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雪音乐文化与冰制乐器

2018-11-14刘莹朱嘉星董宸

艺术评鉴 2018年13期

刘莹 朱嘉星 董宸

摘要:本文以冰雪音乐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音乐对冰雪文化的表现形式,特别对现存于世界重要冰雪音乐节中的冰制乐器进行了乐器类型描述、乐器制作的可行性分析、乐器使用的优劣之处论述。同时,探讨了冰制乐器在我国研发和使用的条件与前景,对冰制乐器发展冰雪旅游文化的作用进行了前景展望。

关键词:冰雪文化 冰制乐器 冰雪音乐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073-03

提及“冰雪文化”,人们所联想到的常常是在极寒气候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具有人文意义的人类活动。这些活动充分体现出人类在冰雪生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出现了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物质文化产品——如适应低温环境人类营养需求的冰雪饮食、满足人体冬季保暖需求的冰雪服饰、便捷人们冰雪天气出行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具有御寒功能、适于居住的冰雪建筑等,以及反映人类思想意识和内心世界的人类精神文化产品——如各种冰雪运动、各地冰雪节、冬季节日活动、冰雕、雪雕和各类冰雪艺术品、冰雪音乐与舞蹈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特色旅游意识的形成,音乐艺术也逐渐加入冰雪文化的行列中来,其中冰制乐器的制作及使用成為冰雪音乐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内容。

一、音乐、冰雪文化与冰制乐器的使用

(一)音乐与冰雪文化

长期以来,音乐在冰雪文化中的参与性多体现在以冰雪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如柴科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雪姑娘》、朱践耳的《第十交响乐“江雪”》、汪立三的钢琴套曲《东山魁夷画意》之《冬花》、高为杰的钢琴曲《冬雪》、贾国平的交响诗《冰与火的幻象》和重奏《雪江归棹》等。这些作品或表现冰雪形象,或借冰雪形象进行隐喻,使“冰雪主题”成为音乐作品中的一类特殊题材。

然而,在演出形式上,具有明显冰雪符号意义的音乐表演形式还没有广泛地参与到冰雪文化中来。在被誉为“世界四大冰雪节”的日本札幌冰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几乎都以冰雪艺术观赏、冰雪运动体验为主题。由于气温条件的限制,冬季举办的冰雪节往往不如夏季大型园类活动那样会出现具有主题意义的音乐展演,即便在冬季的冰雪节中有音乐演出,也往往在以冰雪搭建的舞台上进行相对常规的音乐演出。而独立的冰雪音乐节往往以流行音乐和电音风格为主要导向,如加拿大温哥华的Contact音乐节、美国福利及亚洲“雪世界”(Snow Globe)音乐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马伦宾比举办的Bello冬季音乐节等,其中使用的乐器多是配合流行音乐和电音风格音乐表演的电声乐器和部分古典乐器。

(二)冰制乐器概述

自2006年起,挪威的一座叫做耶卢(Geilo, Norway)的小镇,因为特殊的“冰雪音乐节”(Ice Music Festival)而声名鹊起。他们创造了从乐器制造、作品创作、演出场景全部符合冰雪形象的真正意义上的“冰雪音乐节”。该音乐节由泰耶尔·伊松赛特(Terje Isungset)发起,以冰雪为依托,冰制乐器为基础,且每年都会制作一部“年度乐器”,已经出现了冰制康特勒琴、冰制迪迪里度、冰制竖琴、冰制埙、冰制笛、冰号、冰制套鼓,以及各类冰打击乐等20种乐器。从音乐风格上来看,挪威冰雪音乐节融合了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呈现出音乐表现的世界性和多元性特征。该音乐节目前已被世界多个电视台报道,如英国BBC、BBC Music Jazz、欧洲德国之声、法新社、挪威NRK、中国CCTV等。

与此类似,瑞典偏远的小镇吕勒奥也在进行冰雪音乐的实验和演出。旅居于此的蒂姆·林哈特(Tim Linhart)制作了一系列冰制乐器,如冰制小提琴、冰制大提琴、冰制低音提琴、冰制吉他、冰制班卓琴、冰制木琴、冰制鼓及各类打击乐器,缔造了一个冰管弦乐队。为了有良好的演出效果,蒂姆还专门为乐团演奏建造了爱斯基摩小屋形制的圆顶冰屋,带给人们最真实的冰雪音乐体验。这个冰制管弦乐队的作品风格更偏向于流行或New Age风格,与伊松赛特所领衔的挪威乐团更青睐民族音乐相区别,但二者都含有一定古典音乐的元素。

