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档案数字化研究现状述评

2018-11-14

今传媒 2018年8期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研究

洪 洁

(1.上海大学 传播学院,上海200444;2.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 2000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大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在《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活动参与度将不断拓展,国民素质以及社会文明程度将显著提高。与之相应而生的艺术活动的资料也在日益增多,艺术档案日益被越来越多的部门所重视。在文化部、国家档案局2001年颁布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中将艺术档案明确定义为:文艺单位、文艺工作者在艺术交流、演出、创作、研究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且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今文化大繁荣的形势下,文化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势必更加强烈,与之相应产生的海量艺术档案也随之产生,艺术档案在新的背景下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而,提高艺术档案管理效率,增强艺术档案在职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当务之急。

信息化建设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经之路,艺术档案是重要的珍贵信息资源,而艺术档案数字化主要是通过扫描、摄录、采集等科技方法对传统类型的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图像照片、音像档案和缩微胶片等,转化电脑信息存储形式的过程[1]。艺术档案的数字化保存在管理上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不仅能增加档案信息利用率、节省档案库房的存储空间,还能确保档案存储的安全、同时能对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的精细化管理[2]。也是整个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对国内艺术档案数字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艺术档案开展数字化管理的实践提供学术支撑与借鉴。

一、我国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进展

经对“百度学术”“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索统计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关于艺术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相关方面研究的文献,表现出的特征为:发文数量逐渐增多、学科范围不断拓展以及内容上逐步深化,并对应我国出台支持政策的重要年份,研究文献的数量呈高峰增长的趋势。

图1 我国艺术档案数字化研究文献数量统计(2001~2017年)

经知网数据统计得出:(1)检索“数字化”关键词的学科指数图来看,档案学科名列前茅,说明档案数字化领域越来越受到高校研究的青睐。但相比之下,我国各省市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起步较晚,艺术档案作为专业档案类别,对这一领域深入的理论研究依然匮乏;(2)2006年以来,有关“艺术档案数字化研究”的论文(如图1所示)期刊发文量逐年上升,其中档案类专业期刊是发文主要机构,特别是国家核心期刊,这表明艺术档案数字化这一课题研究逐渐成为档案管理和研究的重要内容;(3)艺术档案数字化研究高发文的主体机构集中在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专业单位及高校机构(如图3所示),其中高校研究院所是艺术档案数字化研究的主力群体。其次,各级艺术类档案馆发文数量增多,统计分析表明我国档案界对档案数字化方面的工作正在大力推进中,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4)明显缺乏精深于数字化理论或案例研究的个人学者和单位,从发文内容来看基于策略的自由探索式分析与研究较多;(5)从高频相关词看,目前及未来的热点研究方向趋向于涉及“艺术档案”“数字化管理”“电影艺术档案”等相关的关键词领域。

图2 “数字化”关键词的学科指数图

图3 发文机构分布图

图4 高频相关词

根据文献数量的增长特点及与其对应的制度颁布的时间,我国有关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总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萌芽期(2006年以前)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世界遗产目录项目的延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的记忆”工程,目的就是世界范围内,呼吁对文献遗产的保护和保管,具体就是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化遗产数字化,使之永久性保存,并促进文化遗产利用的民主化,对公民最大限度地公平地提供利用文化遗产,以提高世界各国对其文献遗产、特别是对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的认识。步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技术浪潮的来临,我国档案事业即开始了对数字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但对档案发展信息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存在疑虑,对于发展电子化资源数据库也没有清晰的认识。2002年文化部、国家档案局颁布实施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2005年国家档案局发布了标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使全国各个地区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直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后,艺术档案数字化工作才有大幅积极进展。

因此,2006年以前,研究者侧重在艺术院校、档案馆领域文化功能上的综合探究,缺少对具体案例的针对性策略研究,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一些探索性工作。从国际文献研究来看,这方面我国起步较晚。

(二)发展期(2007~2013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2008年文化部办公厅出版了《艺术档案管理读本》;2011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3]。随着相关政策、标准的陆续出台及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数字化工作进展,由此我国正式进入“档案数字化转型期”。这一时期艺术档案的研究成果大幅增长,各省艺术研究院所、艺术类高校成为发文主体机构,涌现出一批艺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研究文献成果。在新形势下,有研究者提出“艺术档案趋向系统化、规范化、数字化,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以磁盘、光盘、硬盘为载体出现”,需要继续转变“艺术档案工作观念和管理理念”“加强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改变现有的有机构、不完整,有人员不专业的工作局面,需总体上加强艺档信息管理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4],指出艺术档案信息化的瓶颈在于管理队伍的不匹配“从业人员只要由三部分组成:熟悉档案业务但不熟悉计算机技术的管理型档案员;掌握计算机实务操作但不具备档案业务知识的技术型档案员;‘转业’的艺术院团演职人员兼任档案员。这三种人员都不具备现代艺术档案管理的业务需求其中,往往顾此失彼,也无法潜心于档案工作[5]。” 有学者还从安全性角度探讨了需要规避的问题“数字档案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基础环境的技术方案、应用系统和设备故障等方面。” 以及艺术档案中著作权、隐私权、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6]。

