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
2018-11-15刘英
刘 英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3)
慢性心力衰竭(CHF)可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CHF具有病程长、程度重、易复发、致死率高等特点,且当前临床并无特效治疗手段。在CHF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心功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帮助。我院近年对CHF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选取病例均符合WHO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及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1]。干预组30例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43~76岁,平均(61.5±8.7)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7例,Ⅱ级10例,Ⅲ级3例;病程6个月~5年,平均(1.4±1.1)年。对照组30例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41~78岁,平均(62.1±7.5)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5例,Ⅱ级12例,Ⅲ级3例;病程8个月~7年,平均(1.6±1.2)年。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及病程等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干预性护理措施,包括:
1.2.1心理干预 CHF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患者往往存在压抑、消极不良情绪,而负性情绪又可加重心衰症状,因此对CHF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对控制病情、促进康复十分重要[2]。护理人员向患者作好科学宣教工作,向患者介绍关于CHF的发病、治疗及康复知识;给予安慰、疏导和精神支持,告知精神情绪对CHF发病及康复的影响,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调整自身不良心态,以乐观情绪面对疾病;帮助患者养成意志坚强、个性开朗的个性,面对疾病保持开拓胸怀,可减缓疾病发展、改善预后;调动患者积极性,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信心,有利于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治疗依从性。
1.2.2饮食干预 根据患者心功能、基础疾病及喜好制定饮食计划,总原则为少食多餐、易消化及富含营养、限制钠盐。嘱患者避免过饱饮食,以免引起胃肠过度充盈及膈肌抬高,增加心脏负荷;晚饭时间尽量提前,宜食清淡、干燥食物,避免消化不良或吸收过多水分;限制钠盐,每日摄入食盐量控制在3 g以内;为患者选择合理营养搭配,供给充足维生素、无机盐,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应用利尿剂治疗患者应补钾、镁、锌;鼓励低脂饮食,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降低血脂[3];依据中医传统理论,帮助患者选择针对性食物,如山药、莲子、益母草、玉米须、太子参、大枣等。
1.2.3运动干预 结合患者心功能和治疗分级制定运动计划,注意防止高估患者运动能力而造成训练过度,在训练开始时采用60%~65%VO2max(最大摄氧量)以预防过度疲劳和并发症。心功能Ⅰ级患者不限制走路、上楼、提物及站立,采用上楼四段楼梯、提物18~27 kg等锻炼方式;心功能Ⅱ级患者采用走路1.6 km、上楼三段楼梯、提物11~18 kg等锻炼方式;心功能Ⅲ级患者采用走路0.5~1 km、上楼一段楼梯、提物4.5~6.5 kg等锻炼方式。运动时间开始为10~15 min,每运动2~4 min,间隔休息1 min。运动时间以1~2 min长度逐渐增加,直至30~40 min。每周训练频率为4~5次[4]。
1.2.4健康教育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嘱家属积极给予患者身心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共同维持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教会患者服用洋地黄药物前自测脉搏方法,当脉搏在60次/min以下时暂停服药,应及时就诊[5]。观察体重或心衰症状,有异常时及时就诊。了解患者日常起居、饮食、嗜好、活动等生活习惯及遵医行为,为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制定规律、科学、合理的生活计划,从中找出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时解决。根据目前状况制定详尽的健康教育内容,达到患者及家属了解、同意、遵守、执行计划的目的,定期评估患者学习和执行状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1.3观察项目 随访6个月,观察如下内容:①治疗依从性评价 完全依从:严格遵守医嘱及治疗计划,从不违反规范或中断;基本依从:基本遵守医嘱及治疗计划,偶尔违反规范或中断;不依从:基本不遵守医嘱及治疗计划,经常违反规范或中断。依从率=(完全依从+基本依从)/48×100%。②心功能评价 测定干预前、后6 min步行试验及心功能NYHA分级水平变化。③生活质量水平 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制定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6]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态/生活质量等6项功能进行评价。
2 结 果
2.1治疗依从性 干预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05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治疗依从率比较 [n(%)]
2.2心功能 两组患者干预前6 min步行试验及心功能NYHA分级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后干预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 min步行试验及心功能 NYHA分级水平变化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2.3生活质量水平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但干预组患者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评分比较分)
注:*表示与干预前比较,P<0.05;Δ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CHF是大多数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由于CHF病程缠绵且预后较差,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大多数CHF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不良情绪,表现为消极对待治疗、依从性差,这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不利影响[7]。对CHF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综合应用运动疗法、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等方法,尽可能减轻心衰症状、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本研究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综合应用上述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改善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心功能,结果证实,其较常规护理组不论从治疗依从性还是心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显示对CHF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是行之有效的。而通过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心功能可帮助患者消除影响生活质量的众多因素,故可提高护理后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不少研究报道[8-9],CHF是身心性疾病,不良心理因素包括压抑、焦虑和孤独感等在CHF恶化的临床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CHF患者死亡的重要预后因子。通过对轻至重度和晚期CHF患者的观察,发现CHF患者的情感状态积分与心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焦虑与缺乏自我保护的CHF患者的死亡率显著增加。同时CHF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对患者及其家属有一定要求。而CHF的疗效与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合作程度及主动参与意识有很大关系。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CHF临床早期体征的警觉性和患者对于所进行治疗计划的依从性可避免大多数CHF患者心力衰竭危象的发生,这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临床猝死率有重要意义。因此,在CHF患者治疗过程中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对提高治疗主观能动性、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价值。
运动疗法对改善呼吸肌、心肌耐力,提高心功能水平等有较大帮助,传统观念要求CHF患者限制体力活动虽然可以减轻体循环负荷,但并不能纠正心衰所致的外周肌肉失健,且长期得不到锻炼,心肌功能和运动耐量逐渐衰退,严重影响了CHF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后期康复,不利于改善生活质量水平[10]。现代研究证实,适宜的运动疗法可逆转异常的骨骼肌结构和生化改变,增加机体线粒体有氧代谢酶的活性,使氧化磷酸化代谢增强,同时可通过降低过高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而发挥改善心率变异性作用。
慢性心衰可对全身代谢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反过来则又可加剧慢性心衰的病理进程,从而影响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现代研究认为,心脏与其他器官一样,在营养供给不足时也会出现萎缩、纤维化、软弱无力等病理性改变,足够的营养是心脏正常运作的前提,也是使衰竭心脏功能恢复的保障,因此在慢性心衰治疗过程中给予饮食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CHF患者实施了护理干预措施,证实其能够明显提高CHF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改善心功能,可见综合应用上述护理干预方法对改善CHF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是有意义的,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