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8-11-15杨晓莉
杨晓莉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3)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系统一种常见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属于一种慢性病及多发病,其威胁着居民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但因用药时间长,患者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及正确服药等知识的认知,易出现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导致其临床依从性受到影响。同时,不良心理状态将对患者心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对疾病预后及转归造成影响[2]。因此,临床应予以冠心病患者科学护理干预措施,促其健康行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本研究为明确综合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的影响,我院针对性选取6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将经冠脉造影确诊者纳入,将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者排除,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17∶13,年龄56~77岁,平均(62.38±5.04)岁;病程1~10年,平均(6.27±3.19)年;研究组(30例),男女比例18∶12,年龄57~78岁,平均(62.42±5.11)岁;病程1~11年,平均(6.35±3.23)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研究组予综合护理,具体为:(1)依照患者实际病情及不同并发症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介绍冠心病发病原因、治疗手段及相关注意事项,并讲解药物原理、作用及用药剂量、方法等,侧重讲解按时按量服药重要性;(2)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掌握患者内心想法,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教导其正确途径宣泄不良情绪;(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主要是有氧运动,例如慢跑、快走、打太极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每周进行3-5次;(4)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坚持低钠、低脂、低热量及易消化饮食,多摄入新鲜瓜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5)协助患者树立正向生活行为及健康信念,指导其日常保健措施,叮嘱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确保充足休息,保持良好卫生习惯;(6)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疼痛评分,护理人员遵医嘱予以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保持病区环境舒适安静,晚间用热水泡脚,确保患者睡眠质量;针对难以入睡者,可遵医嘱予以安定类口服片剂;(7)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建立档案手册,叮嘱其定期复查,并予以电话、上门随访6个月,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督促其正确服药。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健康行为,应用健康行为量表(HPL)[3]评估,包括营养、压力调节、人际关系、健康责任感等维度,分值与健康行为成正比;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通过焦虑(SAS)、抑郁(SDS)量表[4]评定,分值愈高则负面情绪愈重;观察两组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判定表(LiHFe量表)[5]评分,分成社会限制、情绪控制、症状、体力限制等方面,得分愈低则生活质量愈佳。
2 结 果
2.1两组健康行为 研究组健康行为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行为分)(n=30)
注:a表示组间对比,P<0.05。
2.2两组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分)(n=30)
注:a表示组间对比,P<0.05。
2.3两组生活质量 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分)(n=30)
注:a表示组间对比,P<0.05。
3 讨 论
近些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等发生改变,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由于该疾病易反复发作,且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心力衰竭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针对冠心病患者,临床需及时予以对症药物进行治疗,但因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易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影响最终治疗效果[6]。因此,在临床治疗期间,配合科学合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纠正患者健康行为,促进其生活质量改善。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营养(34.74±4.21)分等健康行为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性,护理后,研究组SDS(43.68±3.44)分、SAS(41.68±3.44)分较对照组显著低;研究组社会限制(6.72±1.58)分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此次研究结果与张芳、彭哲[7]相似,表明冠心病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提高其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转变其负性心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进步,冠心病治疗手段不断改进,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确切。但在治疗期间,若患者无法保持良好生活状态与健康行为,易造成疾病反复发作,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由于常规护理模式主要针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特点进行护理,缺乏对其心理状态关注,针对性不强,因而护理质量欠佳[8]。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可全面、个性化展开护理,通过心理、运动、饮食等多方面予以患者积极影响,有助于患者健康行为及健康意识的养成,从而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9-10]。通过系统的介绍冠心病相关知识,可促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健康意识,促进其改变不了生活习惯,并保持有益健康行为。综合护理措施中,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病情、家庭情况、文化程度等情况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通过播放视频、发放宣传手册等多途径进行疾病相关知识介绍,使其加深对冠心病发病原理、治疗手段及注意事项等的了解,从而有助于患者依从性增加[11-12]。其次,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然后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树立其积极治疗信念,有助于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综合护理方案中,护理人员对药物相关知识进行介绍,通过讲解药物作用原理、不良反应、正确用药剂量及时间等,加强患者对正确用药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患者遵医嘱服药行为改善,促进疗效提升,预后改善[13-14]。此外,护理人员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运动方案,有助于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肌缺血情况,从而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升其生活质量[15]。本次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尚未对护理效果予以详尽分析,需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可促进冠心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提高其健康行为,且有助于患者维持良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提高,具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