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苏州的影子
2018-11-16顾小平
◎ 顾小平
曹雪芹与苏州的玄墓山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写道:“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只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垢越发好看’。”还有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在妙玉的栊翠庵品茶的情景:
“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俩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黛玉问道:‘这水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鬼脸青(深青色)的花磁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的轻淳,如何吃得!”
据清嘉庆时重修的《大清一统志·苏州府·邓尉山》记载邓尉山“在吴县西南七十里,一名袁墓山,又名万峰山”。在西南方不远的地方东晋郁泰玄于此下葬,又被称为玄墓山,名传四方。两山相连不断,实为一山。玄墓山上有著名的圣恩寺,声名远播。这里古木参天,遍植梅花,梅树成林,初春时节,梅花扑鼻幽香,花开数十里,繁花似海,洁白如雪,所以这里又称为“香雪海”。
玄墓山美丽而特有的风光,圣恩寺耀眼瞩目的佛光,传承的历史文化,全国也少见。康熙二十八年农历二月初五(1689年2月24日),康熙南巡,侍卫三千人,皇长子允褆随驾,晚上康熙皇帝就住在圣恩寺四宜堂。高兴之余还题写了“松风水月”,特旨钦命管理江宁织造加一级臣曹頫,管理苏州织造户部侍郎加六级臣李熙、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巡抚江宁等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六级臣吴存礼、江南江宁苏松常镇淮扬徐州一州布政使臣杨朝麟,将赉赐的1000两帑金、1501挂佛珠和衣帽鞋袜各1501套送到圣恩寺,并敕在寺饭僧3400多人。在这个特指中的曹頫是曹雪芹的父亲,苏州织造的李熙则是曹雪芹的外祖父。
康熙的恩赐,圣恩寺、玄墓山、邓尉山声名煊赫达到了顶峰,于是乾隆皇帝分别于乾隆十六年至四十年,先后六次南巡到邓尉山探梅赏胜,每次都驻跸圣恩寺,赏赐优厚。每次都是浩浩荡荡,此时的玄墓山圣恩寺成为苏州城内有口皆碑、妇孺感知、令人神往的天堂胜景了。
曾有红学专家称,曹雪芹的外祖父李熙是苏州的织造,曹雪芹常随家人到苏州,就住在李熙家的葑溪别墅里。曹雪芹是个好动贪玩的富家子弟,在乾隆二十四、二十五年,曾仆仆南游,阅历江南名山大川,凭吊旧迹,听话往事。圣恩寺的名声与传说,怎不引起曹雪芹的神往呢。在《红楼林》第五十回描写贾宝玉联诗落第后,这样写道:
李纨笑道:“也没有社社招待你的。以说韵险了,又整误了,又不会联句了,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
……
宝玉道:“好姐姐妹妹,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了。”众人都说:“随你作罢 。”一面说,在面大家看梅花,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惠,各各称赏。
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人语言,往往都带有作者的亲身体验或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曹雪芹又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作家,他所写的《红楼梦》就是将真事隐去的叙事方法。这一段也是就是他寓意着皇家生活的一个缩影。玄墓山这座含有政治、美丽而特有“香雪海”风光,加之圣恩诗泡眼瞩目的佛光,这一切怎能不引起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小说家的注意和关注,乘自己南游的机会,到邓尉山、圣恩寺作上一番旧地重游呢。不但曹雪芹不愿放弃,任何一位作家、学者都不愿放过这样的好的题材,都会写进自己的作品中的。圣恩寺四周似虬如蟠的老梅树,或许就是曹雪芹的艺术之笔,将玄墓山圣恩寺写作为玄墓蟠香寺的缘由了。
《红楼梦》第十八回清清楚楚的写明了妙玉是苏州人,并住在西门。
