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甘肃天祝藏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研究
2018-11-14王玉
王 玉
(西北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部署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族工作战略,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提出了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以及公信力。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地区舆情工作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上。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简称天祝县)为甘肃省武威市下辖县,位于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东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部落。截至2011年底,天祝县户籍人口为21.52 万人,共有28个民族,截止2012 年,藏族人口为67370 人[1]。选择天祝县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里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人口分布集中,很容易成为少数民族舆情高发地。同时,受当地经济、教育、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天祝县主流媒体舆引导工作方面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座谈会等方式为主,使用了SPSS、Excel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笔者选择了天祝县华藏寺镇、松籓镇鞍子山村、天堂镇为研究地区。之所以选择这三个村镇,是考虑到华藏寺镇是天祝县政府所在地,笔者在天祝县政府、文广局、电视台、民族中学等单位进行了调研;松籓镇鞍子山村是一个汉、藏、土、蒙古等多民族聚集的半农半牧村,是镇党委精准扶贫对象。选择这里对了解到媒体关于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击等问题的舆论引导情况具有代表性。天堂镇有天祝境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天堂寺,便于对寺庙僧人进行调查。调研中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5份。问卷设计主要分四个部分:受访者基本信息、受众媒介接触情况、主流媒体公信力调查情况、受众接触媒体满意度调查。有效问卷中:从年龄结构看,18岁以下占5.4%,18~29占25.4%,30~39占22.7%,40~49占25.9%,50岁以上占20.5%;从性别看,男性105人,占56.8%,女性80人,占43.2%;从民族看,汉族占52.4%,藏族占33.3%,回族及其它民族占14%;从受教育水平看,中学文化人数最多,占36.3%,小学文化占25.4%,大专文化占19.8%,本科及以上占17.8%。数据体现出天祝地区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相对应的媒介素养水平较高。从居住区域看,受访人群中城镇人口占43.8%,农村人口占56.2%。从受访者各项基本信息来看,各频率分布较为均衡,保证了样本的有效性。
二、关于天祝藏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调查分析
(一)受众媒介接触与使用情况
1.电视与网络媒体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有关媒介接触的调查中发现,“您通常是如何获得关于国家政策、突发事件信息的?(可多选)”一题中,选择收看电视新闻报道的占75.1%;使用手机互联网等移动终端上网了解的占52.4%;通过收听广播的占15.7%,阅读纸质报纸的占6.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天祝藏区,电视因具有兼容性、普及性、逼真性等特征,仍是当地群众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媒体。此外受众通过移动互联网了解突发事件进展、国家政策等信息的比重也较大,收听广播和阅读纸质报纸人数较少。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止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54.3%。”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受众不再局限于仅从传统媒体获取信息,有了更多的媒介形式和渠道选择。网络因其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及时性及良好的互动性,越来越受到受众的青睐。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新媒体的使用上,当地受众主要是通过手机上网,如通过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APP,或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了解外界信息。可见新媒体已成为受众自主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补充。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在增加,广播和报纸的受众被大量分流,如何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优势,加强对当地的舆论引导是急需思考的问题。
2.受众对媒体新闻的不同关注度存在“知沟”现象
表1 受众对媒体新闻报道关注度调查
有42.2%的受众表示经常关注媒体新闻的报道,49.7%的人偶尔关注,还有8.1%的人从不关注。笔者在鞍子山村深度访谈中了解到,因当地村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在收看电视新闻时会有“看不懂”“不感兴趣”等情况存在,更偏向于收看电视剧等节目。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对于新媒体的使用率非常低,手机仅限于使用通话功能。根据知沟理论,“因为传播技能、知识储量、社交范围的差异以及信息选择性接触理解机制等原因,影响了公众的思想和讨论。人们越了解政治事务,就越关心时事新闻,”[2]相反越不了解的人群也就越对其不感兴趣。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主流媒体应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对知识贫困群体的舆论引导?
