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语教学中流动儿童群体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018-11-14李荧娇

考试周刊 2018年96期
关键词:答题技巧阅读方法阅读兴趣

摘 要:我校是百分之百流动儿童学校,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薄弱,阅读理解是他们的软肋。他们阅读少、语感差、练习缺乏指导,在阅读方面存在缺陷。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之一,因此,培养流动儿童这项能力迫在眉睫,不仅要激发流动儿童群体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方法,探索阅读的有效策略,还要针对不同题型指导答题技巧。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答题技巧

在小语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核心,是体现语文教学成果的良好途径,但也是学生和教师最为头疼的部分。我校学生阅读基础薄弱,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方式不当,遇到阅读理解只为完成任务,缺乏理性练习,是一种“伪阅读”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教方法,只关注教学输出,忽视学生输入。因此,我校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 激发阅读兴趣,提升感悟能力

(一)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欲望,采取积极的态度阅读。我校利用校本课程中的晨诵、午读和暮吟,进行诵读国学经典内容;课前三分钟进行知识积累,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等等。我校流动儿童家里缺乏阅读氛围和阅读书籍,而这些诵读有时间保证、有内容参照,在班级中营造了和谐向上的阅读氛围。

(二) 增办优质的阅读活动

学校里语文教研组联合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活动。

1. 开展图书阅读课,选取学生感兴趣和与教材相关的书籍开展教学,如《窗边的小豆豆》《三国演义》……

2. 推行班级漂流图书,学生借助阅读感受引起共鸣,共享阅读情感。

3. 开放学校小书吧,摆放学生喜爱的图书,学生在休息时可以自行阅读,为流动儿童增添了文明休息的方式,也为学生增加知识储备提供便利的条件。

4. 组织开展读书节活动,使学生能聚焦书本阅读,强化阅读兴趣,增加阅读数量,提升阅读感悟能力。

我校流动儿童群体在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浓郁的书香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语感,为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开展阅读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 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一) 课内精读,培养习惯

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动态过程,而流动儿童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是艰巨。教师在课内进行阅读指导,应以教材为内容,指导教学方法,主题学习、比较教学等,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 积极培养学生自学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校流动儿童遇到阅读理解就逃避,很大原因是不会自我学习和分析。在教学中,我借助教材作例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二下《草原的盛会》中明确提出自学要求后,学生阅读便有方向,能明确重点关注的内容。又如三下《争论的故事》中抛出“故事究竟讲了什么内容呢”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初步理解,在教学时指导将长句变为短句进行概括,从而掌握必要的篇章知识。

2. 鼓励学生勤于思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学贵有疑,流动儿童在阅读中应积极思考,代入自我感受,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弄清各层次间的制约关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三下《赶海》中教学“追浪花”环节,学生抓住关键词思考为什么追浪花有趣,引导学生感悟出追浪花的快乐和满足感。

3. 指导课后复习,加深学习内容及方法记忆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在课后应复习整理,强化所学内容和方法。如五上《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教师根据五种不同的称谓引导品味作者语言的丰富性,感悟洪教头对林冲的情感态度。再利用所学的品读语言文字、感悟人物情感的方式阅读林冲的语言部分。课后再让学生利用同样的方法到原著《水浒传》中学习鲁智深的为人品性。学生在课堂中练习,课后进行巩固,以达到强化课堂学习方法的目的。

(二) 课外阅读,运用习惯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还要积极倡导运用课内所学的阅读习惯展开课外阅读。阅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化:精读、略读。精读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運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圈点勾画;积极思考发表议论等。略读只需大致理解其中要表达的意思,明确中心,能大致描述所读内容即可。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广泛涉猎,从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知识、人生和社会,激发学生主动探求。

如精读六上《牛郎织女》后,拓展民间其他三大故事,《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进行略读,大致明确中心,对比学习四篇文章,思考各主人公身上的相同点,鼓励学生进行表达。教学中以一篇带多篇的主题式教学,学生在运用方法中阅读学习,保证阅读量,反向服务于精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 推进答题技巧,优化阅读效果

根据理解能力的层级,阅读能力可分为复述性理解、解释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四大基本层级。我校流动儿童群体在阅读理解中,尤其是面对评价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严重缺乏答题技巧,面对需要形成解释、评价的题目,漏点、偏离中心都是常见现象。为此,针对不同层级的题目,教师要提供相应的答题技巧。

(一)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仔细审题,提取信息

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利用概括篇章结构的方法,如“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仔细审题,先完成简单的提取信息的题目,根据文本提供的直接或间接内容,提取或整合句群信息。需注意的是,答题时可将文本相关内容圈点勾画,以备检查。

(二) 再读全文,加深理解;弄清问题,解释评价

再次仔细读文,针对剩下的题目要求仔细阅读相应片段。

解释性理解题首先找到解释内容的位置圈画出来,采取以下方式解决:1. 联系上下文解释;2. 组词法解释;3. 换词法解释;4. 关键词解释……

针对评价性理解题,根据问题完整而准确地回答。基于整个文本做出全面具体的评价,联系文本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论,做到用事实来说明,有理有据。

针对创造性理解题,就问题内容进行观点与信息的整合,倡导个性化思考,多角度考虑,提倡开放答题。

语文运用能力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鼓励学生阅读要伴随一生,将语文学习视作终身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毓秋等.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构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3).

作者简介:

李荧娇,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西仓桥小学。

猜你喜欢

答题技巧阅读方法阅读兴趣
简析如何有效进行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小学英语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