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庵住着。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贾宝玉去找妙玉时,路上遇到了邢岫烟,听了邢岫烟的介绍:
刚过了沁芳亭,忽见岫烟颤颤巍巍的迎面走来。宝玉忙问:“姐姐那里去?”岫烟笑道:“我找妙玉说话。”宝玉听了诧异,说道:“他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原来他推重姐姐,竟知姐姐不是我们一流的俗人。”岫烟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但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只是一墙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寒素,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
曹雪芹在书中两次写到了苏州的玄墓山,并且这两位姑娘都住在玄墓山,使人联想到曹雪芹一定是游过玄墓山的,赏过梅的,甚至是吃过梅花上收雪烹的茶。
贾母吃的红米是苏州产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鸳鸯又指那几样菜道:“这两样看不出是什么东西来,是大老爷送来的;这一碗是鸡髓笋,是外头老爷送上来的。”一面说,一面就只将这碗笋送至桌上,贾母略尝一两点。便命将那两样送回去,“就说我吃了,以后不必天天送,我想吃,自然来要。”媳妇们答应着,仍送过去。不在话下。贾母因问:“有稀饭吃些罢。”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
贾母吃的这种红米是产于苏州的,这还缘于苏州织造的关系。在康熙年间,全国有三个织造府,这三个织造府分别在杭州、苏州、江宁,除了负责织造外,还有一个特别身份,就是康熙皇帝设在江南的眼线。
在康熙王朝的晚期,康熙帝非常重视他赋予曹寅及其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等人这项特殊的政治任务,允许他们“专折密奏”江南地区的官风民情,并“亲手写奏帖来”,这种职责超出了苏州织造的权限范围,对于李熙,可说是一项特殊待遇。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一国之君,康熙对于吃粮问题称得上是处心积虑。来自鱼米之乡苏州的密件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科学种植稻米的。这种优良稻种是康熙命人在丰泽园的多块稻田中培育出来的,然后再命人拿到全国各地去试种。
其中一种新品种名叫“御苑胭脂米”,是一种绯红的香米,有人考证出《红楼梦》中庄头乌进孝给贾府送的,就是这种“御米”。康熙五十八年时,李煦写给康熙的密报中就有某官绅种了多少亩、亩产几石几斗;某商人种了几亩,亩产几石几斗。其实这些人的实验任务也不过是两三亩,只有李煦自己家种的最多,他甘愿冒这种试验性的风险,种了100亩。李煦向康熙报告了自己家那块水稻实验田的收获情况:奴才种了您的御稻一百亩,六月十五日收割,每亩约得稻子四石二斗三升,谨砻新米一斗进呈。而所种原田,赶紧收拾,六月二十三日以前,又插完第二次秧苗。至于苏州乡绅所种御稻,亦都开始收割了。他们的详细账目,我给您另写一个奏折,请您御览。
李熙是曹雪芹的舅舅,李熙种出了优质的红米,带给曹家品尝也是很自然的事。红楼之人爱喝粥,这在《红楼梦》中多处有描述。曹雪芹写贾母吃的红米粥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红楼梦》里的昆曲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里有这样一段: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昔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一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昆曲几百年前就诞生在江南,是当时中国人精心营造的艺术生活典范。昆曲的产生与流行得益于明朝中后期的经济繁荣,在清朝的康乾盛世更是达到了巅峰,它被称为“盛世元音”,而这时候曹雪芹的祖父和舅祖任江宁和苏州织造,也是曹家最典盛的时期,象昆曲这样高雅的艺术一定会进入大户人家的,曹雪芹又怎能够不耳濡目染呢。