(二)当地受众对主流媒体认知及公信力调查
在最信赖的媒体调查中,电视所占百分比最高,可见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对当地受众的影响力仍然很大。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电视媒体的大众普及性,其次是电视媒体有着更为严格的把关人制度,其权威性、专业性、深刻性是新媒体所欠缺的,也使其往往在“公共事件的二次传播中占据优势,在影响公共政策议程上扮演着比新媒体更加重要的角色。”[3]因此,电视媒体的发展应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
表2 受众信赖的媒体调查
位居第二的是主流媒体网站,占28.6%。主流媒体网站受到信任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媒体的“把关人”机制在这些网站依然受用。无论技术手段与方式如何改变,媒体公信力永远是其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要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当今时代,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新时代的主流媒体网站应有更大的责任担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应恪守新闻报道的职业规范、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资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表3 对媒体观点的态度调查
60.5%的受众在主流媒体发表评论和自己观点冲突时,选择保留观点;27%的受众完全赞同媒体观点。结合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产生一些思考:第一,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人们在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与众人不同,为了避免陷入孤立的状态,会选择沉默。“在突发事件前,舆论场加速形成,很多场内受众在面对多路意见时较为迷茫摇摆,为了寻找相同意见方向而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这时的舆论往往是因为随众形成的,而不是自我判断得出[4]。”因此在舆论形成的第一阶段之后,主流媒体应如何继续进行引导,让受众的观点形成更为理智、科学,对媒体观点更信服?新时代背景下,舆论的形成过程应是更具理性的;舆论的引导应该是更具智慧性的,让受众更愿接受的。第二,对于这些持不同观点的受众,是否也需要去关注、了解他们的想法。那么该如何去关注?第三,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受众自我的观点缺少表达的渠道,主流媒体缺乏不同观点之间碰撞的呈现与解读,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匮乏。而这种互动性,恰恰是新媒体的一个显著优势。在网络平台,受众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拥有公开意见表达的空间。主流媒体可以通过和新媒体的融合,建立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受众对信息的接收情况。
(三)受众接触媒体满意度调查
问卷调查中有64.3%受众认为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可基本满足自己的需要。政府信息公开与社会民生问题报道不足是受众认为目前主流媒体最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14.1%的受众认为主流媒体缺少互动性,8.6%的受众认为报道形式单一。因此主流媒体应进一步增强政务信息公开,增加社会民生问题报道,同时还需要从传播语言、方式及策略上考虑如何创新报道形式、增强和受众的互动,最终提高传播效果,增强受众的认同感。
(四)媒介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内容传播调查
本次调研中接近半数的群众认为媒介使用双语传播“非常重要。”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受众非常渴望在当地媒体中能够收听、收看到自己民族语言的节目。
表5 双语传播的必要性调查
表6 接收少数民族节目频率调查
表7 接收媒体关于宗教信仰内容频率调查
通过在天祝县电视台的调研了解到,当地媒体对于少数民族类及宗教信仰方面内容(如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团结教育等)的宣传都占有一定比例,但从问卷数据来看经常收看到的受众并不多。说明此类报道中主流媒体信息的传播量和最终的传播效果不平衡,很多情况下主流媒体属于无意识传播,受众对此类信息的接收属于“被传播”,传播的有效性不高。
三、天祝藏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策略
1.利用文化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舆论引导
舆论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播过程中,需要遵循这个族群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共同构建的特殊规律。“社会主流舆论的传播与富有历史的民族文化展开交互时,必定会不可遏制地产生不同话语之间的相互碰撞和隔膜,并由此限定社会主流舆论渗透的区域及传播的速度[5]。”因此当主流媒体所传播的舆论运动到天祝藏区这个环境中时,传播者必须在对此地区的媒介生态环境、受众的媒介素养有具体的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编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特殊的民族话语体系、社会经验及文化意识体现出了该民族内部的文化认同。只有在舆论传播过程中充分认识并尊重这种文化认同,才能有效避免主流舆论构建的信息环境不被消解,才能使得主流媒体的舆论传播渗透力更强,舆论引导更有效果。
文化认同是构建少数民族舆论引导的内在驱动力,是民族地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功能顺利实现的前提。这里所说的文化认同应该包含三个层次,包括了自我认同与彼此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如图1所示)。
图1 主流媒体利用文化认同实现舆论引导示意图
