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易感性及PET/CT显像

2018-11-14常培叶王雪梅王春梅包宝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纹状体变性多巴胺

常培叶 赵 平 王雪梅 王春梅 包宝亮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导致脑内多巴胺含量减少,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自主运动减少等。PD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我国北京、西安和上海的PD流行病学调查发现,PD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7%,已经接近发达国家〔1〕。研究认为PD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它的发病受到环境〔2〕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3〕。多巴胺转运体(DAT,基因名:SLC6A3)是调节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的关键蛋白质,DAT的主要功能是对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多巴胺进行再摄取,从而终止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4〕。研究〔5,6〕表明,DAT基因变异与PD的易患性有关。本研究DAT基因3′非翻译区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PD的相关性,分析VNTR多态性与纹状体DAT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F-苯基)托烷(11C-β-CFT)脑显像摄取之间的关联性,探讨DAT基因VNTR变异在内蒙古地区PD发病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PD患者52例为PD组,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40~70岁,平均(62±3.24)岁;霍思亚布尔(Hoehn-Yahr)评分1.0~2.0,平均1.5。纳入标准:①符合英国PD协会脑库标准制定的PD诊断标准,以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制定的PD诊断标准。②患者口服美多巴制剂后疗效明显,且均未接受过PD颅内手术治疗。③排除帕金森综合征、脑血管疾病、中毒、颅内感染、颅脑外伤等器质性病变,以及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④排除阳性家族史,即该PD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既往均无PD、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40~70岁,平均(54±2.58)岁。入选者为与PD组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且满足以下条件:①对照组与PD组及对照组个体之间均无血缘关系。②排除PD、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史,且无服用精神病药物史。两组均知情同意且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DAN提取方法 采用试剂盒法进行DNA的提取并进行DNA浓度、纯度检测。

1.3VNTR多态位点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LDR)进行VNTR多态位点的基因分型。①PCR扩增。PCR反应体系如下:1×缓冲液2 μl,20 ng 模板1 μl,3 mmol/L镁离子(Mg2+)0.6 μl,2 mmol/L/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2 μl,1 U DNA聚合酶(Taq)0.2 μl,1×溶液4 μl,0.5p引物混合物2 μl,水8.2 μl,总体积20 μl。PCR 反应条件:起始95℃变性15 min,然后94℃ 30 s,62℃ 1 min,72℃ 1 min,反应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反应结束后用3%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②LDR进行基因分型。LDR反应体系如下:1×缓冲液1 μl,12.5 pmol/μl/探针混合物1 μl,2 U连接酶0.05 μl,100 ng/μl PCR产物1 μl,水6.95 μl,总体积10 μl。反应条件:95℃ 2 min,94℃ 30 s,60℃ 2 min,反应35个循环。反应结束后,用GeneMapper 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基因分型。

1.411C-β-CFT DA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脑显像 20例临床确诊PD患者和10例对照者使用GE Discovery 710 显像设备进行DAT PET-CT显像研究,受试者经肘静脉注射11C-β-CFT 30 min后进行DAT脑显像,采集模式为3D,发射采集计数为3×10计数,取CT图像中纹状体影像最清晰的3帧横断层图像,在每一层面上分别勾画出双侧尾状核、双侧壳核及小脑(CB)感兴趣区(ROI),用计算机软件自动得出各ROI的平均放射性计数,计算各区 DAT 结合量指数:(ROI-CB)/ CB,以三层的平均计数计算此比值,获得这些区域的11C-β-CFT摄取指数,以此来反映这些区域DAT的数量。为保证 ROI 的大小与位置在每一位受试者间的一致性,ROI均由 1 名核医学专业主治医师独立勾画。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VNTR多态性分析 VNTR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VNTR有9R和10R两个等位基因,VNTR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P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纹状体11C-β-CFT放射性计数分析 对照组DAT显像清晰放射性摄取均匀对称。与对照组比较,PD组双侧尾状核、前壳核和后壳核摄取11C-β-CFT放射性计数比值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图2、表2。

表1 两组VNTR基因多态性比较〔n(%)〕

图1 对照组11C-β-CFT-PET-DAT脑显像图

图2 PD组11C-β-CFT-PET-DAT脑显像图

表2 两组纹状体11C-β-CFT-PET-DAT显像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相关性分析 纹状体11C-β-CFT放射性计数与VNTR的10R-10R、10R-9R、9R-9R的基因型频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

3 讨 论

人类DAT基因由SLC6A3基因编码,位于染色体5pl5.3,包含15个外显子,全长64 Kb。其编码区表现出较强的保守性,因此SLC6A3基因表达的个体差异可能来自于调控序列,研究较多的是其3′非翻译区(3′UTR)一个40 bp串联重复序列VNTR的多态性,有研究表明,VNTR多态会影响DAT基因的表达,并与PD的易患性有关〔7〕。在高加索人群和中国广州人群的两项研究中均发现11次拷贝重复等位基因导致基因表达的增强,使神经毒素进入多巴胺能神经元增多,最终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8〕。但部分研究结果不支持DAT基因多态与PD的关联〔9〕,其原因可能在于人种、种群和地域的差异。借助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PET技术,使人们能够在活体内对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检测〔10〕,相比于SPECT显像,PET显像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显示出更明显的应用优势〔11〕。研究〔12〕表明,PD患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脱失伴随突触前膜DAT数量及功能的明显下降,两者的变化相一致。DAT显像可用于评价纹状体突触前的多巴胺能神经纤维末梢的功能状态,是目前最敏感的PD标志物。本研究发现DAT基因的VNTR 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和PD组并没有统计学差异,且未发现纹状体11C-β-CFT放射性计数与VNTR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太小,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增加样本量,根据年龄、性别及发病特征等进行详细分类统计。尽管本研究未能得出基因位点突变与PD遗传易感性有关的结论,但这并不能排除其在PD发病中的作用, 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纹状体变性多巴胺
活力多巴胺
正确面对焦虑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征兵“惊艳”
当变性女遇见变性男 一种奇妙的感觉产生了
纹状体A2AR和D2DR对大鼠力竭运动过程中苍白球GABA和Glu释放的调控研究
纹状体内移植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可升高帕金森病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
1H-MRS检测早期帕金森病纹状体、黑质的功能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