明朝中后期,苏州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都会,《红楼梦》第一回里就有“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高贵风流之地”,这说明当时的苏州商旅往来频繁,繁华程度可想而知,每到中秋,一年一度的虎丘山曲会,听昆曲、唱昆曲成了当时最时尚、最风靡的苏州人的生活方式。
昆曲腔的音乐主要以宋词的音乐为基础,同时融入了江南的民歌小调。唱词则主要来自当时文人的创作,用诗一样的语言去抒发情感,当林黛玉听到那悲婉凄怜的唱腔后,她停住了脚步,她喜爱诗词,她听懂了歌词的意思,从这一点可以说明林黛玉听到的是昆曲。还有昆曲的代表作是《牡丹亭》,林黛玉听到的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就是《牡丹亭》中的唱词,这同时也说明了曹雪芹是听过昆曲《牡丹亭》的。
《红楼梦》第十六回中有派贾蔷“下姑苏合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为何要买女孩、办乐器呢?为何从京城北京到苏州来采买女孩子呢?在《蜗亭杂订》时详细描述过昆剧《浣纱记》问世后的情景,是热闹非凡的时日。昆山梁辰渔家里四方奇杰之彦去集,丝竹管弦之声不绝。梁辰渔朝西而坐,教人度曲。新鲜的昆腔随着《浣纱记》的句句唱段传遍四方。有史料记载,《浣纱记》进入北京后,不仅流行于官宦之家,甚至曾在紫禁城内的玉熙宫上演过,轰动了紫禁城。一时苏州戏曲音乐界的著名人士要是没见过梁辰渔,自己也觉得不像话。
曹雪芹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是来源于生活。
《红楼梦》与苏州的糖粥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贾母吃稀饭的红米已很拮据,鸳鸯说:“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这说明平时贾母是很爱吃红米煮的粥。《红楼梦》从第七十五回起写到了贾家已经开始衰败,贾母的红米都拮据了。
贾府里吃惯了山珍海味,小说第三十九回记叙,贾府一顿螃蟹宴吃七八十斤,刘姥姥说:“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
因此,吃了这么多好的,营养丰富了,在《红楼梦》中,上至主子下到丫鬟,什么人喝粥都是很有讲究的,想吃粥并不是容易的事,比如:“金贵”的红米只能是贾母独享,一开始喝燕窝粥的林黛玉,后来病重反而只“熬一点江米粥”,而丫头们一般喝米汤。
苏州糖粥,苏州民间小吃之一。在冬至日吃红豆粥。用红糖和小米煮成的米粥,口感顺滑,汤汁黏稠。糖粥就是红豆粥。冬至日吃红豆粥的习俗,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已经有了,据说是为了预防瘟疫。南北朝时梁人宗懔在《剂楚岁时记》中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故冬至作粥以禳之。”
苏州的红豆粥格外精细,红豆和粥分别而做,红豆做成豆沙,粥上碗后红豆沙才浇上去的,有红云盖白雪之美。苏州人称其为“糖粥”。过去苏州有一只卖糖粥的器具叫“骆驼担”,可把灶具、碗盘、食物全放在担子上。小贩一边挑着担一边敲着梆子,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孩子们听见其声就知道“卖糖粥”的来了。民谚“笃笃笃,卖糖粥”。曹雪芹六岁时就生长苏州,他的公舅李熙是苏州织造(官名),自己家是江宁织造,山珍海味对他来说可是家常便饭,这样的糖粥曹雪芹一定吃过,因为吃惯了美味的人一下子吃到了粥摊上的糖粥会觉得很好吃,可能是一生都会难忘了。所以在《红楼梦》中,多处出现了吃粥的场面,并且都是用来治病或是作为养身的。
苏州的糖粥很讲究烧法,也是一直流传的民间小吃,至今仍在民间受到居民欢迎和喜爱。烧糖粥要将米和糖水比例一次加准,不能中间再加水的;然后用硬柴旺火烧,再熄火以炭化硬柴焖。其中还要几次旺、几次熄,人常守在行灶边,用“吹火筒”煽起旺火,作场间里经常是烟雾腾腾的。总的要求是米粒要开花,但不黏,要爽口,锅里不能上清下沉,粥下沉了就要干,干了就要结底,有煳味。焐酥豆却另有一套工序,人们以为是用赤豆烧成的,误称赤豆糖粥,其实是用上好的蚕豆浸胖后加碱、加水,以火功焐烂,甚至连壳也要烂。焐酥豆即使烧到上述程度,它还不会起“沙”,仅是一锅豆汤而已。秘密是另冲一大缸热的红糖水,冲入沸腾的焐酥豆汤中,加以搅拌,立即起“沙”而成焐酥豆。用碱烧蚕豆,照营养学来讲是破坏各类维他命的;好在人们吃焐酥豆仅一瓢而已,维他命还可从各类蔬菜、食品中吸取。作为伟大文学家的曹雪芹当然知道是能观察到这个细节的,他更深知食粥有益于健康,因此,在他的《红楼梦》里,包涵了很多食疗养生的内容,贾府的上下老幼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在吃山珍海味的同时,也常喝粥,贾府的粥种类也很多。
