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8-11-14■/
■/
西安翻译学院
幼儿的手工制作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与创造力,直接用双手使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运用剪、撕、贴、折、塑等方法,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而处于此年龄阶段的幼儿自身具有善于模仿学习的特点,他们极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手工制作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建立平等、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手工操作。运用游戏的教学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合理指导,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锻炼幼儿的思维,使幼儿手工操作更加灵活、更具协调性。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潜能,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作品评价方法的成人化特征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待纠正的教育倾向是用成人的欣赏和评价标准去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没有关注幼儿作品的独特之处。手工制作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推动幼儿多角度的思维活动,在获得新奇的想象的同时,培养幼儿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而成人化的评价否定了幼儿的作品,遏制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二)忽视教师在幼儿手工制作活动过程中指导的重要性
在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过程中,教育实践的主体是老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幼儿的学习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合理的指导对于学生“学”的成效有重大作用。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很多老师选择不教,认为“教”会影响幼儿自主学习,影响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只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布置手工任务,让幼儿独立完成。而幼儿因缺乏手工技能而往往无从下手。手工制作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很好的实现活动目标,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三)单一化的教学方法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对其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他们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而我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内容的引入方式单一枯燥、教学方法陈旧老套,不易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不能很好的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忽视手工制作活动的重要性
当前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存在教师将幼儿美术教育侧重于绘画教学方面的问题。教师往往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平衡手工制作教学活动和绘画教学,忽视了手工制作活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活动对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影响深远,锻炼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第一,幼儿的发展先是从肢体动作开始,然后到精细的手指动作。在幼儿进行手工操作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其手眼协调的能力,更发展其手部肌肉及精细动作的发展。幼儿的思维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而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幼儿脑部发展的外在体现,影响了个体的思维方式。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核心。第二,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形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幼儿手工制作活动能够满足幼儿动手的需要,动手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用手感知各种物质材料不同的特性。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手工制作活动,都有幼儿手与脑的参与,幼儿期是想象最活跃的时期,手工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为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并且幼儿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情绪也能引起幼儿想象的过程。
(五)手工制作活动缺乏目标,过程盲目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手工制作活动也不例外应依据纲要的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但往往教师在手工制作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老师想到什么做什么、依据材料决定教学内容或者是依据老师的兴趣来决定教学内容。整个手工制作活动缺乏目标,过程盲目。
二、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指导方法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教学实施应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幼儿采取的有目的性的教学指导,合理的指导方法对于幼儿手工制作教学活动极为重要,不仅能缓解教学压力,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一)制定目标,提供适宜的手工材料
制定目标是整个活动的开始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而幼儿手工教育的目标第一,应依据纲要的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第二,通过具体的手工教学活动才能得以落实。第三,活动目标应依据不同幼儿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并且应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第四,活动的目标应把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作为基本,最后目标要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幼儿创造留有一定的空间。
手工制作活动中材料的选择是最核心的内容,让幼儿充分接触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了解材料的不同特性,由此创造出各种材料的不同的制作方法,此过程有效培养了幼儿想象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其次也能培养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兴趣。如果想让手工制作活动能有较好的成效。第一,教师要对材料特性做一定的了解。第二,幼儿的创造离不开多种多样物质材料,多种多样的材料可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尝试探索,在触、摸、摆弄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同时也起着吸引和保证幼儿活动的质量的作用。第三,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同孩子广泛收集各种各样手工材料,即能减轻了老师收集材料的负担,又使幼儿用能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创造这样更易有灵感,可谓一举两得。第四,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注意考虑到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特点与数量和高低层次之间的关系,避免幼儿在课堂上出现争抢和注意分散的问题。
(二)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多样化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他主张让儿童游戏,认为游戏有益于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如果我们将陈旧老套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兴致勃勃的游戏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同时幼儿也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这也是教学游戏化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教师在手工制作教学活动中,首先可将游戏融入手工制作活动的过程来激发幼儿的动手的兴趣,在游戏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进行手工制作活动,由此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其次在游戏教学背景下的手工制作活动能极大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幼儿的学习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开展手工制作教学活动,能对促进幼儿手工制作兴趣的激发和创造和培养。在手工制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建立一种双向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氛围之下,幼儿的想象空间也会得到一定的拓展。
(四)合理指导手工制作活动的过程,观察和等待幼儿试误过程
对幼儿来说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最常使用的办法是不断地尝试错误。作为教师要在手工制作活动过程中给予幼儿尝试错误的机会,观察与等待幼儿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在开始就直接告诉幼儿正确的答案。在观察与等待幼儿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幼儿往往不能准确地对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而是凭幼儿自己的感觉来判断问题是否解决。在此时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在旁观察和引导幼儿有目的、有价值的试误,幼儿在尝试的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而教师等待和观察的过程也正是幼儿学习的过程。
(五)以幼儿为中心,评价方式多样化
根据幼儿作品评价方法的成人化问题,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做到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幼儿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对幼儿作品做出适当的指导和评价。作为教师既要重视幼儿的共性教育,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教育、因材施教,肯定和鼓励幼儿的作品,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教师应创设宽松的评价氛围,重点关注“幼儿是怎样创造的”,将关注点放在幼儿创造过程中方法、经验的获得,而不是幼儿作品好坏的强调。再次,开展幼儿互评活动。可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和幼儿共同进步的过程。最后,教师可开展与评价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幼儿的自我评价增加有趣的内容,提高幼儿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结语
手工制作活动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动手课程,能促进幼儿综合各方面信息,推动幼儿多角度的思维活动,在获得新奇的想象的同时,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所以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对幼儿手工的教育。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是幼儿手工制作能力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合理的指导能激发幼儿的无限潜能,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