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食家》的版本—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十九)

2018-11-16高建国

江苏地方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陆文夫作品集美食家

◎高建国

因写小说《美食家》,陆文夫由作家变成“美食家”。这部小说所产生影响,内外因素都有。内因,小说写得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思想;外因,发行量大,拥有数不尽的粉丝读者。笔者粗略统计,《美食家》问世后,各种版本加起来,多达几十种。其中,杂志版4种,单行本3种,个人专集版11种,多人合集版17种,节选版12种,缩写版8种。《美食家》受到如此多的出版者青睐,是一个独特现象,很值得研究。

一、杂志版《美食家》

《美食家》首次发表,在1983年第1期《收获》杂志,头条位置。同期杂志,还刊登了高晓声、陈国凯、张笑天的小说;叶圣陶的书简;周扬、荒煤、刘白羽、黄裳、新凤霞的散文。如今30多年过去,只有《美食家》,影响还在。之后,同年第7期《小说月报》、第4期《中篇小说选刊》,也转载了《美食家》。前者是月刊,后者是双月刊,都有很高的发行量。《小说月报》每期最高发行180万册(360百科);《中篇小说选刊》每期最高发行50多万册(林纯《品格为灵魂质量是基础——全国百家重点期刊〈中篇小说选刊〉调研报告》)。这意味着《美食家》会在更大范围产生影响。《中篇小说选刊》选发《美食家》,还附上一篇作者文章,《写在〈美食家〉之后》,披露小说创作动机。陆文夫说,他写《美食家》基于三点思考:一是在饥饿的童年,他曾幻想“不用吃饭”。事实证明,这不可能。二是通过历史考察,人类一旦没饭吃,就会出现暴动、战争等等“吃人”现象。三是即使社会进步,不再“吃人”,如果不解决“吃饭”问题,仍将后患无穷。这些思想,均已体现在以后的小说内容中。

第4家发表《美食家》的刊物,是同年第10期《新华文摘》。《新华文摘》是综合性选刊,这一期只发两篇小说,另一篇是邓刚的《阵痛》,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也是写改革艰难。还有几篇文学评论和杂文,从标题看,似乎都与《美食家》有着某种内在联系。比如:周扬的《尊重历史,给历史人物以应有评价》会让读者联想朱自冶;王蒙的《漫话文学创作特性探讨中的一些思想方法问题》与陆文夫的“文学园林论”思路,十分相似;高扬的《“急躁情绪”辨》仿佛解读高小庭的思想方法。这些作者多为文坛骁将。只有写杂文的高扬,曾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虽非文坛中人,却是陆文夫的忠实读者。许多年后,白石(原河北省委副秘书长)回忆说,高扬是一个“用小说来抓工作的省委书记。他经常说,小说是根据现实生活来写成的,通过它你可以了解好多老百姓的真实情况。当时《人民文学》登了陆文夫的短篇小说《围墙》,高扬同志读了以后认为可借鉴用来净化政治生态,他让秘书韩立成读完后拿给我读,并在1983年5月15日给我做了这样一道批示:建议把陆文夫小说《围墙》印发省直机关单位,包括事业单位,供所有工作人员阅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让大家讨论讨论。让大家阅读的目的,就是不要老在一些次要问题上争论不休,要干事,要解决实际问题。配合这次活动,我写了一篇《〈围墙〉读后》发表在《河北日报》。这篇小说发下去以后,大家看了都积极参与讨论。《河北日报》还搞了一个座谈会,用省委文件让大家学习文艺作品,对于其他省份来说是空前的。他对当时存在的一些派性、歪风邪气,遏制得很有力,很有特色和办法。那时候报纸发表了不少文章,《瞭望》杂志曾刊文称赞,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工作方法。”(杜丽荣《严师益友——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白石谈高扬》)1983年5月25日,《河北日报》第4版转载了《围墙》,随后发表四篇评论,其影响波及全国。《新华文摘》将陆文夫的《美食家》与高扬的杂文发表在同一期杂志上,想必也是刻意而为。

二、单行本《美食家》

杂志上发表的长篇作品,产生影响后,一般会出单行本。中篇小说未必,因为容量不够。比如《美食家》只有六七万字,印出的书很薄,利润空间也小。尽管如此,《美食家》仍出了三个单行本。三个单行本比较,第一个单行本比较纯粹,就是小说文本。其他两个版本,略有不同。

