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英语文学课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

2018-11-14李燕秋

考试周刊 2018年96期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教学整合英语专业

摘 要:文学课是人文课程中的拓展课程,对学习者起到语言拓展、思想感情、文学素养方面的教育和提高作用,英语文学课作为大学英语的配套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语言感知能力,用文化底蕴激发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和水平。本文从大学英语和文学课教学现状出发,阐述文学课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和整合措施。

关键词:英语文学课;大学英语;教学整合;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

一、 大学英语和文学课开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心更多偏向于语言技能的训练,强调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运用,强调语言的交流运用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这种现象符合课程标准对大学英语的要求,英语毕竟是一门交流的语言工具,重视语言基础的词汇、语法部分,重视在交流中的运用无可厚非;但也偏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忽略了英语是拓宽大学生知识面、了解世界文化的工具这一要求,对大学英语评价指标也过分依赖英语四六级的考试成绩和通过率,没有对语言的文化背景、历史、风土人情进行深度挖掘,将英语固化在交流工具的位置上,忽略了语言语境中传递的知识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大学课程中文学课除英语专业外多是选修课程,除了对英语文学有兴趣的学生外,没有相应的受众,英语专业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度也相当有限。这与我国英语教育领域的重视度、学校师资力量水平、学生自身意识都有一定的关系,想要转变英语文学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二、 文学课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理想材料。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艺术、发展的印记,例如中古英语的代表是乔叟,早期现代英语的代表是莎士比亚,当代英语的代表是伍尔夫。文学作品是语言表达的重要载体,是学生了解、学习、深入挖掘一门语言的重要材料,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文字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水平,舞台作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在文学课堂上进行剧目表演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语境,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文学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提高对英语的感知能力,用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三、 文学课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措施

(一) 教材选择

在英语文学课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作为选修课的英语文学课与面对英语专业的英语文学课程两者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将语言应有的文化底蕴展示在学生面前,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形成助力,让学生接受英美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滋养,形成一定厚度的英文素养。因此英语文学课的教材内容选择上可以借鉴英语专业中英语文学课程,除早期优秀英语文學作品外,选取一定量的当代优秀英语文学作品加入教材中,兼顾深度与广度,注意吸引学生对英语的热情。英语文学课的教材形式选择上可以从英文诗歌、戏剧、文字作品中进行筛选,从“听说读写”全方位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覆盖,从文学素养、到文学鉴赏、再到文学伦理都是英语文学课上选择教材的标准,在标准之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向学生展示出不逊于我国汉语言文学瑰丽程度的英语文学,为学生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 课堂形式

大学英语文学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形式要尽量实现多样化,不仅要由教师对英文原著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学习其中的语言和蕴含的文化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进行思考和讨论。作为公共选修课的英语文学课不必像英语专业文学课一样重视建立系统、完整的文学知识体系,而应当更注重英语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悟。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阐述,对学生忽略的点进行提问和设问,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度作为课程的进度。在文学课开展一段时间后,可以逐步将分析、解读的工作转移到学生身上,划分小组、准备文学作品,由学生在课堂上介绍作者生平事迹、讲述作品的大概内容、对重点篇章和段落进行赏析、对作品思想和情感进行感悟和剖析,教师的责任是对学生的解析过程进行点评,对空白部分进行补充,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英语文学学习的兴趣,营造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将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用实践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路径,将大学英语配套课程的作用发挥出来,为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 重视批判学习

英语文学课上会选择部分早期英文作品和当代文学作品作为教材,作品中所展示和表达的作者思想是随着作者对社会、世界、人生的见解而变化的,是特定时间段内人们道德水准、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这些道德和价值观也许与当代价值观有冲突,也许对当代价值观有加成作用,教师在进行英语文学解析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批判式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优秀的价值观进行继承和发扬,对过时的、糟粕的价值观进行摒弃,用这种批判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教师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时,不可避免地会借鉴前人的分析结论和赏析结果,在进行借鉴时教师要重视对其中内容的鉴别,对于前人的解读要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再解读,适合当代价值观或对学生价值观建立有益的要继承,对于不适合当代学生价值观建立的解读可以作为人类社会价值观变迁的证明提出,也可以直接剔除。

四、 结束语

英语文学课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例如如何跨越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距进行赏析、如何跨越中古英语与早期英语的障碍进行学习等等,但总体来说,英语文学与大学英语的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用异于我国思维方式的文化开辟学生视野和思维方式,这种整合是高等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未来我国高等英语教育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陈红.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学课的情感教育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4):133-134.

[2]谢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英语名著选读课程的实践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2):141-142.

作者简介:

李燕秋,讲师,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非英语专业教学整合英语专业
浅议大学英语课堂设计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浅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