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从艺术档案管理角度,对数字化建设中的岗位结构、人员储备、安全应用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希望能将传统的艺术档案积极向数字化平台靠拢,实现高效管理。

(三)深化期(2014年~至今)

新时期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主张文化强国,对文化开发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2013年10月在江苏太仓召开的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大会,将全国档案数字化工作推入了高峰深化期,档案界业内人士广泛吸收借鉴国际发达国家对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经验,以档案强国为目标,多学科多角度地深入探讨艺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第二个研究高潮。

有学者经过观察艺术档案的工作规律,为规避可能潜在的问题,专门研究总结了数字化实施步骤和艺术档案在线资源共享框架[7];有学者以电影艺术档案为个例进行分析,“在电影资料的存档过程中,胶片、纸质资料很难通过传统手段得到很好的永久性保存,胶片的老化、霉变、卷曲;影片的图片档案、珍贵的传承手稿以及更古老的纸质手写台词等等出现了虫蛀、发霉、字迹模糊不清等问题。对于电影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立可以充分利用影视技术,将古老的电影艺术档案进行翻刻储存、翻新播放,以此完善电子电影艺术档案。”[8]目前,我国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是做的最好的,在文献研究上也填补了不同艺术形式深入研究的空白,同时也深化了数字化对艺术档案的重要意义。文献研究普遍提出数据库形式单一,缺乏完善的检索工具,主要是图像扫描格式和字符格式,因此无法通过例如人名、地名等名词关键词检索数据库,在使用上遇到了瓶颈,不利于艺术档案信息的开掘。有学者针对民族艺术研究提出借助数字化技术,探讨民族造型艺术的档案化研究,文中提到“有助于动态地保护和开发民族造型艺术文化,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现代艺术作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认同和团结[9]。”详细介绍了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资料如何进行数字化保存。

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在总结上一时期的工作经验的同时,更强调数字化对各个门类的艺术传承和发展有着极重要的业务价值及历史意义,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涌现出一些对不同艺术形式和艺术领域的档案资料数字化的思考。

不足之处在于,文化艺术档案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创新管理方法还未见相关论述文章,以及数字化不再仅仅位于管理范畴内的一部分,而是将数字化位于管理之前、贯穿整个艺术档案的管理系统等,这些观念还很薄弱。目前对于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仍然处于强化意识,落实普及的阶段。

二、美、法、英国际发达国家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现状

为了更具国际性和前瞻性的把握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动态,笔者对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相应地做了一些梳理和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档案事业的发展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趋向信息化。美国的艺术档案馆,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很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进行了档案数字化建设,当时主要探讨档案数字化的方法问题,研究内容涵盖档案数据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等方面。这与我国起步之初研究的过程大致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普遍采用“馆藏资源数字化”“馆藏联机检索”等技术,且馆藏内容和研究整理在设计部署上各有特色。经费方面,由于不能从政府方面得到充分的经费支持,捐赠和自筹资金是其获得经费的主要来源。史密森尼美国艺术馆的档案馆网站介绍:“在我们保存的馆藏资料中提供超过16万件档案;每年网站上提供数字图像档案21万件;每年超过四千名研究人员提供免费服务;是世界上最大量和最广泛使用的资源数据库[10]。”美国的艺术档案管理一部分归功于美国馆藏增强(ACE)倡议,这项倡议具有的集中力、深度和影响力前所未有。这是专为鼓励研究美国艺术,健全和提高美国艺术在国内与海外的影响力的计划。与此同时,该计划提供资金自助的项目还涉及档案、收藏品管理,出版物及其他学术项目、论文奖学金和研究奖[6]。

