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舞蹈编导教学的创新理念

2018-11-14吴兰

艺术评鉴 2018年13期
关键词:艺术审美创新意识想象力

吴兰

摘要:舞蹈编导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职业,培养舞蹈编导的创新人才,要具备舞蹈编导的理论知识、技法结构、创新意识在编导课教学中,充分运用技术手段、结构方式、构思手法,将人的能动性与发散思维、突发性思维整合成综合应用手段,从而达到舞蹈编导课的训练目的,实现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思维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开发。

关键词:传统经验 创新意识 艺术审美 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147-02

一、舞蹈编导理论的创新理念

舞蹈编导课在高师舞蹈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艺术素养方面具有显性作用。在教学实践和课程设置方面,优化教学理念与创新意识,是高校舞蹈编导课的核心质量。舞蹈编导课作为师范院校的主修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人才标准?这些问题应带入舞蹈编导课内部,并明确教学理念。

(一)舞蹈编导理论教学的创新

舞蹈编导顾名思义,是对舞蹈作品进行“编排”和“导演”为典型舞蹈形象的塑造,探寻舞蹈本体的艺术形态和情感思维的变化。从舞蹈编导理论入手,面对教学的对象、任务、方式、方法及步骤,进行全方位而系统的阐述,对于课程的定位、计划、大纲、学科建设作综合分析,教学理念侧重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开发学生的动作思维、音乐感知力、提炼主题、培养构思与结构舞蹈、编排与组织舞蹈能力。在传统编导教学的理念上,寻求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以创新的舞蹈理念为主导,解决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从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编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编舞技法,真正引入舞蹈创编领域。“创”是创新的方式,借鉴多种编舞理论与观念,转变自我意识的开发;“编”包括:动作语言的组织与编排、艺术构思、结构手法、情感交织。从传授知识到转化知识结构,使学生通过舞蹈桥梁,成为体验、感悟、认识生活的方式。因此,方法就变成了“活学活用”的变化模式。

(二)舞蹈编导理论的审美取向

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理念在不断变化,舞蹈审美主要在内在模式与规律上,与社会大众接轨,体现主体的审美意识。

舞蹈编导审美理念的教学改革:1.生活阅历的提炼,生活的体验产生创作灵感,客观世界和生活细节的捕捉,成为创作的动机,展开艺术联想和想象。2.思想情感的升华,舞蹈编创的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对生活的感悟与诠释,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生活的真实及人物的情感,进行自我解读。3.舞台形象的塑造,在高师的舞蹈编导课教学中,舞台艺术形象的刻画是舞蹈创作的标尺。将生活原型与文本人物夸张、变形为舞蹈形象,营造艺术氛围、丰富舞蹈内涵。教师旨在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力,应对其进行个人情感的导向,提高艺术审美。

舞蹈编导的艺术审美,是编导自身文化修养与丰富想象力及独创精神分不开的。舞蹈艺术是综合性的审美艺术,塑造生动的舞蹈艺术形象,从舞蹈肢体的艺术美出发,构建人类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及丰富多彩的情感,是高师舞蹈编创的目标。

二、舞蹈编导课程的创新意识

在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传统知识型教育向智力创新教育转变”,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呼吁声越来越大,构建创新教育,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

(一)舞蹈编导技法的创新意识

舞蹈编导的技法教学中,要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西方的教育中最早明确对创新力的培养定力:1.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造天赋,2.每一个人的创造力都可以被培养和训练。因此,他们在编导技术课中贯穿用头脑跳舞的概念,强调即兴训练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以命题式、设问式、探索式等方法,开发舞者的发散思维,培养潜在的创造力,使教学过程与环节充满活力与生气。教师在运用教学手段时,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伴随编导课始终。如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意识的第一步。

