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与小班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
2018-11-14■/
■/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幼儿园澞和苑分园
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体心理发展有差异,仅仅通过集体教育的活动,不能满足每个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如何在活动中让每个幼儿的心理都得到发展呢?理论上的依据来自《纲要》和《指南》中的先进理念,指出:“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还指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以这些理念为指导思想,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新的途径。我们可以利用区角活动,培养小班幼儿的健康心理。
区角活动是一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来选择材料,进行个别性或小组性的操作活动,是集体活动的补充和延续。我们可以在小班设立自然角、科学区、阅读区、语言区、美工区、角色区等区角。活动区角设立的目的,是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每个幼儿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我们教师可以在区角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个别化地指导幼儿,促进幼儿健康心理不断形成。
一、引导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有的小班孩子入园后,常因分离而哭闹,我们就可以借助娃娃家角色游戏使孩子们乐起来。可以请孩子们一起布置娃娃家:铺上地毯,墙上贴上全家福照片,摆好餐具等。我们可以参与到游戏中,扮作妈妈,孩子扮作宝宝。妈妈给宝宝梳头,摸摸、搂搂宝宝。这些亲密的接触,拉近了彼此距离,久而久之,大家熟悉了,孩子们开始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幼儿园。
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
以前的自然角都是由老师照料,孩子们参与得比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带领孩子开展“比一比谁种的植物长得好”的活动。每天早上,请孩子们拿着小水杯去自然角,为自己种的植物浇水。久而久之,有的孩子不但能主动照顾自己种的植物,还能和老师、阿姨一起照料自然角中其它的植物。在孩子们的关心、爱护下,自然角的植物长得又快又好。大家既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又培养了美好的情感。
三、指导幼儿合作游戏
经过多次区角活动,我们可以与孩子共同讨论、提出合作游戏的规则。如“阅读区”:要求幼儿看什么拿什么,不抢书,不撕书,能与伙伴一同看书,学会互相讲述与分享图书中的内容。“娃娃家”:有的孩子喜欢给娃娃喂药、打针;有的孩子喜欢做饭;有的喜欢收拾房间。我们可以在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中,指导他们共同游戏。如:一个孩子抱娃娃,一个打针,另一个喂药。如果遇到意见分歧,我们可以和他们共同协商处理问题。活动中要求孩子能用礼貌言行。“结构区”和“美工区”:要求幼儿不乱窜,不争抢玩具、材料、工具,不大声吵闹。
四、引导幼儿懂得互相帮助
小班孩子不会交往,打架、咬人、抢物品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可以利用语言区引导幼儿学习与人交往。我们可以在语言区投放一些材料:录音故事、儿歌或配套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都是同伴互相帮助的主题。如:故事《小鸭找家》、小鸭迷路了,森林里的许多小动物:青蛙、白鹅、松鼠、牛伯伯、小猫等,帮助它找家。听完故事,组织孩子们讨论 :“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怎样帮助别人的?”在讨论中,孩子们利用指偶做情境表演,使孩子们体验到了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明白互相帮助的道理。
五、激发幼儿探索精神
美国的爱里克森说过:“学前期是幼儿主动探索、好奇、预备学习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儿童需要经过由环境做出的种种反应的机会来表现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幼儿与环境做出积极相互作用的一种最佳方式就是各种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我们可以将科学区的探索活动融入大自然中。可以组织小班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我们老师可以指导孩子们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孩子们认识了小草,指导春天小草会发芽,小草是绿绿的;秋天的小草换下绿军装,穿上黄衣裳。泥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自然物,我们鼓励他们多用双手去探索,通过摸、压、搓等方法感知土的柔软度,用脚踩泥土感知土的特性,鼓励他们用双耳去听周围的声音,帮助他们辨听各种音响,指导歌声、琴声、美妙的音乐是乐音,机器发出的声音、汽车的喇叭的声音等是噪音。
通过以上这些区角活动的实践,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家长朋友能够参与到区角活动中,通过与孩子们共同活动,了解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认识到从小班起就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且能支持、配合老师的工作,将这项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以便形成幼儿稳定、良好、健康的心理,使幼儿成为身心健康、素质全面、人格健全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