2005版的《美食家》,是一本漂亮的小说书。责编王稼句,插图张晓飞,装帧设计周晨。王稼句说,陆文夫对出书很淡漠。“一九九八年,我在古吴轩出版社主持编政,想给他出本书。我建议将《美食家》和其他谈吃的文章汇成一集,他谢绝了,说散文集已答应给上海文艺出版社,《美食家》太薄了,印不成书。此事也就作罢,以后也没有谈过。去年(2004年)秋天,他来电话,让我去一趟,他对我说,我的小说就是这些了,江苏想出,上海也想出;散文集答应给上海,就给上海出;《美食家》就给古吴轩,周晨设计得好,他设计的《蓝调江南》真是漂亮。听了这话,我心头掠过一丝阴云,他不会是给自己作总结吧。他接着说,《美食家》也做成插图本,这样可以稍厚一点。我问他,请谁来画,线描的似乎好一点。他说,就让张晓飞来画吧,有点水墨的味道。说罢,他拿出一张盘片来,笑着说,我校过一遍了,也不用植字了。回来后,我将盘片交给周晨,又找张晓飞来谈了插图的想法。”(王稼句《文夫先生两三事》)不久,陆文夫住进医院,再也没有出来。

张晓飞为《美食家》做插图,没有辜负陆文夫期望。范伯群说:“《美食家》图文版第1版很快就销售一空。再版时,就改为‘纪念版’,在封面上加了一张小小封贴,上面的文字是:‘《美食家》——陆文夫经典之作。生前最后一书,叹为人间绝唱。《美食家》纪念版,谨此纪念陆文夫先生。’这本装帧精美的40开纪念版在2005年9月北京图书博览会上,已被广大读者评选为‘20本最美的书’之一,它的封面采用传统线装书夹板函套形式,材质是荷兰板外裱彩烙纸,人物形象用压痕,取其木刻韵味。还附赠一张陆文夫纪念藏书票。小说的小标题皆用隔页,都是具有照相底版效果的老苏州图片。该书的插图是陆文夫生前指定由工艺美术大师张晓飞精心绘制,共水墨画30幅。老陆称赞他的画有‘苏州味道’。”

(范伯群《推荐陆文夫〈美食家〉纪念版》)

花城版的《美食家》内容比较丰富,是该社“中篇小说金库”丛书一种。丛书“总序”说,“我们编选了这套《中篇小说金库》,旨在集中这类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以利于流播;反过来,也可以充作进一步滋养小说创作的一份泥土和养料。”《美食家》发表在1983年,2010年出版者仍认为它“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说明《美食家》经得住历史考验。编者称,这套丛书除了小说文本,还“附录作者回忆录、自述或访谈,以及相关的传记材料及重要评论。”此外还有,“作者简历、年表”“作者照片及手稿”。(《选编说明》)所以,在花城版的《美食家》中,我们能读到13张陆文夫照片和1幅陆文夫手迹。手迹写了三句话:“住在小巷里,写写小人物,做点小事情。”落款:“陆文夫写照,1998·3苏州”。这是陆先生对自己的总结,自谦低调,幽默含蓄。全书的正文除了《美食家》文本,另收4篇陆文夫自述文章:《自传》《微弱的光》《却顾所来径》《写在〈美食家〉之后》;3篇他人写的评论:《一部生活的历史》(徐采石,金燕玉)、《“陆苏州”》(艾煊)、《我要想一想》(费振钟)、《陆文夫传》(范培松)。最后是《陆文夫创作年表》。综合起来看,如同一本史料,很方便研究陆文夫和《美食家》。编辑这样的书,用了学术思维,这是花城出版社的创新。

三、专集《美食家》

《美食家》字数有限,出版者更乐意将它与陆文夫的其他作品合集出版。这样的集子约有11种,数量超过《美食家》单行本。虽是作品合集,但有几本书仍以《美食家》命名。比如,上海文艺出版社《美食家》(1997),人民文学出版社《美食家》(2006、2014),浙江文艺出版社《美食家》(2016),河南文艺出版社《美食家》(2018)。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两版《美食家》,内容不一样。2006版的《美食家》只收入陆文夫的两部中篇小说《美食家》和《毕业了》。2014版的《美食家》,又增加了另一个中篇《井》。陆文夫的其他作品集,除《小巷人物志》,书名都有“陆文夫”三个字。比如,百花文艺出版社《陆文夫选集》(1986),海峡文艺出版社《陆文夫集》(1986),黄河文艺出版社《陆文夫代表作》(1987),人民文学出版社《陆文夫》(1991),古吴轩出版社的《陆文夫文集》(2009),江苏文艺出版社《陆文夫小说选》(2009)。这些书有三个看点,一是出版说明,二是学者评论,三是作家自述。它们都是研究《美食家》的重要资料。

