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采用康复运动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8-11-15张福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心电心率心脏

张福静

(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105)

冠心病为临床心脏内科中的常见多发病[1],其中心肌缺血、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等均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据有关调查证实[2],有氧运动可显著提升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负荷能力,为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继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为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对器官、血管、平滑肌以及腺体的活动与分泌进行支配与调节[3],心脏通过心迷走神经与心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作用下,对心脏功能有着共同的维持稳定性[4]。对此,该文围绕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康复运动对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时间为2015年4月—2018年2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36例冠心病患者,与36例未患有冠心病的志愿者,其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运动治疗。对照组有男17例,女 19 例,年龄 49~68 岁,年龄区间(53.17±4.11)岁;观察组有男14例,女 22例,年龄52~70岁,年龄区间(54.73±5.01)岁。两组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且于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继趋于平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的干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的康复运动治疗,包括跑步机慢走、慢跑、脚踏车运动、固定自行车运动、打太极拳、健步走以及在划船器上练习上臂与腿部运动。结合每个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运动方案,每次运动40 min,每周进行3次,患者需持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采用递增负荷运动进行评价[5],选取试验者的治疗过程中,均对心率、血压、SR段的变化情况、主观用力感以及心电运动指标采取12导联心电监测进行监测。试验者的心肺功能则采用心肺功能测定仪进行测定,每30 s对其肺通气量与摄氧量进行1次记录。心电图数据则采用心率变异性分析软性进行分析,期间采取自然对数格式(In)进行表示[6]。观察组患者需在康复运动的前后各进行1次检测,对照组仅需1次检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来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频段功率对比

观察组经康复运动治疗后,其各频段功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频段功率均显著较低;运动前In LF/In HF相较对照组较高;相较运动前,运动后对照组In HF、In LF、In VLF均有所降低;观察组在经康复运动治疗后,其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运动后仅增高InHF水平值,相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试验者各频段功率对比(±s)

表1 两组试验者各频段功率对比(±s)

注:*表示与运动前相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较P<0.05,△表示与治疗前相较P<0.05。

组别InHF运动前 运动后InLF运动前 运动后InVLF运动前 运动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5.95±0.62(4.13±0.72)#(4.66±0.62)#△(5.17±0.46)*(4.16±0.76)#(4.69±0.67)*#△6.02±0.21(4.93±0.71)#(5.41±0.54)#△(5.71±0.45)*(5.01±0.74)#(4.93±0.52)*#6.94±0.43(6.35±0.67)#(6.56±0.34)#△(6.62±0.65)*(6.08±0.82)#(6.12±0.39)*#

2.2 InTP与InLF/InHF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后InTP与InLF/InHF,相较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InTP在运动前后均有显著改善,InTP与InLF/InHF则在运动前较高;相较运动前,观察组治疗前InTP与InLF/InHF相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InTP与InLF/InHF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与治疗前相较,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前InTP有所升高,运动后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试验者InTP与InLF/InH(±s)

表2 两组试验者InTP与InLF/InH(±s)

注:*表示与运动前相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较P<0.05,△表示与治疗前相较P<0.05。

组别InTP运动前 运动后InLF/InHF运动前 运动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7.55±0.34(6.67±0.61)#(6.98±0.32)#△7.14±0.52)*(6.56±0.65)#(0.60±0.37)#△4.62±0.53(5.42±0.73)#(5.35±0.37)#(5.13±0.44)*5.44±0.51(4.92±0.66)*△

2.3 心电运动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经治疗后,患者最大心率、心率增殖、以及最大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显著的改善,与治疗前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表3 两组试验者心电运动指标改善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试验者心电运动指标改善情况对比(±s)

注:*表示与运动前相较P<0.05。

组别 最大心率(min/次)心率增值(min/次)最大收缩压(mmHg)最大舒张压(mmHg)治疗前治疗后143.89±13.01(141.27±13.92)*64.83±8.34(71.65±12.01)*185.41±14.92(170.35±16.75)*98.12±12.30(170.35±16.75)*

3 讨论

心脏正常运转所维持的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两者之间为自主神经系统提供了协调及拮抗作用使其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能够有效满足心脏机体的各种需求。据有关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会降低迷走神经的活性,而增强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打破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作用评价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为心率变异性。据有关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在心功能分级同级中,心率变异性的降低与猝死的发生率呈反比关系。同时据有关学者指出[8],冠心病患者在发生心功能不全或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是,与心率变异性的降低有着密切的关联。

据近些年的报道中表明,针对PTCA术后患者采取合理、科学的康复运动,可对患者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预防再狭窄以及维持血管再通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但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则鲜有说明。该文通过将收治的36例冠心病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康复运动方案,在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看康复治疗后,相较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前的In HF、In LF、In VLF均有所降低,运动后则仅有InHF有所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其治疗前后InLF/InHF则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相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由此可见,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康复运动可有效改善其心率变异性,并提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维持的平衡能力,同时增强患者的心脏承受常亮的递增负荷运动。该文在治疗前后对观察组患者的心电运动指标进行了检测,经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经治疗后,患者最大心率、心率增殖,以及最大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显著的改善,与治疗前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由此说明,患者在经康复运动后心电运动水平有了显著改善,符合有关学者所指出自主神经系统均衡性改善后会促进循环血流量。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贯入康复运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电运动水平,并帮助其调节迷走神经,对其病情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大力借鉴实施。

猜你喜欢

心电心率心脏
心率多少才健康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心脏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更正启事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