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的思考

2018-11-14胡廷艳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工学工学结合思政

■胡廷艳/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工学结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这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比较有利。通过在新的教育发展环境下,对“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这就有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一、“工学结合”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及教学现状

(一)“工学结合”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工学结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新的教学发展阶段,对教师的教学素质也有着提高,“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政教育就对教师自身的水平提高成为有利的促进力量,也能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及人格魅力[1]。“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激发有着促进作用,能让学生在职场中的体验感受到社会竞争的压力,让学生产生危机感,这对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加强就有着积极作用。“工学结合”下的思政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工学结合”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工学结合”下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挑战,首先学生的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学生的个性化比较突出,不同的学生在性格差异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很大难度。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统一化的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这些对教师来说都是比较大的挑战[2]。而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突出,使得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的时候比较被动。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功能在逐渐的弱化。学生在学习的任务方面划分到在校和企业两个部分,学生不管在哪个层面都需要接受必要的管理。但是在管理的衔接发生不当的时候,就会造成在校学习时间被压缩,这对思政教育的工作开展就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推给企业,学生对企业的文化认识上不全面,在育人的作用上就很难得以充分发挥。

二、“工学结合”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措施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从多面的考虑,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可从几个层面出发:

其一,注重思政教育内容创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就要能从内容方面着手实施,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从多方面积极调整,把就业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导向,让学生有着就业思想理念,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就比较有利[3]。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和职业相关的要素和思政教育进行结合,让学生在职业道德素质上不断提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理想以及想法进行畅谈,促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就业认识。再有就要注重学生创新以及专业意识的培养,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进行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创新,让学生能从工作的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二,思政教育观念的创新。为保障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就要注重教育观念及时转变,将“工学结合”的模式应用充分重视,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以学生的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以及环境,提高学生对思政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4]。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能得以充分的体现,这对思政教育的全面发展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其三,思政教育体系的创新。思政教育过程中的教育体系创新也是比较重要的,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发挥着积极作用。教学中将实践性以及技能本位的原则充分重视,提高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工学结合”环境下的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在课程体系方面就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三、结语

综上,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在“工学结合”的模式应用下,加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整体素质,这对学生未来就业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在此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分析下,就能为实际的思政教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工学工学结合思政
盐工学人
——宋辉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