法国电影资料馆是全球珍藏电影艺术档案最多的,也是一直都被称之为世界电影艺术的交流中心。它拥有电影诞生至今最重要的40万部作品、50万张相片、4000部不同年代的摄影机及其它数十万件文献、书籍、杂志、剧本、海报、器材、服装、布景、道具……可以说是和电影史一路身贴身走过来的。近80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国电影资料馆遭逢火灾再改建,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集收藏、保存、推广、交流与合作的完整体系。作为最早成立电影艺术档案馆机构的国家,法国在艺术档案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数字化方面,法国电影资料馆已将1929年以后在法国发行的所有影片及文献档案均已转成目录数据库。新世纪后,为了成为数字时代的领先者,法国电影资料馆于2012年推出“电影遗产数字化计划”,预计耗时六年,预算为4亿欧元。为了迎合全球资源网络共享,法国文化部于2013年宣布,政府提供一笔约1亿欧元的预算将专门用于约1万部法国影片的数字化[11]。

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电影艺术档案馆之一,在艺术档案管理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首任馆长林格伦坚持电影资料馆的首要任务即是永久保存影片。在这一管理理念下,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不断探索、突破保存技术,一直遥遥领先世界各国,国际上最先进的影片保存技术的地位也由此而来。西方各国的电影资料档案馆在建设的初期阶段,都忙于积极从事电影的汇编与放映,以提升本国的电影艺术地位,但此时的英国电影资料馆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思路,以保存为重点发展方向,那时甚至设有“技术委员会”,专门为咨询保存问题提供建议。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科技自行研发了一套“电影电视数据检索系统”,以高效、准确著称,这一系统被认为是目前世界最具规模的电影书目数据库之一[12]。

三、结 论

我国是古老而文明的国家,戏剧是我国最早的艺术形式,自元代关汉卿、汤显祖为发端,戏曲剧目浩瀚之繁多,在世界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相对于源远流长的戏曲发展史,我国的艺术档案工作可谓古老而又年轻,发展至今,各个门类的艺术形式都需要艺术档案来保护和传承。建国后,戏曲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重新受到重视。现在,我国目前大部分省市都已建立艺术档案馆,全国各级专业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已基本上建立起艺术档案室。就艺术档案的建设管理方面,经梳理总结,目前已形成了三个方面的良好态势。

1.各级单位对信息化、数字化的认识不断加深,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数字化面临的问题已从艺档人员微机技能薄弱、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转变为管理经费有限,或馆藏艺术档案信息化落实程度不够等问题。明显从观念意识上转变为实际操作上的问题,这是艺术档案业务进展的一大里程碑式的跨越。

2.艺术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初步成形。目前,通过对相关文献内容的统计分析,各类案卷目录基本已经转录到计算机系统,大大提高了检索、利用工作效率。过去传统艺术档案是由手工编抄的目录索引册,在管理利用上效率低,错误率高,目录检索电子文件有效提高了艺术档案资料的检索和利用。这一建设是艺术档案落实数字化建设的初级阶段,但难点在于,如何把数量庞大、编制特殊的目录实现计算机转录,从而实现艺术档案现代化管理。这还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编制目录格式,以及对西方优秀资料馆的经验借鉴,加快完善现有的目录形式,避免各单位五花八门的样式,导致上一级档案单位无法很好的统一管理。

3.数字化项目建设初露荷角。所谓艺术档案的数字化项目主要是指传统艺术档案资源借助科技电子设备,转化为可以在网络中存储、处理和传递的数字化文件。艺术档案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难点,如何将声像资料及其他综合性载体,整合于一个数据平台上, 将是艺术档案现代化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综观全国艺术档案工作管理的当下,各地文化单位的艺术档案管理步伐不一,上海于1987年率先成立了市级文化艺术档案馆,先后建立了艺档目录数据库及艺

术档案门户网站,为了更好地组织市、区级文艺单位落实工作,于2016年筹划建立了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但仍停留在传统管理层面的文艺单位也有相当比例,有的只建立了部分电子文件档案,基本没有建立成体系的专门的数据库平台。因此,艺术档案数字化管理目前仍是一个新课题,亟待取得新的突破。

综上所述,我国的艺术档案数字化研究之路还很漫长,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总结我国艺术档案自身业务特点与经验,更加精深地研究其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落实到实际业务工作,才能逐步完善数字化工作中的过程管理、数据管理与安全管理;成立市级艺术档案单位主持工作,组织定期业务培训与检查;设立社会专门基金机构扶持艺术档案专项课题的进行,鼓励更多科研机构和个人学者投入研究;图像扫描转存质量的保障、应用云技术等最新的科技和设备,对艺术档案的保存利用仍旧具有重要意义,将是未来数字化实践和研究的重点方向。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保存和传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的同时,在意识与技术上要与国际并轨,看到自己的不足,广泛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向世界宣传与推广,更客观高效地把艺术档案业务工作做好。

猜你喜欢

数字化艺术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