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的研究

2018-11-14李立菊

长江丛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建构价值观机制

■张 萌 李立菊

黑龙江黑河学院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各种新的价值取向也纷沓而至,令广大学生感到迷茫。基于此,对大中小学学生进行层次分明、无缝衔接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呈现一体式递进,是当前我们需要研究的议题。

一、建构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机制的意义

建构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机制,能够促使大、小、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机衔接,有效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完成新时代的教育使命。当前,我国各个教育机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处于摸索状态,尚未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课程。此时,建构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衔接机制,有助于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研究更加活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进程,与此同时,调动社会各界形成强大的力量并配合学校共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使得人们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的人生信仰。

不仅如此,建构有效的教育衔接机制,可以更加系统地向我国学生普及具有健康性、务实性、奋进性的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要求、侧重点与目的更加清晰。由此,我国学生将更具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并且能够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回馈社会、报效国家。

再者,建构优秀的教育衔接机制,能够引起教育变革,使得教育方式更加科学化,不仅体现共性化教育,更是体现个性化教育。共性化教育,也即教育内容具有一致性与连续性。个性化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性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的现状

目前,大中小学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领悟不够深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力度彰显不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衔接工作没有尽到应用的责任。中小学的办学重点依然放在应试教育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只是马虎应付、敷衍了事。大学的教育重点,则是培育学生的工作技巧与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并竭力加快培训力度帮助学生获取各种证书,在不知不觉中,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除了重视意识不强,经费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只有极少部分的高校校园成立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室,也只有极少数的中学、小学会出资在校园内建造展览室。

再者,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工作的硬性规定,并不齐全。因此,在执行教育衔接工作时,相关人员产生冲突,发生一些激烈争执,却并没有相关的制度保护好他们的利益。部分工作主体为了避免一些纷扰,而故意推卸责任,不作为。由此可见,一味地批评工作主体,是不明智的,应该健全法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衔接工作更具规范性。

三、建构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机制

(一)强化教育衔接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驱动力,从思想上强化教育衔接意识,才能够建构更加合理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衔接机制。

宣传教育,是重要的手段,例如,习总书记在不同会议上,经常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让各级教育机构更加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此同时,作为教育前线工作者,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衔接工作的认识,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质量。一方面,是从纵向教育观念,教师要了解大中小学某一学段四个方面的内容,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指导内容、教育要求、教育方式、教学效果,明确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诠释方式与教育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各级教育机构,可以从以上这些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以组织教师培训的方式展开。另一方面,是横向教育观念,教师需要做好三个衔接工作:其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学生的德育教育相衔接;其二,在专业课程教学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三,在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各级教育机构,可以从以上这些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以组织教师培训的方式展开。由此,教师更加清楚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工作,主动参与研究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衔接机制。与此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监督与总指挥工作,需要经常组织教育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从而让教育人员保持良好的政治面貌。

(二)建构教育衔接沟通机制

建构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缝衔接,应该让各个教育部门之间达到思想上的一致,进而,才能够促成各个教育部门采取统一性的措施,从而建立具备连续性与一致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衔接体系。基于此,建立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沟通机制,可以让各个教育部门的沟通更加顺畅与协调,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育相融合。本文提出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建构教育衔接沟通机制。

第一,“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建构教育衔接沟通机制,从调动主体沟通的积极性开始。首先,教师应当掌握沟通技巧,促使教育无缝对接,创设沟通情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再者,教师应当擅于沟通、学习,引进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

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学会融会贯通,汇集多元化的知识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既谈论思想政治,也谈论为人处世,同时,也探讨专业技能。其次,学校需要发挥主体沟通积极性,主动向相关教育机构汇报工作,请求相关教育机构的帮助,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由此可见,从点出发,建构教育衔接沟通机制,需要调动主体积极性,进而,优化衔接细节,实现资源互享、信息互通,从而做好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衔接工作。

第二,“线”,是外力因素,连线教育,建构教育衔接机制,可以对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三位一体”的衔接框架。

第三,“面”,是点与点相连,线与线相连,点与线相连,搭建而成的互通、互联教育网,从而令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有效衔接。

(三)建构教育衔接保障机制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衔接机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仅凭教育机构、实践主体的努力远远不够。党政府需要宏观把握,担负起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衔接的主导,自觉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机制。

第一,党政府应当出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健全保障机制,认识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衔接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宏观部署、整体策划,在硬性规定上,确保教育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完善体制,变革高校门槛高、合作难的现状,建构有效的大中小学合作机制。高校,是人才汇聚的地方,调派高校学者前往中小学进行专题演讲,可以令中小学共享高校人才资源。这样,才能够避免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脱节现象。

第三,完善体制,确保大中小学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保持一致性,例如,《高等学校(中小学)学生行为规章》、《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等。这些教育机制,有助于将大中小学学生串成一条主线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学生依章行事、自我约束。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相关部门与部门之间出台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政策,必需具备协调性与一致性,不能出现矛盾冲突现象。

四、结语

目前,我国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在逐步完善中,在这个关键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都应该积极参与探索,攻坚克难。经过开展课题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构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机制:其一,强化教育衔接意识;其二,建构教育衔接沟通机制;其三建构教育衔接保障机制。

猜你喜欢

建构价值观机制
我的价值观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构游戏玩不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