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二黑结婚》看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指导精神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小二黑工农兵赵树理

■ /

一、陕北解放区婚姻政策概况及《小二黑结婚》创作背景

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红军长征达到陕北,以延安为中心,辐射陕北、甘肃、宁夏的23个县,成立陕甘宁根据地。七七事变后,第二次国共合作,陕甘宁边区成为国民党政府的特别行政区。在国共合作破裂后,在陕甘宁边区,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也被称为陕北解放区。陕北解放区跟中央苏区一脉相承,沿袭了中央苏区的制度和法规。中国共产党以解放妇女为己任,高度重视对封建落后婚姻的改造并已提出初步的方针设计。

1934年,中国工农兵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同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并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实施。这是中央苏区颁布的第一部内容较为详尽、体例完整的婚姻法。《条例》明文规定:男女婚姻,以自由为原则,废除一切封建的包办强迫和买卖的婚姻制度,禁止童养媳;实行一夫一妻,禁止一夫多妻;结婚的年龄,男子须满二十岁,女子须满十八岁;男女结婚须双方同意,不许任何一方或第三者加以强迫;禁止男女在五代以内亲族血统的结婚;男女结婚须同到乡苏维埃或城市苏维埃举行登记,领取结婚证,废除聘金、聘礼及嫁装(妆)等等。它充分体现了废除一切包办强迫和买卖的婚姻、禁止童养媳、男女平等、实行一夫一妻制、结婚离婚自由和保护妇女的原则。陕北解放区处于国民党统治的包围中,实行的婚姻政策给当时封建愚昧的传统风俗中带来了一线曙光,在农村,童养媳,买卖婚姻依然存在,却已不合法不合理。正是在这种政策背景下,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新婚姻法就显得的很有必要。

也正是得益于赵树理接地气、雅俗共赏的语言特征,《小二黑结婚》成为解放区宣传新婚俗的重要篇章。1943年新政权在太行山已建立了四年,土改才开始了一年,当时农村有几个与土地同等重要的问题是反封建思想、封建习惯,因为那时候不但是地主维护封建,就是一般农民也如此。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小二黑结婚》正是描写了解放后农村的社会改革,表现了农民为了改变旧风俗、旧婚俗、旧风习、反封建、反迷信的斗争活动。《小二黑结婚》是作者以农村一个真实案件为原型进行艺术加工的,在真实案件中,当事人民兵队长岳冬至和妇女主任智英贤自由恋爱,却被村干部以生活腐化的罪名暗地斗争致死。作者在艺术加工中,承袭了这一故事背景,却将结局改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喜剧结局。

二、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在《小二黑结婚》中的体现

《小二黑结婚》中对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进行了讴歌,用辛辣的笔调嘲讽了二诸葛和三仙姑封建迷信的思想,批判了农村包办婚姻、童养媳、买卖婚姻的情况,揭露了封建势力代表金旺兄弟的丑恶嘴脸。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文艺运动中的几个根本性问题,其中关于文艺的立场问题提到“‘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目前还存在某种程度的轻视工农兵、脱离群众的倾向。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小二黑结婚》的文学语言浅显通俗,新颖又活泼,是百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文字腔调。文中人名如:二诸葛、三仙姑、小二黑等人名都十分贴近农村的真实情况,文风也是完全按照农民的思想感情、美学趣味和文化水准创作的,比如“帮虎吃食”、“又做巫婆又做鬼,两头出面装好人”、“插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前世姻缘由天定,不顺天意活不成”等浅显又有韵律感的语言,带有明显戏文的文风特点。这种语言习惯源自作家有意识地自我选择。1925年赵树理考入长治四师,接触到了“五四文学”,但当他把读来的东西讲给乡亲们听的时候,乡亲们并不欣赏他的“学生腔”,自此赵树理开始“设法把知识分子的话翻译成他们的话来说,时候久了就变成了习惯”。

在《小二黑结婚》中,作者对于文中不同立场的人,给予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小二黑、小芹、区干部代表了解放区具有先进思想觉悟的人群,小二黑和小芹敢于挣脱包办婚姻,无惧金旺等封建势力压迫,作者给予了热情赞扬,文中结局也很好,“小两口都十分得意,邻居们都说是村里第一对好夫妻”。二诸葛、三仙姑代表了解放区思想觉悟落后的农民,通过结婚事件的教育,同自己的缺点错误做斗争,慢慢改变了他们的思想,二诸葛“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卖弄他那一套了”,而三仙姑想到自己女儿都要结婚了“下了个决心,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人的样子,把三十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中对于无产阶级中持有落后思想的人群的主张“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错误作斗争,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他们在斗争中已经改造或正在改造自己,我们的文艺应该描写他们的这个改造过程”。对于金旺等封建恶势力的代表,

作者在文中给予了批判,结局也是众望所归,不仅赔偿了大家的损失,还判处了有期徒刑十五年。文中的因果结局,也是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好人得了好报,得到了好姻缘,坏人得到坏结局,得到应有报应。虽然故事的原型是个悲剧结尾,但在解放区政策下,这类事件完全可以是小二黑式的喜剧结尾,这更增添了文章对解放区婚姻政策的宣传效果,许多青年男女像小二黑和小芹一样,勇敢的自由恋爱,同封建落后的农村婚俗做抗争。

三、《小二黑结婚》对新婚姻政策的宣传效果及其文学地位

1943年《小二黑结婚》出版后影响很大,除了太行山地区还在晋冀鲁豫边区、山东解放区发行,甚至还流传到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为敌占区。第一版印制20000册仍供不应求,第二版又加印20000册,五四以来,还没有一本新式小说能像《小二黑结婚》这样在农村引发轰动效应,许多农民省吃俭用,也要买一本来读,受到文章影响追求自由恋爱的案例也不甚枚举。

《小二黑结婚》出版后的轰动效果更加验证了毛泽东文艺座谈会中提出的“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去”,赵树理这种充满农村特色的写作形式,甚至衍生出“赵树理方向”的文学方向。1947年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陈荒煤首次提出,而后又撰文《向赵树理方向迈进》,对此作了具体阐述。简而言之,赵树理方向代表了一种大众化的文艺发展方向,顺应了工农兵审美需求的文艺作品和五四运动后新文艺的风格迥异,在遭受曾经主流文艺势力白眼的多年之后,赵树理方向和以他为旗帜的“山药蛋”派终于在解放区文艺理论的加持下被推崇成为我国文学创作的主流。

注释

①厦门大学法律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暂行婚姻条例的决议(1931年11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G].1984:232~233.

②复旦大学中文系,赵树理研究资料编辑组.赵树理专辑[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③赵树理.赵树理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398.

④歌剧《小二黑结婚》:改编初衷是宣传婚姻自由[N].北京日报,2011-5-12.

[1]马艳玲,王金霞.心灵的放逐——论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作家群的身份置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31~133.

[2]陈振华.毛泽东与延安文学的整合[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12~15.

[3]曾雪琴.20世纪40年代与90年代转型期文学的相似性比较——以《小二黑结婚》和《白鹿原》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07):24~33.

猜你喜欢

小二黑工农兵赵树理
邻居家的“小二黑”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小二黑结婚》的接受史:从经典走向平凡
可亲可敬的工农兵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传经
从建设“工农兵”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崛起
纪念赵树理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工农兵大学生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革命精神与悲剧人物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