“出版说明”,能显示出版者对作品的评价。比如《陆文夫集》(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说明”这样说,“由于政治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我国新时期文学空前的繁荣。而中篇小说创作,无论它所达到的思想、艺术的高度,所涌现的一大批成熟的作者群和众多优秀的作品,还是它所开拓的题材的广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都是无与伦比的,格外突出的。”因此,“中篇小说创作是新时期文学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再比如,江苏文艺出版社《陆文夫小说选》,是“中国文库”丛书之一。这套丛书,涵盖了“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出版说明”说,“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它们“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将《美食家》列入其中,说明这部小说,也具有这些价值。

“学者评论”的观点,一般是文坛公认的倾向。比如,海峡文艺出版社《陆文夫集》,是“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之一。“总序”由冯牧先生撰写。他认为,“中篇小说是我国新时期文学当代成就比较突出、社会影响比较深远,也比较能够显著地反映当代文学所达到的思想艺术水平的一个方面。”该丛书的选择标准,定得很高,“以在中篇小说创作上取得较高成就的作家为单元;每一本选集选辑一位作家作品中的佳作和代表作。我们的选编标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四个字:真、深、新、精。”冯牧是中国文学评论界泰斗,《美食家》能入他法眼,可见作品分量很重。

“作家自述”,能道出作品的创作历程与感受。1997年,陆文夫小说集《美食家》(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陆文夫在“前言”中说,我“混迹文坛四十年,也算是个作家,其实写得不多,更谈不上创作等身。写得不多也不能全怪我,因为在年富力强之际主要的时间都用于接受批判和下放劳动,直到五十岁以后才抓住了个‘夕阳红’。当然,著作不丰也不能全推之于客观,也要归之于自己的懒散和慌疏,写不出来时一点儿也不着急,照样在那里吃老酒。中国的专业作家得天独厚,不写作时照样拿工资,工资虽然没有外国人高,但在中国也是足够温饱的,有了这点儿底子,也就不想马马虎虎地写点儿东西去换钱。”虽为调侃,但一句“不想马马虎虎地写点儿东西去换钱”,道出了文学创作的认真态度。这也是《美食家》,博得海内外赞誉的重要因素。

四、合集《美食家》

每一位作家,都有优秀作品。出版社特别乐于,将他们的优秀作品,集中到一本书里。《美食家》经常选入这类集子。一般分三类。

第一类是年度优秀作品集。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中篇小说选(第一部)》(1984)、作家出版社《1983-1984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上)》(1986)、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3中篇小说卷》(2017)。其中,作家版的《1983-1984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上)》收入的都是那两年的获奖作品。《美食家》在目录上,名列第4位。前3位是,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邓刚《迷人的海》。不过,人民文学版的《1983年中篇小说选(第一部)》、百花洲文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3中篇小说卷》,均将《美食家》列于首篇。由排序看出,《美食家》的社会评价是很高的。

第二类是历史断代作品集。也分三种。第一种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作品集”。比如,海天出版社《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文库·1949-1995中篇小说卷(3)》(1996)、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佳作选·小说卷(4)》(2000)、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中篇小说百年精华(下)》(2004)。但这些“百年”作品也是按年代分册出版的。在海天版的《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文库·1949-1995中篇小说卷(3)》中,《美食家》被收入“新中国”小说卷;在人民文学版的《中华中篇小说百年精华(下)》中,《美食家》被收入“新时期”小说卷(依然名列卷首)。作为国家级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将《美食家》放于卷首,印证了这部小说,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中国少年儿童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佳作选·小说卷(4)》,编辑视角很独特,不为展示文学成就,只为帮助少儿读者与“生命”对话与交流。岑献青《编者的话》说,我希望青少年读者“不要以一种功利的目的来阅读这些作品,不要为了学到什么‘写作技巧’或为了完成什么‘读后感’来阅读这些作品。”“你要用心地感受这些作家精致的语言,让自己和作家来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对话,让自己随着作家的眼光走入大千世界,去触摸每一种生命,体验每一种生命,解读每一种生命,善待每一种生命。你就会在这样的阅读中发现自己正在进入一个从前没有经历过的新境界,发现自己的情感正在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成熟起来。这样的感受,并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发生的。”在这本书里,同时收入了林斤澜的《台湾姑娘》、茹志鹃的《百合花》、肖平的《海滨的孩子》、宗璞的《鲁鲁》、邓友梅的《烟壶》、司马中原的《野烟》、李陀的《七奶奶》。它们像《美食家》一样,都写出了生命的个性和精彩。

