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设定看日本读本小说《江口》的教化色彩
2018-11-14颜景义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颜景义/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前言
日本江户时代,市民经济繁荣,文风低迷,“浮世草子”、“洒落本”等以安逸享乐为主旨的小说充斥着文坛,也给当时社会上流阶层的武士阶层带了不好的影响。为扭转低迷的文风,以都贺庭钟为代表的儒者,开始创作文风高雅的读本小说,并以武士阶层为阅读对象,进而达到劝诫教化的目的。《江口女愤薄情怒沉珠玉》(以下简称《江口》)是庭钟为劝诫武士远离女色而创作的读本小说作品,作品中庭钟通过人物设定,将其教化的主旨贯穿于小说之中。庭钟在《江口》的序言中,也明确提到了“江口之始末乃话侠妓之偏性,为弟子诫”。本文从《江口》的男女主人公的人物设定入手,论述《江口》中所体现出的教化色彩。
二、《江口》的梗概
日本镰仓时代,西国某武士出身的郡司之子小太郎,爱上了江口名妓白妙。因此耗尽钱财,将家传的宝刀也卖掉了。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为白妙赎了身,带着白妙往老家去了。郡司听说儿子与风尘女子有染,便派小太郎的表兄和多为然前来劝说小太郎。海盗柴江贪图白妙美色,假意劝告和多为然让小太郎卖掉白妙。和多为然听信柴江之言,劝小太郎要以继承家业为重。小太郎听从表兄劝告,将白妙转卖。苦闷的白妙在转卖之日,抱着百宝箱投水自尽。小太郎回到故乡,继承了郡司之职。
三、《江口》的人物设定所体现的教化色彩
(一)女主人公白妙的行动设定
《江口》中,妓女白妙赎身后,因害怕鸨母报复只在江口待了一夜,就匆匆踏上和小太郎的回乡之路。她离开妓院后对小太郎说的第一番话是:“有平素与我要好的阿妹,到那儿再做道理”。这样的设定,完全见不到白妙赎身获得自由后的喜悦之情。由此可以看出身为妓女的白妙对自己的前途还没有周密的计划,对自己能否得到幸福,似乎也还很迷茫。同时,庭钟对妓女们话别的场景做了如下的设定,“走的人和送行的人,都感到浮世的悲伤”。这样的场景透着丝丝的悲凉,似乎在预示着白妙的命运。
(二)女主人公白妙的性格设定
《江口》中,小太郎听从了表兄和多为然苦心破口的劝告,决定将白妙转卖给柴江。因柴江要去赎回小太郎卖掉的宝刀,转卖之前有二十多天时间。在这期间,白妙一直是“闭门不出亦不见人,白日也点着灯抄写法华经解闷”。可以看出她内心的苦闷,或许她希望小太郎回心转意,而小太郎因宝刀被找回,“却是喜形于色”,已对白妙再无眷恋之情。转卖当天,白妙居然还送诗歌集给小太郎,对已破灭的爱情仍有幻想。最后投水自尽,或许是她不得已的选择。通过这样的设定中,妓女白妙的性格缺陷,也就一目了然了。她没有认清自己作为风尘女子的身份,却要去追求美好的爱情,不得已以投水终结,她的悲局是自作自受。
庭钟通过对女主人公白妙的人物设定,充分体现了他的教化目的。庭钟所要表达的是:妓女这类人本身存在缺陷,不会对自己的人生有周密的安排,进而告诫武士子弟远离妓女,要按照封建礼教的规范为人处世。
(三)男主人小太郎的结局设定
《江口》中,白妙投水自尽后,小太郎“羞愧万状”,但又突然省悟,“她乃烟花之女,她已侠死,我该回还,一时糊涂岂止我一人”。小太郎带着家传宝刀,回家后给父亲赔罪,父亲最终原谅了他,并让他继承了家业。庭钟把幡然省悟的小太郎,设定为一个知错能改的君子。如此,在《江口》结尾部分,庭钟通过小太郎的事例,告诫社会上层的武士子弟,一定要远离女色,以礼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和多为然的行动设定
在《江口》中,庭钟还设定了和多为然这样一个人物,他是小太郎的表兄,忠厚老实,奉小太郎父亲之命,前来劝说小太郎远离妓女白妙。《江口》中,还有一位不怀好意的海贼柴江。他贪图白妙女色,假意劝说和多为然让小太郎卖掉白妙,和多为然信以为真。而在和多为然的口中,这些离间之词,就变成了他对小太郎恳切的劝说之词。通过这样的设定,《江口》中教化色彩就愈加明显了。
四、结语
读本小说的主要读者层是武士,当时的日本德川幕府又极力宣扬 “文教治天下”。因此庭钟对《江口》中的人物进行了精心设定,凸显了教化色彩。使得《江口》成为了符合日本武士读者层喜好,描写理想武士形象的高超的读本小说,表现出了浓厚的日本文化特色。这种符合日本社会特色的创作改手法,使得读本小说超越同时代的其他小说体裁,成为江户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并最终发展为近代小说。
注释:
①日本名著全集第13卷[M]日本:日本名著全集刊行会,1926.
②李树果.日本读本小说名著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③崔香兰.张蕾.新编日本文学史(第二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