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人格塑造
2018-11-14■/
■ /
咸阳师范学院
一、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上的信息量呈现出一种井喷式的状态,社会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加之大学生的人格还未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极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其人格发展走向错误的道路。因此,高校需要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创建健康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健全大学生人格的发展是创建良好校园环境的重要途径。高校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立德树人,是为我们的社会与国家培育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并拥有着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未来接班人,而校园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中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如思想政治宣传、和谐校园建设、榜样评选等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习惯进行一个正确的指引,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创建出良好的校园环境。高校应有效的去运用校园环境和大学生人格塑造之间的内在促进作用,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帮助大学生不断发展的同时,构建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三)构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储备队伍
大学生是社会和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接班人,身上肩负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历史使命,因此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是当今高校教育事业的重点。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高校应该树立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基石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中,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大学生不断坚定建设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锻炼出一支国家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的储备军队。
二、如何有效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人格塑造
(一)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指导作用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理论和思政教育来实现的,因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全面、正确、深入的解读,将其分解到每一个教学内容中,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与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指导作用。一是教师要加强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还是通过老师进行一个知识的汲取,因此想要加强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首先老师要对其能够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认知。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师不可能利用一堂课的时间就将全部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应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分解教学,将其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正确的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思政内容,不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在帮助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时,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应积极组织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完成大学生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认知到实践的不断深化,同时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社会、自我的一个认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修正人格缺陷等。另外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改变以往以知识技能提升为主的活动方式,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该更关注于大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思想建设,从而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例如:高校可以开展公益活动、创新科技大赛、参与重大的国家节日庆典等。
(三)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格建设氛围
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大学生人格塑造创造良好的氛围。一是有效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作用,占领校园的舆论阵地,通过网络、论坛、微博等社交媒体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开展以爱国为主体的征文、演讲、诗歌比赛。三是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健全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全人格培养。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建设重要的指引方向,而大学生又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石,不仅仅能够促进大学生人格的正确发展,更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