《红楼梦》里的人吃粥是分等级的,袭人虽是头等的丫头,是宝玉的贴身丫鬟,可以说是“屋里人”,但她生病,就不可能吃燕窝粥。《红楼梦》第二十回,写袭人偶感风寒,吃了药,夜间发了汗,清晨起来觉得轻省了些,只吃些米汤静养。米汤又叫米油子,是用上等的大米熬稀饭或做干饭时,凝聚在锅面上的一层粥油,米汤性味甘平,能滋阴长力,有很好的补养作用,清代名医王士雄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迹。”
林黛玉常常会触景深情,莫名其妙地伤感起来。有天,紫鹃走来,见黛玉又在暗自伤神,便问道:“姑娘们来说了半天话了,想来姑娘又劳神了,刚才我叫雪雁告诉厨房里给姑娘做了一碗火肉白菜汤,加了一点儿虾米儿,配了点青笋紫菜,姑娘想着好么?”黛玉道:“也罢了。”紫鹃道:“还熬了一点江米粥。”黛玉也只吃了半碗粥,喝了两汤,就搁下了。这江米粥就是糯米,它具有补肺、治肺虚、热咳之功效。黛玉体弱多病,经常咳嗽、发热,用糯米食疗很对症,黛玉吃后,称“味儿还好”。这就是江米粥。
还有碧粳粥,贾宝玉去探望表姐薛宝钗,姨妈留饭,酒菜丰盛,宝玉痛喝了两碗酸笋鸡皮汤,吃了半碗碧粳(绿色的香米)粥。这碧粳粥有补脾胃、养五脏、壮气血的良好功效。
在描写这些吃粥的环节中,曹雪芹使用的是苏州糖粥的方法,把苏州糖粥的功效、做法全部融进了小说里。
吴语在《红楼梦》中的人名运用
一本《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吴语的词汇和发音的方法与特点。这与曹雪芹的家世十分的相关。也许曹雪芹就是随母在苏州长大,或者在苏州生活的时间较长了。从他的书中所使用的语言上也能体会到吴语的特点。
第五十六回说“能可得罪了主子”,第六十八回凤姐“能可多给他钱为是”,其实这里的“能可”应该是“宁可”,苏州“能”与“宁”一带的用法。《红楼梦》中人名更是一名一姓都有谐音其意。解读这些人名,更能了解《红楼梦》这部名著与苏州的不解之缘。
《红楼梦》开篇就首先声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说明,这本书表面上写的是“荒唐言”,而其中的“真正味”,这要让读者自己去理解了,这是曹雪芹告诉读者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书中最早出现的两个人物是“贾雨村”和“甄士隐”,“贾雨村”谐吴语的“假语存”,“甄士隐”谐音是“真事隐”,这两个名再次提示,表面上假语,真的思想隐藏着。
作为全书总纲的“护官符”,提到的四个姓氏,这本身就是一种吴语谐音的密码。“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是以“贾”谐音“假”。“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史”本是一种官名,这里是用了双关,实指史家。“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金陵王”本是一种封号,这里也是用了双关,实指王子腾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是以“雪”谐音“薛”,指薛家,是这四大家族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才交织出了这部《红楼梦》的主要矛盾。
如第二回贾雨村“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物”,吴语读音同“没”。“物事”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东西”。第四回“薄命女偏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葫芦僧”得名于贾雨村当年出家的葫芦庙,也就是贾雨村潦倒时寄居的地方。“葫芦”本来是苏州当时的俗语,就是不清不白,糊里糊涂的意思,这与文中贾雨村的断案正好一致,用“葫芦僧”这个名的作用是提示中心。再如第二十八回写黛玉心理的活动,“人人都笑我有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的不成?”“痴”是苏州方言,就是“疯”的意思。
被拐卖的甄士隐的女儿名“英莲”,“英莲”谐音就是“应怜”,这个人的命运,真是可怜,被薛蟠打死的小乡宦之子名为“冯渊”,“冯渊”谐音“逢冤”,逢上了薛蟠这个薛家的呆霸王,可真是逢上了冤家。曹雪芹使用“英莲”“冯渊”两个名,是利用谐音寄寓着对两个不幸有情人的深切同情。
