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安排调查及相关分析
——以宿迁市某乡某教学点留守儿童为例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课余时间祖父母志愿者

■ /

宿迁学院

一、X教学点学生的基本状况分析

研究以X教学点的三至六年级的13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共80人,占比63.5%。发放问卷135份,回收的问卷126份,其中男生51份,占比40.5%。

(一)留守儿童多与祖父母生活,但与父母的联系较为紧密

(1)调查研究发现,60.0%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生活,7.5%单独地与爸爸生活,26.2%单独与妈妈生活,7.5%的儿童与其他亲友如姑姑、舅舅生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46名非留守儿童中,91.3%与其双亲共同生活;仅有8.7%的儿童与祖父母生活。长期与祖父母生活,各方面的帮助较为有限。例如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年龄普遍在60岁左右,多为农民,接受的教育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其知识储备难以辅导儿童的学习,仅有38.8%的留守儿童基本跟得上老师的教学节奏。

祖父母课后无法辅导儿童的作业,即使督促儿童,也没有说服力,由此会导致儿童学习不自觉,课后疑难问题得不到解答,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学习成绩。10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其中,91.25%的留守儿童处于中等水平,其余儿童处于下等水平。然而非留守儿童中82.6%的成绩处于中上游水平且95.7%的儿童跟得上老师的教学节奏甚至可以提前预习知识。

(2)过半的留守儿童每周与父母通过电话交谈两至三次。虽联系较为频繁,但交谈内容多为近期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较少提及儿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父母不能带给他们应有的关爱,无法为其提供倾诉的机会。访谈时发现,70%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祖父母交流。祖父母大多以务农为主,与社会有一定的脱节,不了解时下的社会,祖孙间思想代沟大,是导致留守儿童不愿与之交流的主要原因。因此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得到的帮助有限。

(3)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生活节俭,饮食以素食为主且对膳食搭配方面知识不了解,因此留守儿童对高脂肪的食物例如肉类摄取较少,而对蔬菜的摄取较多,水果摄取量也达不到正常儿童的水平。小学阶段正是身体成长发育的高峰期,脂肪、蛋白质的长期供给不足则会导致身体生长速度缓慢,从而影响儿童身体成长发育。

(二)师生相处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无明显差别,教师的关心均等

8成以上的留守儿童认为与教师相处融洽,同时86.3%的留守儿童认为教师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但范围主要是校园学习生活,家庭日常生活偏少;80.4%的非留守儿童认为教师十分关心他们,69.6%与教师相处十分融洽。由此可见,教师基本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没有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分,能够及时在学习方面给予学生帮助。教师的关心会给留守儿童的内心带来温暖,让他们感到被重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教师的关心大多是学业上的,平时生活涉及很少,留守儿童的课后生活依旧缺乏关心。

(三)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略少于非留守儿童,其课余时间多为自己安排

(1)留守儿童中有67.5%的课余时间在三小时以内;而非留守儿童中,56.5%的课余时间在三小时以内,其余均在三小时以上。我们在访谈中发现,留守儿童大多会参与一些家务活动以及家庭建设活动比如帮务农的祖父母做一些农活,使得自己的课余时间会有所减少。

(2)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多为自己安排,玩手机或电脑游戏的儿童比例高达83.8%,几乎人人都玩。近年来,智能手机普及化,留守儿童玩手机游戏的时间花费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中66.3%的学生阅读课外书时间达到一个小时,非留守儿童是76.5%。愿意课外时间与同伴玩的儿童仅有60%。他们称,手机游戏具有吸引力,可以带给他们快乐。此阶段的小学生的意志较为薄弱,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手机会是他们的一大“杀手”。

(3)虽然课余时间玩游戏的数据占据第一,但儿童均表示,他们愿意阅读更多的书籍。除儿童的主观因素,一些客观因素,例如除了图书室外,他们没有渠道接触书籍而图书室的书籍陈旧,访谈时孩子们希望可以有更多新的书籍放进图书室。

二、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的建议

(一)建立校-校互动平台

X教学点可以与S大学进行合作,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共建校-校互动平台,从各方面对留守儿童课后生活进行帮助。

(1)学习上,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处于中下游水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课后祖父母督促无效且无法解答疑难问题。大学生利用空课时间为留守儿童进行免费的作业辅导、知识拓展等,帮助儿童消灭疑难问题,跟上老师的课堂节奏甚至提前学习。同时,与儿童共同讨论,为其量身制定课余时间的安排计划,让课余时间丰富多彩,而不是一尘不变的的做作业、玩游戏。大学生老师及时督促,以保证儿

童的计划顺利执行。

(2)生活上,志愿者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老一辈的许多生活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儿童。志愿者交给儿童及老人合理的膳食搭配,以保证儿童身体健康成长。同性志愿者应向即将处于或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讲解基础的生理知识,帮助他们正确理解青春期,为青春期做准备,顺利度过青春期,而不再是盲目的害怕却又无人请教。

(3)心理上,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儿童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可想而知,志愿者帮助儿童录制一些视频发给父母,视频内容包括孩子的近期生活情况,情绪状态,祖父母的身体情况等等。调查中发现,有些留守儿童对于父母有陌生感,不愿意对父母讲心里话。此时志愿者们应及时疏导,做他们情绪表达的窗口。

(二)学校应加强建设,教师应提升专业素质

(1)由调查结果可知,儿童愿意课余时间多阅读,学校应加强图书室的建设,将图书室变为真正的阅读中心。阅读中心要加快图书更新频率,给儿童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不仅读书更要分享,周末可以举行各类活动,例如读书交流会。由此丰富儿童的周末,读书的同时学会分享,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建立校-校互动平台的基础是学校课后提供教室供学生完成作业。大学生志愿者数量和时间有限,不可能一对一在学生家中辅导,学生统一做作业,统一讲解疑难问题,个别辅导节奏慢的学生。

(3)教师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远高于非留守儿童。教师需要特别关注班级的留守儿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疏导、沟通。教师除了熟练掌握课内知识还应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提升自身的素质,以便快速处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请当地心理协会的专家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三)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社会、政府合力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社会各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越来越多,虽然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没有统一的领导、制度零散化导致有时候学校愿意接受帮助却不知所措。政府应当发挥领导作用,将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机构等形成系统。具体措施可以是加大学校拨款力度,完善教育设施;举办各样关爱留守儿童的比赛等。

促进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安排合理化、提升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最关键的措施是政府加大关于留守儿童方方面面的资金投入,例如:在北上广深等务工人口较多的城市建学校,这样,留守儿童可以随其父母外出,就近入学;加大住房补贴,让外出务工人员拥有自己的住房,父母自己生活条件的提升,是将孩子带出农村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童星.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一般儿童课外活动时间分配比较研究[J].基础教育,2016,12(6).

[2]郑凯.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5,5(5).

猜你喜欢

课余时间祖父母志愿者
我的“课余”在哪里?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我的祖父母
新加坡禁止家长每天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欢乐的课余时间
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
Mobile Phone Using Among Young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