首先,明确什么是编舞。编舞是创作的中心环节,它是经过题材、构思到排练的必经之路;其次,最重要的环节是构思与结构。构思是创作前期、中期、后期的总体设计过程,是反复、仔细、苦恼而又痛苦交织的过程。在编导课教学中,选材与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材基于社会生活、文学台本、诗歌启示、民间故事与传说、亲身经历提炼自我表达的舞蹈方式,敏锐地捕捉其中的可舞性,事物内涵本身的现实价值,发现并寻找诠释主题的内在“言说”。从结构上立意,构思舞台表现的蓝本。编导创新思维在立意,它体现编导独特的视角。创作不仅在于编舞,而是通过肢体动作与情感表达,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创造思维贯穿创作过程的始终。

构思包括舞蹈语言风格、形式总体展现,舞蹈与道具的关系,人物形象的表现及运用手段,舞美及服饰的总体风貌等。构思是作品内容与形式上的体现,结构是总体框架,作品的骨架,构思是血与肉的融合,结构凝聚了编导创新意识的核心环节。

(二)舞蹈编导课程多元视角的创新

舞蹈编导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舞蹈编导理论与编舞技法,而在于运用所学知识点,培养创新思维。从教师的角度,创新思维的体现:1.是一种开放型思维,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创作过程与学生的潜能;2.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将其化为学习的动力,培养创新能力;3.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学生的独立意识为主,看待其发展;4.当思想发生,分歧时,求同存异;5.改变思维的固有模式,以不同的编创形式,激发学生,优化课堂氛围。

教师要运用多元式教学理念与发散式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培养感性思维。情感的表达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兴趣、爱好源于内心世界的喜好,有了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的编排与处理。理性的编创能力是运用编创技法,进行重组、打破、与逆向思维。在舞蹈编创教学中,善用逆向思维。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如:春夏秋冬,而编创从某种角度是打破这种规律,打破是为了创新。重组是整合思维,妥善地利用有效重组,合理配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把握能力,将创新能力更透彻化的深入事物的本质,提高创编质量。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精神,引导他们从不同的层面大胆尝试,促使问题从多角度发展,主要是提出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与策略,充分释放自己。教师要挖掘学生的舞蹈语言能力,如:生活语言、舞蹈语言的提炼,多舞种语言的融会贯通。

情感表现是动作语汇的转型依据。中国传统的舞蹈与美学特征是“以情动人,情景相融”,重感情的表达是中国舞蹈审美的重要特征。学习舞编从动作开始,动作基础是扎实的基本功,最后落入情感,把动作性与情感性融合起来,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追求。应从几个方面入手:1.从自然状态中寻找舞蹈的创作灵感,大自然与客观世界中的物质元素,都可能成为创作的动机与源头;2.现代人的精神状态,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与精神世界的匮乏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与对比,对生命的态度,心情与周遭环境的矛盾与内心变化,反映了当下现代人与传统观念的多重方式;3.对舞蹈的再认知,对世界的多元认识与代表性舞蹈作品的再认识,告诉我们对认知世界的传统舞蹈观念与舞蹈方式产生多元的思维,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超出狭隘的人生观,需要多元的视觉与多重思维;4.“活”与“变”,活是灵活的思维方式,“变是”物质世界的不断变化在肢体语言上的千变万化。从生活出发,从自身真实情感状态与内心活动变化出发,发现编创的动因。生活原型可变可不变,不变的是还原生活的本真与实在,变的是舞蹈化的动律、势头对生活原本的图解关系。纯技术的手段也能发现人活生生的情感活动。

三、结语

舞蹈编创课是充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手段,在師范院校如何利用舞蹈编创技法的特殊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解放肢体、将具象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打开舞蹈艺术的想象空间。舞蹈是集文学、美术、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于一身的综合艺术门类,舞蹈编导课艺术激情与灵感的释放,让舞蹈编导课内部充满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虞德华,冯荣.“以人为本”改革高师舞蹈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2016,(01).

[2]欧建平.21世纪内地舞蹈教育的成绩、问题与借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02).

[3]陈乐.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育[J].艺术评鉴,2016,(11).

猜你喜欢

艺术审美创新意识想象力
想象力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