第二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当代作品集。比如,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1949-1999 中篇小说卷(中)》(1999)、长江文艺出版社《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中篇小说精选》(2009)。前者将《美食家》,放在卷首,足见对其重视的程度。本书主编陈建功在“导论”中这样说,这些小说,“以充沛的时代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密切关注,展示了多彩的生活画卷和凝重的人生图景;以独特的创作个性的充分呈现,显示了风格各异、别具神采的叙事魅力;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创作方法的多样化尝试,大大激发了作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促进、丰富了现实主义和各小说流派的表现力,为新时期小说的多样化开创了宝贵的探索之路……窃以为,不少篇章置之于世界中篇小说的佳作之列,也毫不逊色。”《美食家》是本书卷首作品,其价值可见一斑。第三种是1978年以来的新时期作品集。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丰盈的激情·1976-1984(上)》(2009)、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9集·中篇小说卷一》(2009)、百花文艺出版社《〈小说月报〉30年·卷 1(1980-1984)》(2010)。其中,人民文学版的《丰盈的激情》是国庆60年“献礼”图书,收录了1949年以来的中短篇小说精品。“出版说明”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我们编选了自1949年以来在读者中享有广泛影响的中短篇小说精品,组成这套‘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中国60年中短篇小说典藏’,作为我们的一份献礼。”能进入60年“具有广泛影响”的“典藏”之列,这是《美食家》的骄傲。上海文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洋洋洒洒有30卷,《美食家》收在第9卷。孙颙写的“序言”说,“从1978年开始的一二十年,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伟业的兴起,我们又惊喜地看到了如火山爆发似的创作高潮。这一次,文学同样在所有的领域获得硕果,并且赢得了广大民众的鼓掌。也许是个人的偏见,我认为成绩最为显著轮到了中篇小说。”又说,“这是一次坚决的回归,向文学本义的回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向大地的回归,向泥土一样朴实、敦厚的生活的回归”;二是“向‘文学即人学’这个本义的回归”;三是“向创作个性的回归。”这三个方面,《美食家》都做到了。百花文艺版的《〈小说月报〉30年·卷1》,是该刊30年精华作品的展示。“卷1”选入了1980-1984年作品,有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10篇。它的重要性在于这5年是国内中篇小说崛起的开端之年,书中每一部小说都曾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美食家》入选其中,折射出这部作品曾经的辉煌。

第三类是民族风格作品集。凸显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作品的崛起,是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现象。至今回看这类作品,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出版社对这一类作品一直很感兴趣。《美食家》常被选入此类作品集。比如,时代文艺出版社《民族文化派小说》(1989)、中国文学出版社《绝活:九流三教传奇大观》(1996)、春风文艺出版社《烟壶》(1997)、中国文学出版社《绝活(传奇小说卷)》(1999)、人民文学出版社《烟壶·美食家》(2017)、中国文联出版社《麦秸垛》(2009),等等。如果说,前面的“年度优秀作品集”和“历史断代作品集”收录《美食家》是为展示小说的品质;那么,“民族风格作品集”收录《美食家》则是为了展现其特色。中国文联版的《麦秸垛》,整体看并不属于此类风格,但收入的《美食家》《烟壶》,均为典型的民族风小说。这些小说的共性就是描绘民族文化画卷,展现中华世俗生活。出版者说,它们体现了“小说的绝境”。所谓的“绝境”,就是“用个性化、美文化、乐感化的语言文字,描写出典型性、特殊性、传奇性的人物故事”。“作者对各自小说中的无论是故事还是语言,共同追求的是一个绝字。”具体地说,就是“坚持民族现实主义的特色,追求故事的传奇,情节的紧凑,结构的讲究,进展的依序,语言的明快,叙事的凝练,人物的行为刻画,作品的批判性能,文化品格和美学风范。”出版这类作品,基于一种忧患意识。“战争和政治的灾难对民族形成的对内封闭和对外排斥的格局,让国门外像堆积其他的科学和技艺一样,堆积了太多文学的形式与主义。”(野莽《小说的绝境——中国当代精品文库代总序》)可见,编者推出 《美食家》等作品,是为了抵制不良的外来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与精神。

