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历史教育
2018-11-15田昆灵夹石镇初级中学
■田昆灵/夹石镇初级中学
一、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在长期的原始积累中相互渗透、兼容并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炎帝与皇帝也被尊奉为华夏子孙的始祖。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出现标志着最早的国家形态正式诞生于这片土地;周朝的人声鼎沸和生产力革新开创了了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首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西汉不断巩固大一统的发展局势。魏晋南北朝的中国再次陷入分裂割据的动荡,五胡入主中原,异族逐渐融入中原,在冲突与战乱中,我国的多民族形态逐渐汇聚。隋唐时期迎来了经济、政治、科技与文化发展的繁荣时代,民族融合与民族联系逐渐密切。两宋的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开创出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新高度。明清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至鼎盛时期。长期的闭关锁国让中华民族深陷民族危机。到了1911年,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正式瓦解,但这场胜利并没有,我国也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之路,无论是国民大革命,还是八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并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改革开放逐渐引领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再度崛起。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正在无数人民的努力奋斗中追逐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群众的共同利益与心愿,彰显着国家的立国之魂。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为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们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层面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共同构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当今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铭记于心的价值导向和行动指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初中历史课堂,引导当今中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将有助于社会长效稳定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
(1)更新历史教学目标与理念,巧妙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当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巧妙地融入历史教学目标中。历史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民族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强烈爱国情怀、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历史课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方向上保持着高度统一,将二者巧妙融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思考。其次,找准历史课程的功能定位。历史课程主要凸显两大功能:人文教育功能与公民教育功能,人文教化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学会以人为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公民教育功能则凸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社会意识与国家意识。
(2)挖掘历史教材内容,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联结。“富强、文明、民主、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建设中国的核心目标。中国近代史堪称一部中华民族血泪史,中国共产党在这个阶段中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主、文明”而奉献终身,无论是军阀混战、8年抗日还是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向着这一目标奋斗。在这种精神濡染中,学生逐渐感受到:“富强、文明、民主、和谐”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他们应当扛起对未来的使命与职责。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分别从社会不同层面对核心价值观进行高度概括,它是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长期实践的价值理念。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共产党发展的艰难历程,以及党的十五大对“依法治国”基本内涵的阐释和延伸,这次会议开创了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征程。让学生树立强烈的法治意识与法治追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古代历史中的屈原、岳飞,还是近现代历史中的林则徐、左宗棠、黄继光、邱少云,以及邓稼先和焦裕禄等英雄,他们都将激发学生爱国、敬业的热情。“商鞅立木为信”的诚信典范率先垂范,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失信、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反面示范也足以引发学生深思。
(3)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历史课堂的知识延伸。历史课的教学资源不仅包括课本、历史书籍等传统资源,还有丰富的文物、遗址、古籍等课外资源。因此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历史课外活动中。
四、结语
历史课程浩如烟海,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得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方面面,在青少年处于智力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教育应当自觉承担起为学生建立正确价值导向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建立健全、健康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