我国虽然拥有享誉世界的冰雪节,其中对冰制乐器的使用还没有被重视和开发,但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便有过类似的娱乐尝试。王向阳在《乡愁中国》一书中描述了孩提时代自制的冰锣,简要的说清楚了民间娱乐型冰锣的制作方式,也对它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说明:“早晨上学,每个小孩都拎着一个洋铁皮做的火熜。它的底部有一圈凸出的边沿,放在冰层上面,很快化出一个小冰盘,然后用滚烫的铁钉在中间戳一个孔,用几根稻草穿过去,吊起来就是一面小冰锣了。冰锣中看不中用,轻轻一敲,粉身碎骨。”①相较于挪威和瑞典等北欧冰雪强国,我国的冰制乐器研发还处于萌芽之中。

二、冰制乐器的声学可行性分析

冰制乐器属于一种新型创意乐器,按照一般管弦乐器分类法很难对其进行划分。1914年美籍德国音乐家萨克斯(C.Sachs,1881-1953)和奥地利音乐家霍恩博斯特于提出了一种乐器分类原则,根据乐器的声学振动体特性进行分类,将乐器分为“弦鸣乐器”“气鸣乐器”“体鸣乐器”“膜鸣乐器”和“电鸣乐器”。这种方法可以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乐器进行划分。本文暂且按照霍-萨分类法对当前存在的冰制乐器进行分类,以体鸣、弦鸣、气鸣、电鸣四类进行可行性分析。

(一)体鸣冰制乐器

冰在零下七摄氏度时,弹性模量为6.7GPa,并且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弹性模量呈上升趋势,零下二十度时弹性模量约在10GPa左右,与木材的弹性模量相近,因此对其形状稍加处理,就可以敲击出较为纯净的单音。

使用冰制作打击类乐器是较为常见的形式,也是目前冰制乐器种使用最广泛、稳定性最高的一类,其中,棒形的打击乐器依旧是冰制乐器较为常见的类型,如冰管钟、冰音块等。冰还可以制造其他类型的体鸣乐器,如可以仿造石磬,制作类似的板体振动类乐器。

(二)气鸣冰制乐器

冰制气鸣乐器种类较少,较突出的代表有伊松赛特制作的冰号以及模仿澳大利亚土著乐器迪迪里度制作的冰乐器。使用冰作为气鸣乐器的材料本质上并不合适,首先,由于人的呼气中存在着大量的温暖的水蒸气,因此在吹奏的過程中,吹嘴处收到温暖的呼气影响,冰制乐器极易融化。其次,水蒸气冷凝形成水滴,在远离吹嘴处再次被冻结,随着吹奏时间的加长,逐渐会改变乐器内部的结构。再有,西方铜管乐器使用机械结构改变号体长短,进而调节音高,而在冰制乐器上加入机械结构较为困难,因此当前的冰号也只能原始号角的形态,类似与自然铜管乐器,并且只能吹奏有限的泛音。

因此,使用人嘴作为激励体方式的气鸣冰乐器有着种种不便,但是如果仿造拍管琴原理,制作依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打击乐器,则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其原理为敲击管口一端,利用管内空气柱振动,从而发出固定音高。

(三)弦鸣冰制乐器

冰制乐器的创造者们曾利用冰制作弦乐器的共振音板,制作了冰小提琴、冰吉他以及各种冰制齐特尔乐器。由于冰有着与常见木材不同的声学参数,因此使用并制作乐器的振动面板可以得到较为特殊音响,与一般的乐器声响有所差异。

(四)电鸣冰制乐器

与传统的声学乐器不同,电鸣乐器对于乐器本身的材质要求不高,其发音原理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使用电子振荡器发声,如合成器、电子琴等;另外一类使用电磁感应器对琴弦的振动进行拾取,并进行相应的放大和扩声。由于其发音与乐器本身的材质无关,因此制作冰质电鸣乐器是当前最为容易的方法,只需要用冰制作成乐器的形状,具体发音和当前的电鸣乐器并无二异,如冰电吉他、电贝司。