五、节选版《美食家》

所谓“节选”,就是只收录作品的部分内容。一本书容量有限,要收入许多作家作品,这是最佳方法。《美食家》有六七万字,只能节选部分章节。这类书多为学校的辅助教材。比如,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作品选·当代部分(4)》(198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 世纪中国长篇小说经典》(2004)、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与欣赏·当代卷》(2005)、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2)·1976-1999(上)》(2011)、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中国文学作品选评(上)》(1993)、辽宁教育出版社《现代小说精品阅读》(2002)、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悦读美学·初中语文阅读欣赏(第4卷)》(2016)。在这一类书中,也有少量面向社会大众。比如,广西教育出版社《王蒙陆文夫小说欣赏》(1990)、重庆出版社《现当代小说名篇赏析(3)》(1999)、齐鲁书社《当代中国文学读本》(2004),等等。《美食家》在这些书中,能展示哪些章节,因书而异。但都是编者认为最精彩的部分。

“节选”作品集,有一个品种,特别需要提出:中国商业出版社的《餐饮文学》(1992)、中国金融出版社的《餐饮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006)。均为餐饮行业的教科书。它们收入《美食家》,说明陆文夫小说的影响,已拓展到文学之外范畴。《餐饮文学》“以史为经,以著名作家作品为纬,力求让学生了解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餐饮文学的概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自豪感,开掘业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餐饮文学·前言》)全书收录了,古今30多篇美食文学作品。陆文夫能够入列,体现了他的社会影响与历史地位。《餐饮旅游文学作品选读》一书,可看作《餐饮文学》的扩大版,体例有所不同。《餐饮文学》,由“餐饮文学概述、古代餐饮文学作品选读、现代餐饮文学作品选读”三个部分组成;《餐饮旅游文学作品选读》,由“餐饮旅游诗歌、餐饮旅游词曲、餐饮旅游辞赋、餐饮旅游散文、餐饮旅游楹联、餐饮旅游小说、餐饮旅游戏剧”七个部分组成。前者是纵向结构,后者是横向结构。功能都一样,通过展示中华美食文学,让未来的餐饮专家能够从精神、艺术、审美层面,认识食物的内涵与意义。《美食家》能为此做贡献,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六、存目版《美食家》

所谓“存目”,就是目录上有标题,正文中无内容。当一本书收入的作品,因篇幅过长难以收入的时候,“存目”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许多世界文学名著,都受过此等待遇)。这些“存目”作品集,也多为大学辅助教材。比如,浙江大学出版社《1949-1985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上)》(1986)、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下)》(1987)、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2000)、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小说卷(上)》(200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下)· 1949-2007》(2009),齐鲁书社《当代中国文学读本》(2004),等等。此外,还有专供教师进修大专学历的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读》(2007)。《美食家》在这些书中,虽是“存目”,胜似“节选”。“节选”意味着,必须肢解作品,读者只能读到片断。片断也很精彩,却与整体的美感,不可同日 而语。“选目”虽只现作品标题,学生可按图索骥,去阅读一本完整的小说,全方位领略文学名著的美妙。

除了上面提到的版本,《美食家》还有一些“梗概版”或“缩写版”。比如,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993)、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第2版)》(1998)、学苑出版社《中国当代小说名著一分钟》(1991)、华夏出版社《中外文学名著速读全书·中国卷(3)》(1994)、今日中国出版社《浮躁的红高粱》(1994)、广西人民出版社《世界文学名著精缩本·现代卷》(1995)、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2004),(台湾)雅书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众声喧哗的文学花园——现代文学知识精华:小说·戏剧》(2005),等等。“梗概版”《美食家》,类似“存目版”,只有标题,没有原文,但多了一段小说的故事梗概;“缩写版”《美食家》,比“梗概版”篇幅稍长,是沿着小说情节顺序,压缩再现小说内容。尽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却都能加深,读者对作品的印象。

以上现象说明,文学作品一旦有了“社会美誉度”,传播它的路径是多元而丰富的,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美食家》在众多书刊中,一次又一次呈现精彩,必定产生深远影响,人们称陆文夫为“美食家”,也在情理之中。

猜你喜欢

陆文夫作品集美食家
A taste of Jiangnan
陆文夫《故事法》的故事(主持人语)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美食家忽必烈
茅盾与陆文夫
张健书法作品集
作品集
重读陆文夫兼论80年代文学相关问题
大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