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018-11-14■张媛
■张 媛
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般来说,叛逆行为多发生于初中及高中生群体。这一阶段是由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过渡时期,身心发展速度加快。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表现的越来越不听话,甚至有抵触反抗的情绪存在。叛逆心理的出现时青少年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青少年鲜明的心理特征。根据专业的分析研究,叛逆青少年具有厌学,辍学,休学,叛逆,网瘾,暴力倾向等行为特征。调查表明,青少年的叛逆年龄呈低龄化与扩大化趋势。
一、叛逆期青少年的表现
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增强,且又开始自我封闭,不与成人沟通,反感成人的教诲,时常出现情绪波动,行为偏激,易出现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1]
(一)冷漠面对家长
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青少年的交际能力逐渐强大,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他们总会感觉自己长大了,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必再依靠父母,对于家长的教导和劝告甚至会发生抵触情绪,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并渐渐把自己包裹起来。如果这时父母不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甚至对孩子大打出手的话,到最后,孩子便更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导致极坏的后果。
(二)不尊重教师
在叛逆期,青少年对于教师的看法已经不是尊敬,而是转为不再听教师的话,不认真完成作业。对于老师普遍强调的班级守则,表现的不管不顾,穿着奇装异服,甚至有吸烟、打架、逃课上网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觉得自己只有标新立异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才能表现出自己存在。
(三)行为偏激
青少年与他人发生矛盾时,经常用冲动的手段去解决。他们性格怪异、脾气暴躁,并极力反驳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认为别人都是错的,坚持己见,处事极端,行为偏激。
二、青少年出现叛逆行为的原因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行为的发生除了和青少年自身生理和心理原因有关外,还与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
(一)青少年自身原因
青少年期是人生命中一段躁动的时期,身体的变化是造成矛盾与困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发展迅速,心理发展往往跟不上相应的变化,所以青春期发育初期,即初中生或少年期,行为举止常常显得笨拙,并造成心理上“笨拙感”[2]。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生理方面的加速变化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不适。青少年在心理上处在过渡时期,此时的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处在接受教育的阶段,但独立意识较强,对父母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和不信任感,他们经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又渴望别人把自己当做大人,轻视一切。但是他们社会经验欠缺,经常碰壁,于是不得不听从父母长辈的意见,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种独立性和依赖性造成青少年叛逆行为出现。
(二)家长教育不恰当
受家长专制思想的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普遍缺乏民主意识,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孩子不会把父母当做倾诉对象。中学生普遍反感家长的指责,家长们盛气凌人的态度更令他们反感。“我们应该珍视他们这种思维发展上的新的体制,因为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件极为可贵的心理品质,绝不能因为他们经常提出不同或怀疑的意见,就认为他们是故意反抗自己,因而斥责他们,甚至是压制他们。”[3]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同样也会造成逆反情绪的出现,家长们经常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但总是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如果一直唠叨下去,正确的孩子也会不听,让孩子更加抵触。
(三)学校不良因素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学校的不良因素是青少年叛逆行为出现的重要因素。教师没有系统的进行过心理知识的培训,不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去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当学生在学校犯错误的时候,学生只会有一个下场:受到惩罚、请家长。这些行为非但没有让学生改正错误,反而令他们更加憎恨教师,加重叛逆心理。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绩是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关键标准,成绩优秀的学生常会受到赞扬和鼓励,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仅将丧失对其的关注,也不太受到同学重视,这导致其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出现讨厌教师,厌恶学习,逃学等现象。
三、解决青少年叛逆行为的对策
根据青少年叛逆行为出现的原因,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方面寻找解决对策。
(一)营造适宜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环境
首先,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要懂礼貌,懂得换位思考。其次,家长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方式。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孩子就会慢慢的敞开心扉,多与他们交流,家长也应懂得换位思考。再次,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把孩子当做完整的生命个体。改变过去“棍棒式教育”“放任式教育”的方法。最后,家长要抽出时间多陪孩子。有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这是不正确的。应该在工作之余多些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例如陪孩子登山、郊游等。这样既能够锻炼身体,增长见识,增加交流机会,还可以消除青少年的烦恼,放松心情。
(二)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除专门的心理课教师之外,其他科目的老师也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叛逆期相关知识加以学习,教师首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当学生犯错时,能够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去解决,而不是仅仅采取惩罚等措施。其次,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自己。不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仅仅放在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鼓励其进步,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尽量少批评学生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再次,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学校在课余活动时间,可通过举办运动会,唱歌比赛,诗歌朗诵,画画比赛等,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转移注意力,减轻学习带来的压力。最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绩。许多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校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上遭遇到挫折,不应该自暴自弃、萎靡不振。而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继续努力。
(三)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对于网上不良的信息要及时过滤,打击不健康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注重媒体的正确引导,对于积极的、正面的典范我们要大力宣传,对于扰乱社会秩序的我们要大力打击。引导青少年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最后,完善对青少年的惩戒和监管建设,增强社会的保障力度,使社会更加和谐和安全。
四、结语
青少年的教育是多年来遭遇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也是教育过程的难题,但是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从孩子的切身利益出发,讲究方法,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