过程检验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从而改善研究方法,提升学术研究质量,将学术研究应用于教学,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曾经说过:中国特色高校智库要坚持既出思想,又出人才,还要育人的工作思路,使智库建设与学校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做到“一石三鸟”,保证智库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1]在国外的一些大学,鼓励公共管理和法学专业学生参与智库研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发挥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改革发展决策方案的建言人、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估者、塑造和引导网络舆论的生力军。[2]

三、师生参与智库建设的途径及做法

1、凝练教师学术方向,调动教师参与智库建设的积极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一直致力于师生共同参与智库建设,为突破辽西北、阜新转型发展提供智库支持。为了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加强智库建设,学院开展教师学术标签建设工作。学术标签是教师或教师科研团队学术研究内容和特色的标志和品牌,是学术研究特色、研究成就、研究方向的高度凝练和综合反映,是科研方向的具体体现,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特色的有力支撑,是学科建设的关键载体。

学院通过积极的动员和引导、超前的规划和设计、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科学的管理和服务及系统的机制和体制创新,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学术研究内容的聚焦度、长期保持学术研究方向的稳定性、逐渐凸显学术研究特色的鲜明度,有效提高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提升学术研究团队的凝聚力和生产力,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培养和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成果丰硕、互相支撑,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学术知名度和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品牌教师和团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库支持。

2、创新人才培养载体,为学生参与智库建设搭建平台

智库有育人功能,人才培养成为智库与大学联结的特殊纽带。大学生本身就是智库的重要人才资源,他们参与学习的同时也参与研究和知识创造,从长远来看,公共管理和法学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大部分与公共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让在校的大学生辅助或独立参与到智库建设,可以实现大学智库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1)搭建专业调研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平台。大学生深入基层调研容易获得普通百姓的信任,能获得真实信息。为此,以了解专业的社会需求、积累社会基础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分析、充实论文写作、调研报告素材为目的,利用周六、周日或学生课余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学生通过问卷调研、个人访谈等形式开展内容多样的专业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取得大量的实证数据,这些数据用来作为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论文写作、撰写资政建议的素材,实现“长见识、增才干、强能力、做贡献”的基本目的。

(2)搭建学术沙龙平台。以促进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扩大知识领域为目的,遵循保持学术性、体现公平性、保证方向性三个基本原则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术沙龙,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收集政府施政信息,激发学生的专业学术思想,为广大学生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也可为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3)搭建专业学术辩论赛平台。为了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学习,了解专业前沿,了解专业社会需求,提高思辨才能、逻辑思维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专业学习的趣味性,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学术辩论赛。

(4)搭建国家、省、校、学院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平台。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时为了培育有竞争力的项目,可在学院设立大学生应用创新计划培育项目。

(5)搭建各类科技学术竞赛平台。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备战“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市场调研大赛等各项赛事;支持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科技学术竞赛;针对学科的特点,学院可定期举办系列科技学术论文竞赛,如法律论文竞赛和公共管理论文竞赛,动员所有高年级的学生积极参加调研并提交作品参加比赛。

(6)搭建教师科研课题平台。为了让学生了解课题的申报准备、申报過程、课题鉴定等详细过程,鼓励教师在做科研课题时,最大限度吸收学生参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调研、数据收集、实例验证等工作,也可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提供新观点。

(7)搭建大学生学术社团平台。大学生学术社团具有专业学术氛围与自主学习的优势,在扩展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为社团配置专业指导教师,将社会活动的开展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8)搭建合作教育平台。每学年实行三学期制,即两个学习学期和一个工作实践学期。整合实践环节、调整教学计划使学习学期和工作实践学期有效对接;有的放矢征集工作实践学期岗位;学校与合作教育单位分别安排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对学生合作教育的指导;学生在实践教学的同时承担一定的工作岗位职责,提高学生的公共服务能力,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四、小结

师生共同参与的智库建设很好的解决了部分教师不能深入社会实践,不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凭批量发表论文来获得权威这一重要问题,[4]也解决了学生不能参与智库建设这一局限性。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一直努力建设“特色鲜明、辽宁一流、全国领先”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智库。目前教师针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和咨政建议40余份,成果先后在《社科智库》、《咨询文摘》、《辽宁智库》、《社科参考》、《辽宁经济》、《阜新人才工作通讯》、《阜新日报》等刊载,有的报告得到国家和省领导批示,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在资源型城市转型领域有突出的影响力。

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有4篇发表在CSSCI期刊),1名学生撰写的论文入选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召开的全国学术会议,并作为唯一本科生在大会上发言;2名本科生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社会保障前沿问题研究生学术论坛”,成为论坛获奖者中仅有的本科学生,并在论坛上作学术报告;根据学生调查数据撰写的资政建议先后两次获得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参考文献】

[1] 瞿振元.高校智库建设要出思想、出人才,还要育人[N].光明日报,2015-07-07(015).

[2] 郑帅.高校智库建设 大学生当发力[N].中国教育报,2017-11-30(007).

[3] 毛建茹.大学智库与人才培养:全球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7(12)19.

[4] 顾玉萍.高校智库实践与学术研究的良性互动[J].教育与职业,2016(20)47.

【作者简介】

徐子东(1977—)男,内蒙古赤峰人,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智库建设途径高校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哈尔滨市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党校智库建设:思路与对策
信息情报在我国智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探究国家开放大学新型智库建设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