第一层是少数民族群体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这需要主流媒体加大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播力度,注意传播方法与技巧,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秦汉至今,华锐地区就有多民族交错杂居的经历,各种文化不断交汇融合。华锐民歌、华锐藏族服饰、华锐婚俗、华锐唐卡、白牦牛文化、华锐藏医药文化等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流媒体可以将天祝地域文化作为表现对象,让“非遗”在媒体的拟态环境中找到生存方式,使本族群受众获得心理共鸣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群体认同标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语言对一个民族被外界感知以及民族群体内的自我认同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觉得他们的语言在媒体、教育和官方沟通中的充分展现将促进语言的地位和发展语言的功能,使他们的语言真正成为民族认同的核心价值[6]。”天祝县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均分为汉语和藏语两种语言播出,每周一、三、五播出汉语节目,二、四、六播出藏语节目。遇两会、县庆等重大新闻事件,藏汉双语同时播出。从目前节目设置上看,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社教、电视剧类节目构成。因此当地媒体少数民族类节目的设置还需进一步加强,做到能够引起当地群众的兴趣与关注度。首先,应加强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建设,强化“新闻立台”意识,巩固公信力与权威性。同时应积极策划丰富多彩、贴近百姓的,能够体现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的节目,满足受众需要,既能够强化本民族受众文化认同心理,又能够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层认同是少数民族群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主流媒体需要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系、特征与价值中找到与中华文化的相似点或共同点,通过这种亲和力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强化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天祝县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的风俗文化、民族意识各不相同,我们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新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也要用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信念理想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凝聚人心,长治久安。
第三层是指汉族群体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改变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刻板印象。这个层面也需要主流媒体积极发挥桥梁作用,让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从陌生到熟知,消除民族隔阂,实现双方的对话沟通、交流理解。在天祝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笔者采访到了华锐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谢能萨主任,他谈到当地主流媒体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报道时存在的一些缺陷。例如在部分以少数民族文化为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中仍带有媒体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受众在观看时往往会有距离感,会产生不认同的心理。因此,作为媒体从业人员,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在不同语境下做好跨文化传播工作,要尽量从当地民众的视角去还原民俗文化背后的意义,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他文化叙事呈现出误读、失真甚至是扭曲,尽量采用“自我”与“他者”结合的视角,以“旁观者”与“自家人”双重身份进行讲述。
2.新时代传统主流媒体应继续发挥不可取代的优势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受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度仍然较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高于新媒体。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新媒体往往较早发声,但主流媒体的深度与高度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因此,应进一步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
首先,进一步巩固主流媒体的话语深度与厚度,充分发挥深度报道的功能。深度报道所具有的深入、平衡、客观、质疑的品质在舆论引导性上能发挥独到的作用。通过深度报道的方式可对重大新闻事件解释、分析、延伸,拓展其深度和广度,挖掘事实真相、评判事实价值、展现独特的观点。它不仅满足告诉受众“是什么”,还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怎么样”。尤其是解释性和调查性报道,通过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选题,能够很好地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及民生问题的解决。
其次,强化主流媒体话语力量,保证其准确与权威性,突出新闻评论能力。新闻评论是一个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应增强记者的现场评论能力、充分发挥评论员作用。新闻评论既代表媒介的立场、观点,也代表公众的态度和声音。主流媒体应探索创新多种新闻评论形态,如积极开展辩论型、沙龙型谈话类评论,让受众与媒体、政府、专家等多方观点产生碰撞。同时报道对象及视角应照顾到不同社会阶层,让更多群体拥有发声机会,凸显传统主流媒体话语表达的深广度与多元性。
