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道菌群失调加重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

2018-11-14李元培纪明慧董瑞宾石艳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菌群失调性反应菌群

李元培, 韩 晋, 纪明慧, 董瑞宾, 石艳超

人类肠道至少含有1000种菌群,共计超过100万亿个细菌[1]。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卫生习惯、遗传因素、抗菌药的使用等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种类和丰富度[2,3],同时其在体内数量和比例呈现动态改变。炎性反应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中复杂的级联反应之一,涉及多种炎性介质、炎性细胞及炎症反应通路,阻断CIR中炎性反应可显著减轻脑损伤。有研究表明[4],肠道菌群失调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通过炎性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本实验通过构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观察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脑缺血的影响、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水肿的程度,血脑屏障功能-即ZO-1表达的情况,以及IL-6、TNF-α和NF-κB炎性标志物的变化,旨在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对CIR中炎性反应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SPF级健康6 w龄性C57BL/6J小鼠,雄性,体重(20±2)g饲养于SPF环境设施。饮用水经高压灭菌消毒,饲料经钴60照射处理。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菌群失调组。造模前4 d始,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胃内注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0.2 ml,菌群失调组胃内注入100 mg/ml的头孢曲松溶液0.2 ml,每天两次,时间间隔8 h,连续灌胃4 d。

1.2 小鼠CIR模型制作 参照文献[2]报道的Zea Longa法制备改良线栓法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术前禁食12 h,不禁饮。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00 mg/kg麻醉,仰卧位固定于37 ℃恒温电热板上。取颈部正中切口,游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颈总动脉近心端,以无创血管夹夹闭颈总动脉远心端及颈外动脉,于颈总动脉分叉下方剪开一切口,放置预先头端钝化处理的尼龙线(北京西浓科技有限公司),缓慢推进8~10 mm,感觉有阻力时停止,固定于颈总动脉。栓塞1 h后,拔出线栓恢复血流。单笼饲养,自由饮食。再灌注后2 h采用神经功能评分验证造模是否成功,即造模小鼠出现右侧Horner征和左侧以上肢为重的偏瘫,作为动物模型成功的判定标准,剔除不符合标准或死亡的动物,并随机补充。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相同。

1.3 小鼠神经功能评定 于再灌注后72 h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参照Zea Longa评分标准: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1分,轻微神经功能缺损,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2分,重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向对侧转圈;3分,重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向对侧倾倒;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

1.4 肠道菌群培养及计数 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无菌条件下取升结肠内容物,称重后立即将其稀释成10~7浓度,然后分别接种于肠球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相应培养基中,肠球菌培养基置于35 ℃孵育箱内培养24 h,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培养基置于35 ℃厌氧培养箱中培养48 h,并对相应菌群进行检测。结果以每克升结肠内容物湿重中菌落形成单位的对数值表示(lg CFU/g)。

1.5 脑梗死体积的测定 取再灌注后72 h的小鼠,断头取脑置于-20 ℃冰箱内30 min,自视交叉水平行5个脑冠状切片,片厚约2 mm,将其置于2%的TTC溶液中,37 ℃避光孵育30 min,染色后置于10%甲醛溶液中于4 ℃避光固定24 h,肉眼观察并拍照。应用Image J 软件计算脑梗死体积,公式为:脑梗死体积(%)=[总的梗死体积-(右侧半球体积-左侧半球体积)]/左侧半球体积×100%。

1.6 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再灌注后72 h,经神经功能评分后,立即将小鼠断头处死。取缺血侧脑组织迅速称其湿重,然后置于100 ℃高温烤箱内,烘干48 h后称其干重。按照Elliott公式,计算出脑含水量,公式为:脑组织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

1.7 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NF-κB p65和ZO-1的表达 取再灌注后72 h的小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00 mg/kg麻醉后,冰PBS心脏灌流,断头取脑。取缺血侧大脑半球,提取脑组织蛋白。采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赛默飞世尔科技)检测蛋白浓度。每孔加入等量蛋白,10%SDS-PAGE凝胶进行电泳,然后转移至甲醇浸泡过的PVDF膜上,1.5%胎牛血清室温封闭1 h后,分别加入NF-κB p65一抗(1∶1000,CST)、ZO-1一抗(1∶500,CST)和β-actin一抗(1∶2000,Santa Cruz),室温孵育12 h后,置入4 ℃冰箱过夜。加入二抗(1∶5000,Transgen Biotech),室温孵育2 h。每个条带加入显影液发光,采用Image J软件测定灰度值,以目的蛋白条带灰度值与内参β-actin条带灰度值的比值反应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

1.8 实时定量PCR 取每只小鼠缺血侧大脑半球 获得总 RNA后取10 μl按照反转录酶Ⅱ试剂盒行逆转录操作。扩增条件为:95 ℃预变性30 s,进入循环,95 ℃变性5 s,60 ℃退火30 s,共循环40次,随后95 ℃延伸15 s,60 ℃延伸1 min,95 ℃再延伸15 s,最后降至4 ℃。分别得到IL-6、TNF-α和内参β-actin的Ct值后,采用相对定量的方法计算,△Ct=目的基因Ct值-内参基因Ct值。以2-△Ct为指标,分别计算出IL-6、TNF-α和内参β-actin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实验重复3次,求得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