三、冰制乐器的优劣情况分析

冰制乐器的制造与演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音乐家们从自身视角关注气候危机,以音乐行为来表达对此以冰川融化为明显迹象的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呼吁人们关注这一现象,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冰制乐器天然拥有材料成本低、材料可塑性强、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基础优势。

由于冰制乐器的原材料首先是来自于可再生的资源——冰,因此从材料采集和材料成本上来说,都有着环境保护的意义。通常情况下,乐器的用材较为考究,针对于不同的部件会采用不同品质的木材或者其他材料。以小提琴为例,为了琴弦能更好的激发共振板的振动,一般面板采用质量较轻的松木以及云杉木,而后背板为了将面板的声音更好的反射,一般采用枫木、色木等材质较为坚硬的木材,材料的考究直接导致乐器的材料成本偏高。随着国家开始重视对于木材资源的保护,木材价格开始逐步走高,乐器的价格也响应水涨船高。与其他材料相比,在合适的低温下,冰的成本基本为零,使用冰作为乐器的制作材料,可以大幅度降低乐器的成本。许多大型活动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低质量的乐器以及乐器辅助配件,如果使用冰作为其制造材料,无疑可以节省大量的材料开销。

冰在-15℃温度下,其莫氏硬度只有2.5,与石膏的莫氏硬度相近,非常容易对其进行塑型和加工。其保持硬度的同时,也保持一定的韧度,因此不易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崩裂现象。同时稍加控制温度,就可以将水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这就为使用模具对其加工成为可能。因此可以使用简单的模具进行快速大量的乐器制作。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问题已经逐步上升为我国国民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也着重将环境保护提升到重要地位。乐器制造行业在我国虽然行业产值较低,但其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却一直遭人诟病,钢琴、提琴、古筝、等乐器制造需要砍伐大量树木;铜管乐器制造过程中造成的重金属超标污染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而水作为当今真正意义上的清洁资源,目前正越来越被开发出来,使用冰作为乐器的制作材料,一方面可以减少乐器废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对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有积极意义。

此外,从视觉效果来说,冰制乐器与传统乐器相比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半透明的光学性能,辅助以各种颜色的LED光源,可以达到光怪陆离的舞台效果。在传统的舞台表演中,为了达到类似的效果,艺术家使用玻璃、塑料、亚克力等材料制作乐器,而在这一点上,使用冰作为乐器制作材料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给艺术家提供更为丰富的创作源泉。蒂姆·林哈特所尝试的在乐器中间置入光源,其意在于模仿“极光”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效果,而发光的冰制乐器于此时也集结了冰雕、冰灯与乐器制作的多种技术,让人耳目一新。

不能否认,冰制乐器有着多种源于其材质的新意,但也相应出现了明显的缺点。首先,是对制作和演出环境要求高。冰作为乐器材料,对空间环境的温度要求极高,通常环境温度应平均保持在零下10度左右,如要保证冰的物理性能,最高气温不得超过零下5度。这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冰制乐器作为一种特殊乐器,并没有广泛的推广价值。但鉴于我国北方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冰雪文化优势,在这一区域反而不仅有可行性,亦有重要意义。其次,冰物理性能对温度较为敏感,如何有效对有众人参与的环境温、及人与乐器接触时乐器的隔热进行处理,同时又能够尽量不干扰观看者感受,是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此外,冰制乐器还面临无法长期保存、和对演奏员素质要求更为苛刻的问题。

四、结语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黑龙江代表团讨论时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视冰雪文化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应予以建设的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冰雪乐器的设计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它将服务于黑龙江区域依托冰雪文化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也将有益于黑龙江“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需求。

在冰雪文化为作为区域性地理优势资源愈发成熟的发展趋势中,冰雪音乐的发展对丰富冰雪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挖掘具有创新意义的冰雪音乐形式、研发冰雪乐器,是发展该项事业的一个突破口。我们应当在合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整合优势资源,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冰雪文化产品。

注释:

①王向阳:《乡愁中国》,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51页。

参考文献:

[1]李鑫泽.冰雪雕塑艺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崔超群.冰雕建筑艺术探析[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王向阳.乡愁中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4]王建康,曹晓卫,王庆凯,闫利辉,李志军.冰层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等效冰温的试验关系[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12):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