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在豫剧伴奏中的特色及运用

2018-11-14张士洁

艺术评鉴 2018年13期
关键词:琵琶特色

张士洁

摘要:琵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弹拨类主要乐器,它音域范围广泛,演奏技巧复杂,音乐表现力丰富,被誉为“拔弦乐器之王”“拔弦乐器之首”。其音质的独特颗粒性和技巧的配合作为伴奏,特别是应用于戏曲伴奏,极大地增加了伴奏的感染力,是戏曲伴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选取了被称为中国第 n 一大地方戏的豫剧为案例,分析其伴奏乐队中琵琶的特色及实际运用。

关键词:琵琶 戏曲伴奏 琵琶演奏方式 特色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067-02

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戏曲,其艺术性高且受众广,在地方戏曲中排名第一。该剧种唱腔铿锵快意、顿挫有度,咬字清楚、韵味醇美、生动活泼,长于表达人物的心理感情。因为用枣木梆子拍节伴奏,所以初期被称为河南梆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戏曲的内容也在不断的革新成为现代戏曲。在戏曲中,越来越注重突出人物形象,要求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矛盾性越来越高,对戏曲伴奏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要求也在提高。作曲家需要同时兼顾传统戏曲音乐的板式和现代戏曲的特点作曲,琵琶作为独奏乐器,在戏曲音乐的伴奏中也具有着独奏的功能。乐队中琵琶这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器的加入就有了时代性的必然。

一、琵琶在豫剧伴奏中的特色

(一)音色

伴奏乐器的特殊音色是反映各剧种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京剧中的京胡、黄梅戏中的竹笛等。虽然琵琶独奏可以使用更加丰富的技巧,但是用于伴奏,琵琶也可以用不同的音色以营造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情绪。第一,琵琶左手润色性的技术有吟和揉弦,要想演奏出越剧慢板如怨如恨的韵味,就要根据唱腔的情绪变化来合理运用吟揉弦;第二,为了使音色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而发生变化,右手在演奏时可以围绕一般触弦点上下移动演奏,用指甲正峰、下偏峰等不同角度,配合触弦的力度、速度的快慢等都可以改变演奏音色。因此准确地体现豫剧音乐流派特点,要求琵琶在伴奏时表现力上有更高的追求。

(二)音量

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豫剧也同样是以唱腔为主、伴奏为辅。伴奏不仅是唱腔旋律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起着烘托唱腔情感与意境的作用。琵琶因其独特而又多样化的演奏方式,收获了坚实又富含诗意的音响效果,成为豫剧唱腔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但是伴奏是用来辅助服务唱腔,这就要求琵琶一方面在演奏唱腔旋律和对白旋律的乐队合奏伴奏模式中,音量不能太强,在过门和过场音乐演奏时可以加强音量,这样可以突出唱腔与过门的强弱对比;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在伴奏时必须听从指挥或鼓手的指令,严格与乐谱上标记的强弱一致,避免太强或太激烈。

(三)音区

豫剧唱腔与传统戏曲唱腔一样也分为不同腔系和不同流派,不同的腔系流派其常用的音区也不尽相同。琵琶的音域宽广,能在各种唱腔中灵活运用。豫剧中,核心的旋律常回旋在中低音区,琵琶在这个音区的音色是淳厚且柔和的,演奏时左手一般多用吟、揉弦指法。同时演奏者要根据琵琶各音区音色的特点选择不同弦和不同技法演奏,比如演奏全音符和二分音符的长乐句时,为了加强亮度和音色的统一,要用长轮指法在一弦的中音区演奏。

(四)主要应用指法和技巧

琵琶在豫剧中主要用在唱腔的伴奏、前奏、幕间独奏和过门音乐中,它主要的指法有:左手的推拉弦、打、带、绞弦等;右手的弹挑、滚奏、扫拂、轮指等。轮指分为“长轮”和“短轮”,在伴奏时,旋律速度慢并且乐音要连续不断、富有歌唱性,这时往往采用“长轮”;短轮一般用在时值较短的音符上。拖腔虽为传统戏曲的特色之一,但难免有乏味之嫌,合理运用琵琶,能达到长而不腻,多而不厌的效果。

在不同类型的乐曲中,琵琶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在中慢速的乐曲中,为了使乐曲更加优美动听,在弹奏时会用推拉弦、八度低音等技巧;在速度快的乐曲中,用快速弹挑、八度音弹奏等演奏方式可以使乐曲更加活泼动感。琵琶也可以对不同的剧情進行烘托,如在抒情、缓慢的剧情中,可以用揉弦、泛音等技巧来衬托背景,增进叙事;而在激烈、冲突的剧情中,琵琶可以用扫弦、扫轮等技巧,让剧情更显得层层紧逼,高潮迭起。

不论是有着丰富的情感、缜密的配器的唱腔部分,还是有着多种的思想情绪、多样的场景画面和众多的演奏形式的配乐部分,都需要演奏员认真对待。如在轻快的乐曲中结合弹挑、四指轮,可为旋律增加弹性和风趣性;在节奏要求明快、音量要求mf以上时,琵琶的双音型可用双弹来演奏;在多声部配器中,琵琶归于弹拔乐器组,多采用摭和分来演奏双音节奏型;当故事情节中出现悲愤、震惊、慌张、愤怒等情绪时,往往采用扫拂来加强角色的张力,扫轮的结合应用,主要是表现角色哭诉、悲恸等情绪。