“霍起”这个人物一出现,就是“祸起”,甄家就丢了女儿,继而遭了火灾,甄家丫鬟娇杏,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侥幸”做了贾雨村夫人。贾府的清客詹光。单聘人,卜固修,是一帮子“沾光”“善骗人”“不顾羞”的家伙,而粮房书办则是詹会,这个人知道“沾惠”,贾芸的舅舅干脆就叫卜世仁,也就是“不是人”,贾化则是满口的“假话”,贾家的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元、迎、探、惜”就是“原应叹惜”了。
第六十回的“正无头路”、五十六回把“客人”说成“人客”,第六十回的“乌泥苔滑”,还有“金桂故意出去,让个空儿与他二人。薛蟠便拉拉扯扯起来。宝蟾心里也知八九,也就半推半就,正要入港,谁知金桂是有心等候的……”这里的“入港”,指的就是男女行欢之事,都是苏州一带的构词用法和习惯用语。
通过这些人名的解读,可以看出,《红楼梦》一书使用语言的深度和与苏州的关系了,曹雪芹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了。
《红楼梦》里吃螃蟹是苏州吃法
我国的螃蟹以苏浙沪为佳,沪不产蟹,主要是苏浙两省供应。江苏的蟹尤其以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最佳。蟹是人间美味,有“四方之味”的美名,当许含黄伯为第一,“含黄伯”即金秋时节的螃蟹,据北魏的《齐民要求》一书中,就记录了苏浙沪一带有中秋吃蟹、赏菊、吟诗的习俗,这个时候吃蟹是最好的节令。
《红楼梦》第38回中那桌螃蟹宴,在四面环水、竹桥暗接的藕香榭内,吟诗、赏景、品蟹,这番意趣也许不是人人可得的。书中说:“众人坐定后,凤姐便吩咐下人‘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而贾母吃完螃蟹出院后,史湘云又命另摆一桌,拣了热螃蟹来,大家又评了一回,复又要了热蟹来,就在大圆桌上吃了一回……”
书中提到:鸳鸯笑着忙斟了一杯酒,送至凤姐唇边,凤姐一扬脖子吃了。平儿早剔了一壳黄子送来,凤姐道:“多倒些姜酷。”宝玉在诗中就提到了“特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画,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秋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淌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林黛玉提笔写道:“铁甲长戈死未亡,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宝钗在《螃蟹咏》中有这么一句“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书中还说,贾母笑道:“你们看他可怜见的,把那小腿子脐子给他点子吃也就完了。”鸳鸯等笑着答应了,高声又说道:“又服侍贾母等吃了一回。黛玉独不敢多吃,只吃了一点儿夹子肉就下来了。”
《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贵族的大家庭,那些主子们,都是一个个的美食家,他们食蟹方法固然来自传统的经验。当然这离不开作者曹雪芹的生活来源,曹雪芹出生在织造之家,吃蟹斗酒毕竟是少数有钱人家的事,如果持蟹赏菊更是不失为人生乐事了,曹雪芹一定是吃了多次的蟹宴了。如果不是亲身所经历,第三十八回吃蟹的场面是不会写得如此的生动,入木三分的。如身临其境,特别是苏州人读到这一段更是觉得是熟悉的场面,也是苏州人吃蟹的宝典。
苏州吃蟹历来就是沾姜末、醋汁、喝温热的黄酒,这是江南一带的吃蟹的常识。因为大家都知道,蟹性寒,姜性热,再加上烹热了黄酒,一起食用,起到了暖胃的作用。《红楼梦》中吃蟹完全是遵循了苏州的吃蟹风俗和习惯。螃蟹中的蟹都是用蒸笼蒸熟,而不是在水中煮的,这是因为螃蟹营养成分丰富,不仅高蛋白,还富含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等,如果在水中煮,既会溶解鲜味,又破坏了营养成分。强调吃热蟹,凤姐吩咐,放在蒸笼里,吃了再拿,吃热的有利健康。贾母还吩咐不可多吃,“吃了肚子痛”,这是因为螃蟹和脂膏都是寒性的。《红楼梦》中这一餐螃蟹宴,讲的吃蟹的学问,都是苏州民间吃蟹人都通晓的常识。
螃蟹吃完了,而一手的腥味最是恼人的,怎样才能解去因剥蟹留下的腥气呢?曹雪芹也在书中给出了交代。王熙凤在蟹宴刚开始,便“又命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八月团脐九月尖”,而江南则称“九雌十雄”,蟹汛要比北方迟一个月,而此时,正是吃蟹的佳期。因此,曹雪芹是按照苏州食蟹的方法和技法写进了《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