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式教育模式

2018-11-14曹艳萍

考试周刊 2018年96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小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发展非常重要。这一时期是他们良好的习惯和素质的养成的重要时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它既可以教会学生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对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对他们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以促使他们形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最终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两者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把两种教育融合到一起,融合教育,互相促进,以实现更佳的育人效果呢?

一、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完以后,要使小学生能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选择,同时要努力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科特点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让小学生知道和辨别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对心理问题的形成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对于那些已经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就是对症下药,使这些学生能及时消除不好的行为和心理。

三、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和思想品德课的共同点和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两者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品德教育课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心育课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预防教育,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指导。

(二) 两者的教育方法有所不同

思品课除了要引导学生自助,还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接受式的被动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课则主要强调主体的体验与感悟,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自主的成长。

(三) 两者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

思品课既有知识性的结果评价,也有发展性的过程评价。而心育课则没有道德判断评价和知识性评价,只有发展性的过程性评价,且以质性评价为主。

两者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思品课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思品知识传授和思想认识的提高教育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在对学生自立、社会化、情绪控制、元认知、青春期问题等辅导的过程中,同时促进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化。作为教师,在思品课中,要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技巧,促进思品课堂教学的“内在化”,这也符合新课程教学提出的“三维目标”。把两种课型融合起来,相辅相成。这样,为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也为新课程背景下,落实思品课的教学目标,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四、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融合

(一)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融合的优点

正是由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有育人方面的共同特点,所以如果把思想品德教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融合在一起上,这样使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相互影响,既提高了育人的效率,又提高了两种课独立教育时的育人效果。

(二)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融合模式

1. 两种课型在一节课中割裂开来上

即就是在一堂课中,一部分时间用来上思想品德课,一部分时间用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两种类型的课互相没有联系。

这种结合方式只是把两种类型的课放在一堂课中进行,这样好的方面是两种类型的课都得到了重视;缺点是这两种类型的课缺乏沟通,缺乏联系,使1+1>2的育人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 两种类型的课深度融合,互相渗透

即就是在一堂课中,可以设计共同的活动来共同实现两种课的育人目的。比如可以设计游戏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通过有深意的哲理故事,共同设计教育目标

在思品课中有很多有深意的哲理故事,这些故事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同样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也有着极大作用。因此,在教学时要把握时机,以中外优秀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故事为载体,共同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既使思想品德教育得以内化,也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很好的教育素材。

(2)充分發挥两种课型的各自特点,以培育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为共同目标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小学生的情绪特点是容易变化,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感情升华法、转移法、深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催眠、系统脱敏等,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舒缓情绪的活动,例如教学生做心理放松操,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情绪的游戏,等等。最终引导学生自己可以主动控制情绪,甚至能给其他同学支招。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用积极心理带动学生的情感,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3)充分发挥两种课型的各自特点,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为共同目标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经验不断积累、内心不断成熟的过程。处于成长当中的小学生也是如此,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他们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这样容易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如:自我感觉失衡、厌学、逃避、暴躁、焦虑、自卑甚至自我否定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此时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活动,从两种课的特点出发,设计共同的目标,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五、 充分发挥两种学科的各自潜能,合力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健全个体的人格、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善性与文化素养等,培养健心理品质。这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不也如此吗?所以要精心挖掘两个学科的素材,例如丰富的历史素材,优秀的现实人物和事件等,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效用肯定是更佳的。

总之,思想品德课中要渗透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发挥更加强大的育人效果。不仅要通过多条途径,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同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让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

曹艳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常水小学。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