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夕照青果巷》的创新元素
2018-11-15
大型原创锡剧《夕照青果巷》是江苏省文化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品的“厅市合作”重点项目,作为2014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重点投入剧目,该剧有着超强的主创团队,编剧徐新华、袁连成,导演李利宏、王胜标,唱腔设计冯石明,作曲配器汝金山等,都是舞台艺术界的资深专家。该剧由常州市锡剧院创排,精心打磨三年后,先后在常州、南京等地演出,获得江苏省“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等荣誉,并多次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部门选调,在北京、武汉等地国家级舞台演出,代表江苏展示江苏省锡剧传承发展的最新成果。
题材重大,直面现实
《夕照青果巷》探讨的是一群青果巷的原住民如何解决养老问题的故事。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老龄化增速快于世界。据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40年,中国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而且不可逆转。如何解决当下逐渐步入的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情感生活及面临的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社会难题,也是当代戏曲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编剧徐新华独具慧眼,抓住这一重大现实题材,以艺术的方式揭露这些矛盾、冲突,引发大家更深层次的道德思考和社会追问,唤醒人心、张扬人性。
剧中主人公丁蓝从小生活在青果巷,是孟河医派的传人、妇产科主任。坎坷一生的丁蓝,一直用自己的医术帮助青果巷中的老邻居老街坊,对他们关怀备至。退休后,丁蓝远在美国的儿子担心母亲老无所依,让丁蓝赴美国随其定居。然而在丁蓝准备离开之时,她的恩师、80多岁且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钱老师,误将丁蓝错认为自己已经过世的女儿,极度依赖,不愿再回养老院。而一直生活在一起的老邻居老街坊们,也正在为身体慢性疾病、老伴突然去世等层出不穷的养老问题所困扰。“老人的苦处谁来问?老人的心声谁来听?老人的精神谁抚慰?老人的情感托何人?难道说到老就该认绝境?难道说到老就该由死生?这世上谁人能够永不老?这世上谁人能够永青春?倘说是暮年就该落此境,岂不是凄凄惨惨,栖栖遑遑,孤孤单单,冷冷清清,无依无靠无奈无助无念无望无盼无想,让天下老人都寒透了心!”《夕照青果巷》的唱词直面现实,道出了当下老年人所面临的现状,孤单、冷清、无助等现状,引发了人们对每个家庭、每个儿女对自己父母养老态度的反思,句句敲击灵魂,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
编剧不仅指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症结,还以艺术的魅力疗救、化解这些症结。剧中青果巷的居委会积极为居民办实事,准备筹划老年人阳光中心,帮助居民们解决养老问题。而此时,丁蓝四十年前的恋人韩彬,因身患绝症,也回归故里,寻找幼时的记忆。面对老街坊邻居的期望,丁蓝在韩彬的帮助下,捐出了自己的老宅,在青果巷成立了老年人阳光中心,为自己和老街坊们一起构筑了一座全新的精神家园。
虽然这个小小的的舞台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寄托着编剧的理想主义,并不能真正给出解决问题的最终药方,但这样一个故事不仅直面当下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而且将艺术锋芒聚焦到生活矛盾冲突最尖锐、最本质的部位,并从人性深处对之发出一连串的追问,焕发出震动灵魂、撼动人心的力量,旨在唤起人们对老龄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召唤更多人履行社会责任,关爱和帮助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这在老龄化社会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跨界融合,推陈出新
锡剧虽然是江南地方特色鲜明的剧种,但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创造性,极具可塑性。面对迅速发展的现代舞台与观众审美,传统锡剧在不断尝试着新形态的创作,跨界融合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近些年,各种艺术形态之间的交融、艺术手段之间的交叉成为常态,舞台艺术跨界作品逐渐常见。锡剧《夕照青果巷》特邀河南省话剧院李利宏担任导演,在传统的戏曲戏剧目中,大量糅合话剧、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表现手段,这种手段和戏曲固有传统有着极大的差异,在反差之中尽显跨界剧的创新特色。