二、琵琶在豫剧伴奏中的运用

(一)《秦香莲抱琵琶》

在豫剧传统剧目《包青天》的《秦香莲抱琵琶》这一折中,琵琶的运用更好地诠释了女主角为与夫君相认,扮作弹琵琶卖唱的民妇,在驸马的寿宴上道出自己的悲惨遭遇。在这段唱腔的伴奏中,从起腔前的过门,到唱腔过程中的伴奏,琵琶在多处发挥了重要作用,把秦香莲满心的委屈、心酸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秦香莲唱到“离城十里”和“陈家庄”这一句中间的小过门时,其它的乐器全部停止,只用琵琶来演奏,运用弹挑和四指轮的巧妙处理,把秦香莲对在家乡时相夫教子,虽然清贫但是幸福的生活的留恋之情,慢慢地从演奏者的指尖送进了观众的心田,于今时今日的境况,无声地进行着对比,使观众和演员之间产生一种共鸣。有的演员为了展现自己本身的才艺,会边演唱边弹奏,如泣如诉、声情并茂的演唱与哀怨缠绵、凄凉悲伤的琵琶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极强的现场演出效果。

(二)《大唐遗事》

豫剧《大唐遗事》是一部新编历史悲剧,其故事情节是唐朝长孙无忌决策并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王位,以皇室宗亲及元老地位制唐律、掌兵权,为争皇储,他毫不谦让。太宗死后,几经曲折将嫡子李治扶上了王位,并剪除异已,巩固权利。长孙无忌正庆幸江山稳固、国祚长远,不曾想武媚娘不动一兵一卒让李氏的大唐改了姓周,最终长孙无忌落得被诬陷流放黔州的下场。

琵琶在《大唐遗事》的伴奏中根据作曲、配器和指挥的具体要求,为乐曲选择指法及技巧、处理情节需要的演奏细节和方式。此剧的剧情,可以说三个“惊”字贯穿全剧,但每个“惊”所包含的意思却是不尽相同,要求琵琶能把这三种不同的“惊”表现出来。

第一“惊”在第二场,皇上正巧碰到太子与武媚娘调情,四目相对,大吃一惊,这时需要表现的是双方的尴尬和恐惧。琵琶用由慢渐快,由弱渐强的弹、拂指法,把一个“色胆包天”的武才人充分塑造出来的同时,也为后边的剧情埋下伏笔。第二个“惊”在第四场,登基后的太子到尼姑庵诏媚娘续发回宫,不料媚娘在半年前已偷偷续发了,皇上又看到了三年前娇美艳丽的媚娘,心中是藏不住的狂喜,这时是一种出乎意料的惊喜。琵琶由弱渐强又转弱层次递进的长轮指法,表现皇上拥有国色天香美娇娥的同时,也暗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唐的基业自此开始动摇。第三个“惊”是第五场,太妃及其子吴王被长孙无忌教唆皇上发配安州,此后又诬陷吴王抗旨和皇亲联系过于密切,并参与叛乱,皇上赐吴王毒酒自杀,吴王对突如其来的杀身之祸而大惊失色。此处琵琶用了《十面埋伏》中大战部分旋律作原型,并使用暴发性很强的扫、拂及推拉弦来表达角色内心的极度愤恨、手足相残之痛和奸人弄权以致误国的情感。

以上几段琵琶的独奏都是以琵琶独奏曲中的几段作为音乐素材,但演奏者在配合剧中人物惊讶的情绪,矛盾冲突的场景时,琵琶指法、技巧、强弱、情绪对于不同的情景、人物的身份和其内心活动都不尽相同,从而能够使琵琶恰到好处的表现人物、渲染气氛和描述环境。历史剧《大唐遗事》中琵琶的运用,为它增加了艺术效果,使其悲剧味道更甚,更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不得不说这是琵琶在参与豫剧伴奏中的典型范例。

三、結语

中国戏曲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不但包含了辞藻华丽的戏文,也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有优美动听的曲调,三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戏曲者,有戏必有曲,无曲不成戏,而琵琶在传统戏曲中又是充满张力,极富代表性的。在上文提到的伴奏中,可见对于音乐形象的创造与表现,琵琶有着自己十分独特的形态和方式,不论是气吞山河、豪情悲壮的武曲,还是凄美柔情、幽闲雅致的文曲,即便技巧复杂、难度又大,琵琶依然可以凭借其个性鲜明和音质突出的特点。无论在伴奏中独奏,还是与戏曲乐队合奏,都能独领风骚,尽显风彩。

参考文献:

[1]吕波.琵琶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J].当代音乐,2017,(10):67-68.

[2]刘伟.当代中国戏曲的改革与发展历程——读《当代中国戏曲》[J].当代音乐,2016,(17):68-69+87.

猜你喜欢

琵琶特色
我和我的琵琶
琵琶你好,琵琶
也说“琵琶声停欲语迟”
时代特色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琵琶”和“枇杷”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