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克服声乐演唱中的怯场心理
2018-11-14孙怡文
孙怡文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门表演性较强的综合性艺术,如同枝和干的关系,不仅要拥有技术的支持还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依托。而声乐演唱最终以舞台形式展现出来,但往往演唱者在面对舞台时会出现不健康的心理活动——怯场心理。怯场心理制约了演唱者在表演时的表现与发挥,为了使演唱者能够在演唱中表现自如,本文分析了声乐演唱中出现怯场的原因,并积极探索了如何能够有效克服并解决怯场心理的方法。
关键词:演唱者 怯场 心理因素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J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076-02
演唱者如何在声乐作品中完美的呈现以及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演唱水平,作者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投入的精神集中都是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歌唱状态。人心理活动的背景可追溯到心理状态,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以至于歌唱、心理、精神、音乐达到一个完美的统一。
一、产生怯场心理原因
怯场的主体是因为演唱者在上台之前出现了过分焦虑、恐惧和逃避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演唱者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怯场心理,即使是我们熟知歌唱家,而内心过度的紧张使得自身无法控制,出现面红耳赤、心跳加速、浑身发抖、气息不稳定、跑调、错词忘词、音色不统一等问题。演唱者如果在演唱时有较强的心理负担,那么就会影响演唱者的发挥。
(一)自身心理素质
“放松”和“自然”的歌唱状态作为重要的心理条件能够保障歌唱训练:在演唱过程中,心理活动能够支配生理活动[1]。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陌生事物时能够临危不乱。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水平又与其自身的性格、自信心、个人气质等因素息息相通。据一项调查数据发现,出现怯场现象的演唱者普遍性格内向,在面对外界事物时往往很不自信,对假设失败现象的发生出现焦虑、担心,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表扬和奖励,而不是批评指正。有的演唱者在上台前就开始心跳加速、手脚冰凉、气息不稳等,出现这些现象没有办法控制,最后把声乐作品表达得一塌糊涂。一旦在演唱中乱了心态,就会出现意外与失误,因此,一首娓娓动听的作品需要演唱者拥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
(二)技术因素
声乐演唱如同盖房子,地基很重要,技术作为演唱中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前提。演唱者对技术的掌握情况离不开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培養,先天条件是与生俱来的,但后天科学的演唱方法训练和练习却是歌唱生命的延续。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好好的磨练自己的技艺,熟能生巧,达到一定的高水准才可以具备毫无恐惧的心理。有些演唱者(不论业余还是专业)其自身的演唱技术不够扎实,例如:真假声的结合有明显的瑕疵,气息的运用掌控不好,歌曲基本的节奏,节拍和音准把握不好,吐字不清,喉咙上抬,或者是声音时好时坏,没有经过精雕细琢等原因造成不能够从容应对演唱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得上台后对其演唱的歌曲心里忐忑不安,产生恐惧心理。怀着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去歌唱,往往第一句就没有做好歌唱应有的准备,到后面越唱声音越紧,因为身体的肌能没有做到放松的状态,导致一首作品下来糟糕不已。因此,歌唱技术的训练也是影响怯场心理的关键因素。
(三)环境因素
事实表明,第一次登台表演的演唱者最缺乏的就是临场经验,他们的怯场表现得更加明显。在台下练习得很好,可是一上台,面对新的环境:灯光、音响,特别是巨大的舞台和众多的观众无法适应,造成歌手临场发挥不好。一个优秀的演唱者对于每一次演唱环境的改变都会重新并且快速的适应,因为面对不同的环境,它的表演形式和表演意义都不尽相同。有的演唱者在演唱同样的歌曲时,在琴房的演唱状态和在舞台上的演唱状态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反差。在平时的练习中,没有观众和没有聚光灯,也没有华丽的舞台,所以紧张程度就会降低,而换到较大的舞台上,面对充斥着聚集灯光的舞台和众多的观众,会给演唱者带来一种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怯场心理,从而影响整首歌曲的实际演唱的效果。这些外界的环境因素给歌唱者带来了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情绪,而临场前出现的这种状况,歌唱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成为了关键的保障。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好、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演唱者来说,他们在临场时会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会把自己最好的歌唱状态展现给观众。
每一位演唱者有其自身的怯场原因,找到原因才能有效地去解决问题,否则,混沌不清,找不到影响怯场心理的要害,就会对演唱者产生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二、克服怯场心理的对策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关键的一分钟,却有许多表演者因为自身的怯场原因而没有把台下多年的付出去展示到应有的水平,从而留下遗憾,甚至还会影响到自身的自信心和演绎生涯。怎么样才能减少表演者的怯场心理,还需要表演者去找寻合适自己的方式和方法。