首先在表演形式上,除了传统戏剧的程式化表演,该剧还跨界融入舞蹈、话剧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并加入现代配乐,让传统戏曲显得更加时尚,能吸引新的观众群体。如第五场小楼石桥夜深,丁蓝和韩彬一个出现在楼中,一个伫立于桥上,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月光下站着一个人,阁楼上亮起一盏灯”、“分明是他昔日影”、“分明是她含泪的眼”,楼上楼下的深情对唱,更符合当时的情境,更充分地展现了男女主人公内心中的纠结情感。在感情迸发之时,《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轻柔旋律撩拨人们的心弦,汝金山老师选择用小提琴伴奏,柔美动人的传统锡剧唱腔与悠扬轻盈的小提琴演奏相辉映,达到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和出神入化的音乐境界,又兼具时尚性,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觉、听觉感受。
其次,在情感抒发上,传统戏剧一般都是程式化表演,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话剧表演一般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基础,强调体验派,要求演员化为角色,体验角色的真实内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更利于情感的迸发。因此,李利宏导演在导演该剧时,把自己在导演话剧中的经验和特色,很好地传递到演员身上,让话剧和戏曲跨界融合,更好地抒发剧中要表达的情感。李利宏导演在执导时不要求演员有大的动作,但要求演员表演一定要从内心出发,演员要生活于角色中,按规定的情景去真实地爱,真实地恨。如在第三场中,钱老伯再次被送入养老院时,把丁蓝错认为自己已逝的女儿,回忆当年与女儿共处时的那段戏,勾起了剧中所有人的情感。钱老伯的每句台词都如刀子一样扎在每个人的心上,所有演员都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的感动,真的伤心,当场眼泪都真的流了出来。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营造了如临其境的艺术氛围,极易引起观众与舞台上的人物的共鸣。
情感细腻,特色鲜明
一出好戏,一出探索新的演出形式的好戏,最终要靠演员来完成。我在剧中饰演女主角丁蓝,能与这么多的专家老师合作,我非常荣幸,也深表感激,一直在不断探寻最适合的表现方法。因为之前我一直演出旦角,而丁蓝这个角色年龄定位是一个退休的医生,偏老旦,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角色的转换。
如何正确地把握丁蓝这个年龄段的人物在舞台上的身段和动作,是我最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观察和揣摩这个年龄段的人物的生活,我特地去医院观察相同年龄段的医生的状态和一般老年人的状态,并请教同事和导演。传统戏的旦角在舞台上,都是以挺直的姿态出现,而丁蓝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年人,在站姿上不能太挺,但她又是一个医生,虽然不再年轻但有着特殊的气质,如何更好的表现出来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根据自己的观察以及导演的指点,自己照着镜子一遍一遍的揣摩、练习,最终选择了一个自然放松的状态,让腿稍微有点弯,走路虽不如年轻人挺拔,但显现出优雅的气质,唱到悲情时,腿部稍微松开,显现出老态龙钟的状态。
因为之前在上海戏剧学院学过影视表演,又参演过滑稽戏,我对导演跨界融合的创意能很好的把握与理解。在排演中我按照导演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来演戏经验,将自己的想法与导演沟通,刺激导演的灵感,排演工作非常顺利。
作为一部原创锡剧,《夕照青果巷》还巧妙融入许多常州元素,如开幕时常州人耳熟能详的常州童谣“东边马来咧,西边牛来咧,隔壁张家大姐家来咧……”、丁蓝祖宅中所挂的“六百年青果巷里仁为美,三千载延陵地让国之风”和“博施济众”的牌匾、剧中人物所从事的乱针绣工作、常州人赵元任创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音乐等,将常州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暗含其中,扩大了常州深厚文化积淀与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影响力。
此外,《夕照青果巷》是在讨论老年人养老问题和丁蓝、韩彬的情感纠葛两条线索的交替中展开的,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冲击力和丰富性,但是感觉两条线索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戏剧性展开。如韩彬与丁蓝的情感波折、丁蓝捐献祖宅创办养老中心等情节,在铺排和人物行为的设计上不够合理,还有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