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2018-11-14聂海岭
■聂海岭
上海大学
大学生党建工作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以及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信息化时代,多元文化的发展、社会思潮的激荡、价值观念的冲突,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多层次化的特点。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主体价值多元的挑战,呈现出体制机制不完善,教育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信息革命时代背景下,创新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愈加紧迫。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人党动机不单纯,理想信念不坚定
我们培养的入党申请人,要求具有正确的入党动机,即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价值追求多元化,出现了一些所谓了“精致的功利主义者”。部分大学生入党不是要追求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而是裹挟着诸如就业、个人发展目的等功利主义的动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功利化的个体活动以个体目标为指引,往往会忽略活动本质及其社会价值。因追求个人利益入党的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能正确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看待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自我意识强,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
(二)党员发展标准不尽统一
党支部在执行党员发展的标准时,不尽统一。各基层党支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执行相应党员发展标准的情况时有存在。有些党支部之间的发展要求也不尽统一。有些党支部发展党员注重学生集体贡献,有些党支部发展党员注重学生专业学习,有些党支部发展党员注重学生奖励和荣誉等等。这些党支部的注重因素,往往成为党员发展的先决条件,弱化了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的考察权重。造成个别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不能体现先进性,影响党员队伍形象。党员发展标准是党员发展的重要参考,上级有统一标准和要求。党支部在执行相关规定时,应遵照执行。
(三)在党员教育管理上,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信息化时代大学校园科技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普及和运用程度较为广泛。大学校园是充满活力的地方,大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思想开放,跟随潮流意识较强。很多比较先进的科技手段都是先在大学校园盛行。但党员教育和管理上,高校党组织对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水平还不高。一些教育和组织活动,在理论学习手段上,仍是应用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结合互联网教育技术开展工作。如,在对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学习上,部分党支部,习惯于传统的理论讲习或心得交流,而忽视了充分挖掘互联网信息资源,以图形并茂,动静结合的方式提高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网上党建工作在一些高校有所探索,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还不够,网上党建工作水平不高,技术不够扎实。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重要组织群体,承担着重要的政治使命和光荣任务。根据大学生党员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应对措施的建设。
二、创新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一)创新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责任制
一是落实校院两级党建分管领导责任制。学校党委、二级院系党委或直属总支必须有一名同志专职负责学生党员工作。分管领导要加强互联网的应用,熟悉学生的网络活动。
二是创新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责任制。高校要制定和建立完善的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科学制定党员发展计划、加强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考评,以评促改,以考促改。
三是实施学生宿舍党员责任制。将党支部建立在学生生活区域,每名党员负责联系固定的群众。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宿舍度过,据调查,学生在宿舍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很高,也能呈现出最真实的网络活动。学生党员宿舍责任制是促进党员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和引导,进一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良好平台。
四是推行班级党代表制度。在原有的行政班级基础上,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党代表,负责班级党建工作,这对本科生班级有实际作用。班级党代表定期给班级上党课,介绍入党程序,宣讲形势政策,深入了解班级同学的思想动态和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结合班级日常事务,服务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专业学习、文化生活等。
(二)创新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制度
一是制定严格统一的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标准定位为基本标准、政审标准和现实标准。基本标准为党章规定的人党的四个基本条件,一是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二是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三是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四是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2]政审标准为对建党对象的开展的政审条件,政审的内容应包括:考察对象的政治立场、对党政方针的评论、重大是非面前的表现、考察对象亲属的政治历史是否清白等。现实标准则主要围绕党员的“先进性”进行考察,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等各方面是否具有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深化党员发展的监督考核。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党建工作老同志组成党员发展指导小组,深入各基层党组织指导党员发展工作。抽调各学院党建负责人组成监督考核专家小组,每年度深入各基层党组织,检查党员发展的各项材料,督导党员发展工作,督导考核结果作为考核二级学院党委党建工作的重要指标。
三是组织决定和民主评议相结合。党员发展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学生积极分子一般是由团员推优产生,团员推优发挥了群众作用,是群众评议的结果。群众评议往往存在着由学生人际关系或其他偶然因素带来的不公正性。所以,积极分子的确定,不能由支部党员或群众一票否决,而是要按照相应比例推选积极分子候选人,最终由党组织按照党员发展标准和民主集中原则确定最终人选。
四是坚持入党申请人答辩制度。入党申请人答辩是对入党申请人全面的考察。接受入党申请人的党支部建立答辩小组,答辩成员有支部委员、支部党员、入党申请人单位群众按照相应比例组成。答辩小组成员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答辩活动,入党申请如实陈述答辩小组提出的问题。
(三)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培训体系
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特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学生党员政治觉悟的提高,意识形态的稳定。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全面加强党建工作的引领性,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第一,加强党章知识教育。党章作为党的纲领性文件,是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的最高规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时代在发展,党章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对高校大学生党员而言,要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对党章的学习要有持续性,及时了解党章的新变化,新内容。注重集中学习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组织学习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以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各种教育载体,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与西方思想和多元文化相碰撞,表现出新的特点,为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动摇,做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必须在大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树立坚定地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之中。
第三,加强入党动机教育。目前部分大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倾向。我们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大学生党员是党员干部的后备力量,党组织抓好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的纯洁性,通过入党过程教育,不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入党的动机和态度。加强入党联系人制度,通过入党联系人做好入党申请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党组织也可以通过入党过程各环节培训、组织程序的规范、组织生活的开展等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入党动机,促使入党申请人客观正确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实。在组织生活中,党员批评和自我批评也能使党员的入党动机得以淬炼。
第四,拓宽党员教育培养途径。学生党组织要组织学生党员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学生党员服务同学、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新方式。通过党委委员联系学生党支部制度、书记讲党课制度、教职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制度、学生党支部慰问退休老党员制度,为学生党员搭建更多接受教育培养的新平台新途径。
第五,坚持党员能进能出的管理导向。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只有建立常态化的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及时清退不合格党员,党的队伍才更具战斗力,更具生机和活力。如:党的相关条例要求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按自行脱党处理,并予除名。对理想信念不坚定、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学生党员,党组织应对其进行教育,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对被劝退和除名的学生党员,党组织和有关人员要做好思想引导等工作。
(四)创新和改进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
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性提高的关键途径。
第一,党支部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党支部组织生活注意形式的灵活性和内涵的吸引力,注重质量和成效。例如室内情境教育、室外体验教育、素质拓展活动等。通过党支部创新性活动,活跃党内民主政治生活氛围,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人文关怀,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
第二,坚持优良传统和新颖形式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在部分党支部组织生活中,大家顾面子,要和谐,不敢大胆开展这种组织生活,党的这种优良传统已经逐渐不被大学生使用。党组织要用新颖的形式,为学生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搭建新的平台。例如,通过改变环境创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轻松环境,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
第三,紧密依靠互联网平台,开展“组织生活+”活动。党支部要转变思想,强化网络运用的能力。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具有平等性、开放性以及便捷性等特点,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关注与喜爱。高校及其党建工作人员应该灵活运用新媒体,在保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条件下,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将组织生活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拓宽组织生活开展的平台,充实组织生活的内容,服务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
第四,加强党支部信息化建设工作激励机制建设。学校建立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党支部互联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优秀党支部线上工作激励计划。在评奖评优,选苗育苗、选调生推荐等项目方面,强化学生党支部开展网上党建工作的引导。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时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