(一)做好准备
演唱技术是基础,演唱者要抱着一种信念: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完成一部作品之前就要对它的歌词、节奏快慢、强弱的变化还有伴奏形式等了如指掌,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台下做好功课,哪些地方是节奏出现了问题,哪些是声音音色的问题,哪些歌词没有读懂等。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加练习,心中才能做到有一杆秤去面对舞台。一首声乐作品想要表达得淋漓尽致就需要经过二度创作,这不仅要求演唱者把技术作为基础的支持,还要求演唱者对作品情感的把握以及对其内涵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只有把握好歌曲的基调,才能真正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歌唱才情真意切①。演唱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接触,多留意和音乐有关的事物,多锻炼自己坚强和沉着的意志力,克服自己面对困难时出现的不良情绪。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有修养的歌唱者还要不断的去探索,多读书,多思考,多观看。有了积累后在面对一首声乐作品时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理解作品,去深入作品,表达作品。若在临场前出现紧张状态时,我们可以调整心态,做一些放松训练:深呼吸训练,可以用数次数的方式使自己的呼吸保持平静的状态;用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的方法,给自己一些鼓励话语来控制自己的意念不去胡思乱想。做好充分的演唱准备,在面对舞台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二)不断实践
声乐演唱的学习就是一个模仿学习的过程,它的这种特殊性就决定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观摩,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掌握更多的演唱经验[2]。演唱者只有高超的技艺是不够的,它还需要舞台的实践去检验。每一次的舞台实践都将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在这期间,演唱者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在下一次的舞台实践中就能够完善和修复自我的演唱水平。在面临舞台突发情况时,演唱者如果缺乏成熟的舞台经验就会造成在临场时无法更快更好的处理各种问题,从而导致演出质量的降低,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的同时也无法达到观众的欣赏期望值。对于那些初次登台演出,演出经验少的演唱者来说,在平时的训练中,多给自己创造一些舞台情景的模拟训练,以舞台作为参考对象,尽量逼真一些。例如:在亲戚和好友面前演唱最拿手的歌曲,又或者是声情并茂的朗读文章等去锻炼心理素质,尽可能的减少自身怯场的心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声乐演唱者的演唱生命源自于舞台实践的延续。声乐基本功扎实了,就要经过舞台的实践,观众们的掌声与认可才是对自身的认可。
(三)注意力集中
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是人类大脑进行思维和感知活动的基本条件。演唱时,要把观众当做情感的倾诉者,只把注意力投射在观众要审视你的状态,就会加重演唱者的心理负担。要做到有意识的歌唱,才不会使歌唱者陷入混乱。在注意力涣散时,演唱者脑海里可以多想一想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处理方式,想一想平时演唱时爱出错的地方是怎么样处理的,又或者把自己想象成在课堂上的状态,把自己带入到歌词当中,身临其境的去重新认识自己,去享受这种角色转变所带来不同的感受。当演唱者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时,注意力就只在想表达的情绪里,这时,演唱者的注意力是相对集中的,心理和生理的紧张感也会忘记,从而身体的各个肌能就会达到统一的协调。因此,注意力集中会使演唱效率提高。
克服声乐演唱中的大敌“怯场”,就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唱者,就要在歌唱道路中,不断学习,挑战自己,战胜困难,克服一切心理因素的影响,最终走向成功[3]。
三、结语
在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观众对于音乐的审美和视听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声乐演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因素还要有较快的应变能力,而怯场心理却是阻拦声乐演唱者前進和发展的要害,有效的去克服这种心理,才会在演唱道路上不断前进,给观众和自己带来美妙动听的歌声和愉悦的心情。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我们文艺工作者有义务把这门艺术形式发展得更好。
注释:
①王时:《论歌唱中的情感》,北京:中国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第35-63页。
参考文献:
[1]董文华.声乐艺术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音乐,2007,(03).
[2]董永刚.声乐训练的几个关键问题[D].兰州:兰州大学,2010年.
[3]岳炳丽.浅谈歌唱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J].民族音乐,2011,(0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