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途径

2018-11-16张瑶姚嘉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征途径

张瑶 姚嘉

【摘 要】 该文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和特征等,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过程及国内国际的响应。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加强周边外交;加强全球治理,担负起大国的责任;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新常态。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征;途径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概述

1、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

2017年初,全球正处在封闭和开放、合作和对立等各种力量交锋的关键时期。资源缺乏、环境气候变化、网络攻击、各种疾病突发、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贫穷、战争、难民危机、恐怖主义威胁、霸权主义、冷战思维等都对国际秩序和世界人民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在各方的质疑和争论声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方案”,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当前信息社会化,文化的多样化以及多极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不管你在哪个国家、有什么样的宗教信仰、同意与否,实际上都已经在命运共同体中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共同处在这个大家庭中,国际社会日趋变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所以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就是指在世界多极化的全球局面下,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体发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概括来说就是要构建“五个世界”:第一构建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平等对话协商,拒绝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之路;第二就要构建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以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化解分歧,反对恐怖主义,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威胁;第三要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贸易自由和投资便利,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经济新形势;第四要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用文化交流、借鉴、共存超越文化隔阂、冲突和文化优越;第五要坚持绿色低碳,环境友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打造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创新和发展,是针对人类发展、全球治理提出的新理念,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进程的探索。是与不同国家的文明在交流借鉴的过程中学习吸收、兼容并蓄,不断获得动力和活力,与时俱进,转化提升,最终在世界发展中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文化自信与繁荣的文化软实力的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解决不同国家间问题强有力的措施,是实现新型的国际关系,新时代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新的思想战略。

3、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的特征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报告可以总结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推动下,习近平站在时代的角度,立足于中国、洞察世界、展望未来,做出了人类社会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判断,独特性地提出了“中国方案”,体现了时代性。虽然说,当下我们面对的问题很复杂,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梦想,放弃我们的目标和追求。务实性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去创造,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计划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会因为世界各国家在国家制度、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就将其拒之门外。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的“和而不同”思想是立足于世界的,把本国命运和世界放在一起,这就体现了他的包容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亚投行,以及建立丝路基金,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会晤等会议。这些充分证明了中国率先垂范,呼吁其他各国积极参与其中的示范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明智的主张。没有人有理由公然阻止构建一个和平、安全、开放、繁荣、美丽的世界,体现了其普适性。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过程

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习近平第一次向全世界传递了他对命运共同体的初步判断,第一次向国际社会阐述他的“全球观”,之后的中国东盟外交,以及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的提出到2014年深化周边和沿线国家的互惠合作和互联互通,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2015年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共同体论坛表明了中国的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博鳌亚洲论坛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系统的说明、亚非雅加达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发表演讲,提出了“新安全观”、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大会上提出了“五位一体”,这些为之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式提出打下了基础。

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提出了中国方案,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次在国际场合被正式的提出。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了联合国决议,10月写入了新党章,11月政党高层对话会议召开,提出政党应承担起责任。2018年2月,写入了宪法。4月9号,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提出我們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协商、共担责任;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敬畏自然、珍爱地球。

五年来,这套中国方案被习近平同志带往了世界各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得到回应。如今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中国的身影,听到中国的声音,感受到中国的力量。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来源

1、从国外的思想理论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体概念是卢梭最早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出的,把自己所有的权利转交给人民组成的集体,国家的政治主权者是人民,服从公共意志就是服从自己,社会契约就是人民通过契约联结在一起。马克思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归根到底研究的是关于人类未来的走向,关于人的思考,最终实现“类存在”即自由人联合体。既认为所有人自由发展的基础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人终其一生都是追求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东西,会导致两极分化加重,所以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必然带动各种共同体发展,民族之间的分界线也将会慢慢淡化,逐步形成一个世界范围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全球发展战略的中心位置。

2、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和”的思想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比近代西方的民主自由更丰富、更有包容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站在全球的角度,关注世界整体。一直以来我们都遵循物我相与、众生平等以及阴阳协调等理念, 强调把自己融入世界之中,注重相互协调,而不是分离对立。虽说中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的态度是温和的,但是态势是防御的。中国提倡中庸之道,体现在待人接物上,也体现在矛盾关系的维系中,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些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来源。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途径

1、“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

“一带一路倡议”是深入推进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的重大举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最生动的实践,一带一路是利益、责任和命运三方面的最大化。致力于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周边外交关系。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让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局面下,致力于打造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实现互利共赢。推进构建一带一路是解决“和平”、“发展”和“治理”三大赤字的强有力的工具,也和全球的共同利益相符。

2、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加强周边外交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均衡发展大国关系,加强与大国之间的联系交流,不断扩大国际统一战线,加强务实合作,积累共识,减少误解。构建新型大国外交关系,打造多方位的合作关系,落实中美四个对话机制,深入推进与金砖国家团结协作。着眼于发展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互联互通,让命运共同体意识扎根于周边国家,建立多边外交。中国的发展应该惠及周边国家 ,共享发展成果。将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其他国家的战略思想相对接,形成多元的力量支撑,很大程度上为共同发展罩上安全网。

3、加强全球治理,担负起大国的责任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矛盾加剧,面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各国政党应携手共同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发挥政党引领作用,展现大国视野,贡献大国智慧、履行大国担当。在安全治理方面,灵活运用联合国及其安理会这个大载体,解决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经济方面,以银行、基金组织等为载体,寻找发展新力量;全球气候治理,要落实巴黎气候协定,推动清洁能源开发与防灾减灾合作;要全面宏观的用辩证法的思维看待网络问题,以科技的发展为依托,保护网络绿色安全加强网络治理;全球重大疫情防控,以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载体,发挥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加大战略投入力度,治理“全球公域”。

4、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新常态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引起了全球各个领域发生变革,推动了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相互借鉴共存,推动国际规则和全球秩序的创新发展。协调就是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提升处理全球问题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的同时,又要寻找和发达国家的共同话题,增加交流沟通。绿色就是要坚持绿色低碳,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制度体系等方面,共建生态文明和清洁美丽的世界。开放就是要建立一个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实现经济平衡和繁荣发展。共享就是各国共享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共同着手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增进世界人民的福祉。

五、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的提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及世界各国应对挑战,建设美好未来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毛泽东同志的“环球同此凉热”到习近平同志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确定了人类社会在走向新的现代化的道路上,共享共赢、共命运是不可忽略的。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 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做出新的发展战略,担当起大国的责任,站在全球繁荣的高度,贡献中国智慧,共享发展成果,用中国自信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李愛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本质、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02.

[2]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F].前线.2017.05.

[3] 傅守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3-9.

[4] 谢伏华,汤瑶.和平发展思想的文明系统观[J].长沙大学学报,2016.06.

[5] 黄进.习近平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思想研究[R].中国法学,2017.05.

[6] 赵可金.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J].当代世界,2016.06.

【作者简介】

张 瑶,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

姚 嘉,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征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抓特征解方程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