3.新的使命与担当:加速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媒介的融合,最终组成的是一种非传统的、复合型的媒介共同体。这种融合一方面是信息渠道的融合,即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站、手机等原本各自独立的信息采集者的融合;另一方面是媒体传播终端的融合,即传播平台的多元化。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为主流媒体发展融合新闻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所呼吁的新型主流媒体正是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通过渠道、平台的融合提高综合传播能力,通过‘内化’反应塑造媒体公信力,通过强化主流话语的认同感,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7]。”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受众的阅读习惯已向碎片化阅读转变。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通过纸质报纸获取信息的人数非常少。因此,传统报业也纷纷与新媒体融合,推出手机报等形式。天祝县受众可以看到的本地域报纸包括《武威日报》《甘肃日报》等。《武威日报》为中共武威市委机关报,目前开设有《武威日报》电子版及官方微信公众号。《甘肃日报》是甘肃省内惟一一份覆盖全省的综合性党报,在微信平台运营着微视力、生活、文艺、速读、金融观察、印记、叙事、方圆、经济等多个微信公众号。“公众号的运营已成为主流媒体拓展新媒体业务的主要方式,也是其引导互联网舆论的主要阵地。然而微信的发布权、发布频次、发布内容审核均受制于腾讯公司,其舆论引导的主动性难免受到影响[8]。”2017年初,经和中央网信办协调,《甘肃日报》公众号实现了每天发布一次到每天三次的飞跃,对之前的限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整体来看,目前报业和新媒体的融合仅限于将传统媒体的内容平移到了新媒体,较少用开放、共享、互动的互联网思维去服务用户,融合仅停留在表层的形式上,缺少创新性体现。
与报纸的发展类似,当地民众广播的收听率也不容乐观。天祝县于1956年成立县广播站,1979年开办藏语广播,1995年建成全省第一家少数民族县人民广播电台。天祝县属于半农半牧地区,更应充分发挥广播宣传灵活、收听便捷的特点,在突出广播新闻宣传的同时,不断丰富广播栏目内容,努力创办一批名牌广播栏目。同时注意和新媒体的结合,创办数字广播等方便群众通过网络收听电台节目。
在天祝县电视台访谈发现,由于硬件设施欠缺,人才资源匮乏,目前天祝县电视台的新媒体建设还处于筹备阶段。同时,媒体管理者已习惯于传统的媒体机构设置,媒体的运营中仍体现为传统媒体的单一治理理念,从业者也还未能用互联网的思维做好媒体融合转型的准备。因此,当地电视台应从思维理念和机构设置等层面着手,通过拓展媒介形态来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在政府层面,更需要重视少数民族媒体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媒体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媒体发展,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的本土表达能力。
由《甘肃日报》社主办的每日甘肃网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网上舆论阵地,在融媒体实践探索中有很多可借鉴的案例。如在2018两会期间,整合集纳相关报道制作推出的H5、图解、视频、VR等产品。特别是“每日精彩10秒速览”“每日甘肃快报”两个栏目,创新推出10秒视频以适应微信朋友圈分享,被广大网友大量转载。此外“VR全景看两会”“带你畅游政府工作报告全景”“2018年新甘肃号全速发车”“政府工作报告关键字”H5、图解等融媒体产品,都为重大主题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再如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的聚焦兰州两山绿化、桥“瞧”兰州新变化等策划报道及系列融媒体产品,充分利用无人机、现场云直播等新技术新设备,都极大地丰富了报道形式。
少数民族地区主流媒体在新的时代需要有新的使命与担当,要加速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尽快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有效引导舆论。
4.新的思维与举措:主流媒体积极设置议程,与网络舆论场形成联动机制
新媒体的出现,对媒介生态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舆论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众拥有了自由、便捷的意见表达平台,拓展丰富了舆论的空间与内容。传统主流媒体所形成的官方舆论场正处于与民间舆论场、网络舆论场的博弈当中。主流媒体应适应当前多元舆论场格局,实现传统主流媒体的现代化变革,回归舆论引导的中心地位,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
首先,应积极建构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过程中的公共话语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百姓的声音,拓展干群对话及民意表达的渠道,使得百姓能够通过正规的渠道向社会及政府表达言论;其次,主流媒体应在热点舆情事件上及时作出反应,在多元舆论场中抢占舆论核心与前沿地带,获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因传统媒体内部的管理体制及深度调查时间的需要,从热点舆情事件在网络舆论场出现,到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出笼需要有一定时间。这一段时间中“新兴主流媒体应及时补位发出声音,先行就新闻的5W进行基本的追问并提出质疑,让网民理智对待真相尚不确定的网络事件,从而实现其对网络舆论的有效控制及有效引导[9]。”
再次,主流媒体应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实现多平台共同联动,建立健全网络预警和舆情反应机制,科学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传统主流媒体应随时关注网络中受众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及所形成的态度倾向,及时总结舆论热点,准确判研网络舆论走向;接着在网络中组织讨论与民意调查,产生舆论焦点;第三步,传统媒体展开深度报道,最终形成官方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的共鸣与共振效应,产生正向积极的舆论引导效果。
最后,主流媒体应坚持移动化路线,积极对新媒体进行议程设置。“传统主流媒体庞大的用户规模、公众账号的快速增长及政务微博的纷纷出现,正在改变移动舆论场的话语分布,改善了移动互联网上的舆论生态[10]。”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站“天祝政府网”、天祝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天祝之窗”已成为公开政务信息,了解生活资讯、旅游文化等内容的窗口。同时政府在互联网阵地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法制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11]”。“魅力天祝”“天祝在线”“天祝微生活”“掌上天祝”等多个微信公众号以发布政观时讯、展示文化民俗、分享旅游景点、互动热点信息等方式,对天祝优秀民族文资源进行了有效地宣传和推广。
5.重视少数民族地区舆论引导中意见领袖的作用
