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相关性

2018-11-14冯模强余朝萍赵佐芳秦亚录雷小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血尿酸内皮炎性

冯模强 余朝萍 赵佐芳 秦亚录 雷小平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 成都 611730)

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在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血尿酸在CHD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其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如何,尚不清楚。本文选择冠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血尿酸在CHD中的可能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郫都区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的CHD患者90例为CHD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39~79〔平均(58.96±10.74)〕岁,体重指数(BMI)(24.62±3.78)kg/m2;吸烟33例;饮酒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平均(56.65±9.49)岁,BMI(24.01±2.79)kg/m2;吸烟18例;饮酒21例。排除标准:①现患感染性疾病、免疫损伤、创伤、原发性痛风、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②正在使用炎症抑制药物及影响血尿酸水平的药物;③肝肾功能严重不全;④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5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血脂、血尿酸、hs-CRP水平测定均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DxC800全自动分析仪完成检测,血常规使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LH750血细胞分析仪完成检测。清晨安静时采集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5 ml,肝素钠抗凝,2 h内3 0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血清-70℃保存待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6、IL-18、TNF-α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两变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CHD组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G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单核细胞(M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血尿酸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CHD组血尿酸、TNF-α、IL-6、IL-18、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血尿酸与炎性因子比较

2.3CHD组血尿酸水平与各项炎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CHD组血尿酸水平与TNF-α、IL-6、IL-18、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74,r=0.60,r=0.68,r=0.60,均P<0.05)。

3 讨 论

CHD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的血尿酸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尿酸生成过量或排出减少,即引发高尿酸血症(HUA),血尿酸升高则从血液中析出沉积于相应组织。研究认为HUA在CHD中具有重要作用,高血尿酸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1~3〕。研究表明,炎性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4~7〕。hs-CRP是人体肝脏中合成的一种急性期时相反应蛋白,在机体存在炎症反应时显著升高,是反映机体存在炎症及其活动的重要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8〕。TNF-α是由激活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Th1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参与内皮细胞损伤,促进炎性细胞的聚集和炎性递质释放〔9〕。IL-6是由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对IL-1和TNF发生反应时合成的炎性细胞因子,也可由激活的T细胞产生〔10〕。IL-18是促炎症因子,有研究显示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IL-18的表达,而正常血管中无表达,在溃烂粥样斑块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溃烂斑块,并认为IL-18是预测动脉斑块稳定性和发生急性缺血事件的极有价值的指标〔11〕。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尿酸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及发展中可能扮演着诱发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的角色。

Prasad等〔12〕比较229例绝经后妇女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发现,高血尿酸与乙酰胆碱介导的冠脉舒张功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Valle等〔13〕对43例6~9岁的肥胖儿童血尿酸与炎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些肥胖儿童血尿酸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呈明显正相关。上述两项研究均表明,HUA时伴随尿酸结晶析出并且沉积于血管壁及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从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高血尿酸使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进而诱发一系列炎症反应,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为高血尿酸-血小板黏附-氧自由基的形成及对冠状动脉内皮产生的损伤-促发炎症反应,同时伴随着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升高。

综上,高血尿酸及炎症因子在CHD中的病程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HUA可能通过炎症机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通过临床干预研究明确血尿酸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血尿酸内皮炎性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