2 结 果

2.1 肠道菌群计数 缺血再灌注后72 h,取小鼠升结肠内粪便进行培养、计数。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肠道内菌群无差异(P>0.5)。菌群失调组小鼠肠球菌增多,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减少,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评分 小鼠取材前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假手术组因未阻塞大脑中动脉,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均为0分。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菌群失调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神经功能评分较高(P<0.05)(见表2)。

2.3 脑梗死体积和含水量的测定 假手术组小鼠脑组织未见脑梗死区域,对照组可见明显脑梗死灶(P<0.01),与对照组相比,菌群失调组脑梗死灶体积明显增大(P<0.05)(见图1);3组间脑含水量有明显差异(P<0.05),菌群失调组脑含水量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2.4 NF-κB p65和ZO-1蛋白的表达量 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菌群失调组的NF-κB p65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的NF-κB p65的表达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菌群失调组的ZO-1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ZO-1的表达减低(P<0.05)(见图2、表4)。

2.5 IL-6和TNF-α表达量 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菌群失调组的IL-6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的IL-6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见表5)。

表1 灌胃5 d小鼠肠道菌群的分布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P>0.05;与菌群失调组相比较#P<0.05

表2 脑再灌注后72 h各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

与假手术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表3 脑再灌注后72 h各组小鼠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比较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表4 脑再灌注后72 h各组小鼠脑组织NF-κB p65和ZO-1的表达量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表5 脑再灌注后72 h各组小鼠脑组织IL-6 mRNA和TNF-α mRNA 相对表达量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图1 脑再灌注后72 h各组小鼠脑梗死体积

图2 再灌注后72 h,各组小鼠梗死侧脑组织NF-κB p65 和ZO- 1印迹条带

3 讨 论

肠道菌群参与生命早期肠道免疫的形成,机体的慢性感染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可影响宿主的新陈代谢、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5]。通过分析微生物的功能组学发现,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富含编码肽聚糖合成的基因,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能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和中性粒细胞引起动脉粥样硬化[4]。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病理过程,血管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环节。病理状态下,微生物激活机体固有免疫系统,促进炎性反应,加重血管炎症[6]。有研究发现,通过肠道菌群移植可增加血栓风险[7]。

也有研究表明证实,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加重血管壁炎症,促进动脉硬化。少量肠道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慢性低度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普遍存在[8]。肠道菌群失调参与代谢性和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因此保持肠道菌群稳态尤为重要。然而,其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

CIR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内钙超载、一氧化碳失调控、炎性反应等。炎性反应在CIR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加重了脑损害[9],其病理基础以IL-6和TNF-α等为代表的多种炎性介质失控、释放而形成“瀑布效应”,引起继发性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凋亡等[10]。IL-6是触发炎性反应的重要介质之一,脑缺血后其表达增多,对神经元有毒性作用,目前认为其是急性缺血期脑损伤程度的一个标志[11]。TNF-α是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的重要介质,其可激活小胶质细胞、破坏BBB、促进炎性细胞的迁移,最终对神经元造成损伤[12]。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推测,肠道菌群失调通过影响免疫炎症反应加重了脑梗死的病情。

CIR模型是研究脑梗死较好的动物模型,脑梗死的体积直接反映了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神经功能评分间接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本实验,成功制造了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发现菌群失调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脑含水量高于对照组,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CIR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水肿程度。我们的实验还发现CIR后,促炎因子IL-6和TNF-α于梗死侧半球异常过度表达,推测肠道菌群失调加重了其异常表达。在多种细胞中,缺血、缺氧诱发了NF-κB的活化[13],活化的NF-κB诱导了细胞凋亡,加重了病情。菌群失调组中,NF-κB p65的表达明显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我们推测肠道菌群失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NF-κB的活化。

ZO-1与BBB通透性的调节密切相关,其表达变化可作为衡量BBB损伤程度的标志,脑损伤后其表达明显下降,提示血BBB通透性增加[14]。为了解肠道菌群在CIR后对BBB的影响,我们观察了代表BBB功能的ZO-1的表达水平。实验中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菌群失调组中ZO-1的表达水平降低及脑水肿程度加重,由此,我们推测肠道菌群失调破坏了BBB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损害了BBB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脑水肿程度和增加了脑梗死体积,促进了致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加了BBB的通透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NF-κB的激活,对脑组织损伤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患者脑梗死后,部分由于进食障碍、便秘、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加重脑梗死病情。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重视肠道菌群失调在脑梗死患者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脑梗死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是治疗CIR后炎性反应的新靶点。

猜你喜欢

菌群失调性反应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纤维支气管镜下氨溴索肺泡灌洗对非出血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耐多药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52例分析
小儿肠道手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