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送戏下乡质量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2018-11-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振兴乡村战略”,为新时代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描绘了新的蓝图。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农民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农民,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组织好优质文化产品下乡,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是摆在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面前一项责无旁贷的职责使命。
当前,随着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政府购买文化的力度不断加大,文化部门组织文化下乡的艺术产品种类与形式更加多姿多彩。仅盐都区2017年就组织文化下乡送戏达282场,送戏的形式也已经由过去送戏到镇深入到村组,参加送戏活动的也由过去的专业淮剧团扩大到剧团、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与三个业余团队共同参与,各艺术品种之花竞相绽放,文艺形式的丰富多彩,让群众尽享先进文化带来的愉悦与幸福。
一、让文化产品更加对路。盐城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盐都区是淮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演唱淮剧的业余团队就十分活跃。市淮剧团作为区级专业剧团,近年来创作演出的大型淮剧《鸡毛蒜皮》《十品村官》《菜籽花开》《送你过江》等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专业剧团调演优秀奖、江苏省艺术节戏剧大奖等一系列殊荣。14个乡镇也都有业余淮剧团队,听淮戏、唱淮戏成为全区百万群众丰富的精神食粮。过去送文化下乡,区文化部门只管组织节目就行了,认为上面送什么,下面就得看什么,至于群众的兴趣大不大、爱不爱好就不去管了。去年春我们在组织文化大走访过程中,在群众反馈的意见中,就收集到特别是广大基层观众的普遍诉求,他们需要优秀的淮剧下乡。在盐都,老百姓喜爱看淮剧,一些老年观众更是对传统淮调眷恋不舍,情有独钟。为此,在送戏下乡中我们就努力满足群众要求,一是增加专业剧团演出的场次,针对专业剧团演出任务繁重的现状,打好时间差,利用白天的上下午组织剧团下乡,演出折子戏与相关戏剧片断;二是创作排练现代小淮剧,如《二子回乡》《蟹田春歌》等。这些优秀的小淮剧切中时弊、短小精悍,紧密结合时事宣传,很受群众喜爱与欢迎。如为配合全市文明城市创建的小淮剧《邻里之间》,通过两家多年邻里关系不睦,老死不相往来的两户妇女,为一处乱扔的垃圾而发生的矛盾,深刻的剖析了不文明带来的种种危害以及造成的不良影响,演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些曾经有类似不文明行为的居民深受触动,让不少人从中得到启迪,自觉与陈规陋习告别,收到了特别显著的效果。适当组织古装传统戏下乡。针对当下农村老年群体多,传统戏剧影响大的特点,在送戏下乡的种类中注意增加老年观众喜爱的传统戏,如《秦香莲》《吴汉三杀》《孟姜女》《白蛇传》等,这些传统戏剧影响力巨大,不少群众久看不厌,兴趣盎然。在去年年底的意见反馈中,群众对送戏下乡的质量满意度达96%。
二、让文化品种更加丰富。送文化下乡,这既是党和政府交给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开展文化惠民的职责所在。近年来我们从文化民生出发,十分注意文化下乡的艺术品种,努力让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奉献给群众。如何做到品种的多样化,我们的举措是“三个优选”,一是优选节目。在送戏下乡的菜单中选择了一批在全国群文赛事中获奖的节目,其中有全国“群星奖”获奖节目,也是省“五星工程奖”的金奖节目,这些被移植来的节目付排上演后,提升了文化产品的整体质量。二是优选品种。在送戏下乡的菜单中,既有群众喜爱的地方淮剧戏曲,古装戏与现代戏,也有鲜活生动的小品、情景剧等,同时注意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盐城地方小调等。在艺术形式上还有一些莲湘、跑旱驴、水乡腰鼓等艺术品种,让一台节目多姿多彩、琳琅满目,让群众共享丰富的文化大餐。三是优选团队。这几年,为保证送戏下乡的质量,我们做到在团队组织上严格挑选,注重整体素质,确保下乡演出的团队风气正、素质好,保持优秀的团队精神,务求每场演出都能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注重艺术水准,采取宁缺务滥,每一个团队需要严格考核,自觉抵制人情事故,达不到一定艺术水准的不能承担送戏任务。注重整体包装,为提高演出的效果,我们专门雇用一辆舞台演出车,对演员的服饰、道具包括舞台背景的设计、台上的氛围渲染都进行一一审查把关,确保所送出去的节目能达到一定艺术层次与质量。去年,在省文化厅组织的对“三送”活动验收中,我区送文化下乡获得领导的表彰,参加服务的剧团还连续两年获中宣部表彰为全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先进集体,队伍中并有3人获省、市、区文化下乡先进个人称号。
三、让送戏下乡彰显特色。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在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把创作生产的优秀作品,送到基层一线去,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塑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在送戏下乡的行动上,我们实现“三个转换”,一是思想转换,变要我送为我要送。过去作为文化主管部门,把送戏下乡看成是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是指令性的要求,没有认识到送戏下乡的巨大意义。如今,承担送戏下乡这既是领导的信任要求,更是我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坚持四个自信,推动文化民生的职责所在。从而在思想上更加主动积极的挑起送戏下乡的重担。去年我局新增加了82个送戏送电影点,这些地方都是边远湖荡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对薄弱。文化下乡的覆盖面日益扩大,让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更有成就感。二是产品转换。过去送戏下乡是我们送什么,群众看什么。年初就将全年任务排好送给领导过堂。如今送什么由群众点单,老百姓说了算。在送戏下乡的组织中增加地方淮剧的做法,就是在听取群众要求后实施的,此举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三是季节转换。过去送戏下乡是按照全年总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月份,基本上是按部就班,预先制定好线路,排好送戏日程。现今我们是结合农村的四时八节,一切按照群众需求落实。如今年正月初六是我区里下河地区的打春牛节,我们就利用这一传统节日与送戏下乡结合,在演出中每场观众都达到10多万人,这三个转换彰显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收到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