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工学积极性校企

■ /

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便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在技术应用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为了更好培养人才、提高自身竞争力而进行的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得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实现资源互补和相互促进。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能够让校企双方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一方面,企业同意高职院校的教师进入自身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接触和掌握新技术,或是高职院校引进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到院校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的制定,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同意让高职院校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在这些学生中可以选取和招聘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优秀技术人才,扩大企业自身人才队伍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对就业信息的接收,畅通自身的就业渠道,最终实现有针对性的就业。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之一是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虽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多的优点,但是当前真正参与这一模式的企业还是少数,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够真正满足高职院校的需要。大部分企业认为在校学生工作经验缺乏,而企业需要的是技术熟手,在校学生是不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最多只能做一些体力活。

(二)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之二是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仅限于节假日的时候让学生到企业打打临工,或是顶岗实习时让学生到企业实习一年半载。对于学生在企业工作中是否有学到什么,这一工作经历对学生是否有积极影响一般不会过问,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最终只能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流于形式。

三、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一)发挥订单培养模式中企业的积极性

在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背景下,部分用人单位仍然存在招不到合适技术人才的情况,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订单式”这一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于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减轻企业不能招到合适人才这一烦恼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是当前我国关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鼓励政策还未出台,部分企业与高职院校签订人才培养订单仅仅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此外,就业市场的过剩使得企业能够对人才进行进行挑选,企业对于寻求合作伙伴开展人才订单培养的热情和积极性自然不高。而面对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高职院校要实现自身就业率的提高,便必须积极寻求订单合作,培养优秀人才输送到企业,让企业明确到高职院校人才的优势,进而提高企业参与订单合作的积极性。

(二)加大校企的合作力度,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应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这一过程,要极大校企合作的力度,首先学校和企业要进行深度融合,在企业理念和教学理念方面融合,然后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进行定期和经常性的交流。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完成任务的能力应是职业教育的课程定位。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性,及高职院校要针对岗位来具体和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2)及时性,即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课程,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课程;(3)实践性,即高职院校除重视理论知识外,还必须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4)参与性,即让所合作企业的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高职院校将这些意见建议与教育规律进行结合,进而构建课程。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不仅使得校企双方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共赢,更加能够实现学生良好的就业。要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发挥订单培养模式中企业的积极性,还需要加大校企的合作力度、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翟耀,武娜.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4):143,142.

[2]何绍勤.高职学院实践“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19~21,26.

猜你喜欢

工学积极性校企
盐工学人
——宋辉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让学生爱上数学——浅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积极性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论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工学交替实践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