意见领袖是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过程中重要的过滤器和中介,他们将较为深奥、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普通民众能够听得懂、易理解的信息,有效对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理解、加工,即通过正确有效的解码之后,再传递给普通群众。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舆论引导,应重视当地的民族社区、教育机构、宗教团体、政府基层组织等机构所中的精英分子所构建的意见领袖作用。根据“两级传播理论”,主流媒体传递的信息首先抵达意见领袖,再由意见领袖传递给人群中不太活跃的部分。这一部分不太活跃的人群就包括前文中提到的知识贫困群体。因媒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主流媒体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尤其是面对社会热点及民族敏感问题时,主流媒体更需要获得这些意见领袖的支持。“在涉及少数民族社区的突发事件时,一些官方色彩较浓的传播会被认为是宣传而引起一部分受众的排斥,但较权威的少数民族意见领袖所传递的观点带来的效果,往往超越一般宣传带所起的作用[12]。”因此,在涉及民族性、地方性较强的问题上,可以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引导方式,作为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过程中的有益补充。
6.讲好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百姓生活故事
在天祝县电视台,笔者就天祝县主流媒体对于“十九大” “两会”“中国梦”“社会主义价值观”“脱贫攻坚”等的报道情况进行了调研。天祝县广播电视台宣传了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方针政策,制作播出了《精准扶贫追梦小康》《强力帮扶精准脱贫》等专题节目。在联合西藏、云南、甘肃、青海四省电台的《喜迎十九大、藏区万里行》联合采访中,播发了宣传天祝县扶贫攻坚、白牦牛产业发展、民族团结等为主的新闻报道。
问卷中数据显示: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到十九大和两会内容的受众分别为81.7%和53.5%。但在和当地群众深度访谈中了解到,对于这些政治性较强的国家政策、文件、纲领性内容,当地主流媒体基本都是以政府报告、领导人讲话、专家评论等方式作宏观、纲领式地解读。因此,虽然报道数量不少,但“这些高大上的理论化传播,内容与方式单一,脱离少数民族的实际生活,缺乏群众基础,缺乏趣味性、草根性,难以引起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共鸣[13]。”当地媒体对省级、央视媒体的报道内容借鉴甚至照搬,较少结合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具体情况及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宏大的报道主题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接受度较低。
因此针对此类政治性、理论性较强的主题内容进行传播时,应优化传播策略,从传播内容、途径、方式、手段方面等进行设计。首先,应转变话语方式,以少数民族群体容易接收的方式、贴近当地受众心理的角度,有重点地进行传播。“‘距离’某种程度和意义上会导致信息的价值在受众关注范围和心理上的变化,本地角度、贴近原则更有利于媒介对受众的循化[14]。”主流媒体应根据当地少数民族受众具体特点进行细化分众传播,强调个体差异。如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等内容,在面向当地群众传播时应与天祝县实际情况相结合,与当地群众所能获得的益处相结合。
第二,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活,找到典型个案,实现宏大主题到微观叙述之间的过渡。中国梦、十九大、脱贫攻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较宏大的主题,部分内容对于当地群众可能枯燥难懂。在新闻报道中,主流媒体可以将主题事件化,事件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细节化。首先要精心选择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作为所报道的载体,化难为易地突出和深化主题;其次要选择具体的人物故事,通过创新少数民族舆论引导话语体系和叙事方式,反映当地少数民族小人物的奋斗生活与真实梦想,为新闻主题服务;通过生动形象、接地气的语言,用故事化的表达,直观、生动、准确地诠释好国家政策方针,展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等。典型个案选择是否恰当,其实就是能否讲好少数民族百姓生活故事的关键;能否讲好新闻故事,是决定能否对当地群众产生感染力、使得舆论引导有效实现的关键。如《新闻联播》中曾经播出的“中国梦”主题报道:《泥腿子的科研梦》,就是以湖南当地农民为报道对象,讲述父子两代的超级油菜科研梦,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再如,自2012年起央视推出的特别调查节目《你幸福吗》《家风是什么》《你的榜样是谁》《你在哪里过年》等在受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主流媒体上真实的言语表达,引起了受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也满足了其媒介参与性。通过这种海采的方式,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新时代人生百态与家国变迁,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可以在当地的媒体中尝试。
因此,叙述少数民族百姓的生活冷暖,讲好少数民族地区百姓的生活故事,可以使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事半功倍。
四、结 语
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是中华儿女同心协力、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时代语境下,主流媒体应有新的使命与担当,有新的思维与举措,做到引领时代风气,关注时代需要,聚焦时代变化。新时代背景下,主流媒体对民族地区的舆论引导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面、积极的主流媒体舆论场的营造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主流媒体应进一步发挥其自身优势,突出话语的深度与广度,保证优质资源;另一方面,主流媒体需与新媒体进行深层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同时,我们必须尊重民族地区所处的特殊传播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意见领袖作用,讲好新时代少数民族百姓生活故事,利用当地群众的文化认同探索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