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思想对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讨

2018-11-14张丽云

长江丛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儒学儒家

■石 南 张丽云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一、儒家思想教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发展儒家思想文化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文化环境以及文化交流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生的素质教学也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在削弱。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和发展,加强学生的儒家思想文化教学是完善学前教育结构的重要方式。例如:高校在教学荀子的《劝学》时,在课前对荀子的儒家代表身份以及平生经历进行大致讲解,使学生对荀子的儒家思想文化的认知有较强的情感体验背景,抓住六个“孰与”引导学生把握文脉和感情,着重讲解“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过错天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的含义,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天”既不能住在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或者抱怨天,教师加强引导,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应该做出努力的地方,人必须努力的思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二)优秀儒家思想文化是推动学生均衡发展的需求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和丰满自身的文学内涵,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首先,儒家思想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重大。高校在进行儒家思想教学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且适当结合时代环境,推陈出新,对“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思想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树立。其次,儒家程朱理学思想中的“格物致知”,对引导学生对探究学问有着重要影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运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地综合发展。优秀的儒家思想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儒家思想文化内涵,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熏陶,还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全面发展,培养高尚的意志品质,提高综合能力。

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对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刻,对一切事物的认知都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在高校教育时段,教师应该加强引导,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制定儒家思想文化教学方案,增强其德育渗透功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课文《孔子拜师》时,教师可以通过文学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对孔子不畏艰难险阻、认真求学的态度大为赞赏,以及鼓励学生们学习孔子的求学态度,在日常学习中不懂就问,遇见困难要相伴办法克服和解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对学习的热爱以及对真理执着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二)有利于改善高校教学结构,促进德育在高校教学中的渗透

高校教育的儒家思想文化教学主要以儒家文学作品为主,忽视了儒家思想的情感渗透功能,未能真正发挥儒家思想文化的实践价值。在高校儒家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发挥其德育渗透功,将德育培养和文学知识有机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学基本知识的理解,优化传统的高校儒家思想文化教学结构。例如:在传统文化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孟子的《人和》时,教师在讲授孟子的人和思想时,将孟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对生活的人生哲理初步讲解,重点讲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出推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增强德育渗透,使学生能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儒家思想文化的教学,有利于改善传统的枯燥文学教学结构,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增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完善儒家思想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探究途径

(一)教师加强调查研究行动,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加强自身德育素质和儒家思想文化专业素质的提高

高校教育中的儒家思想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基本的儒家文学知识以外,对其儒家思想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个人情感也要有所赏析引导。对儒家文学作品的引导讲解是需要专业的儒家文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外,要加强自身的儒学文化素质,提高儒学专业知识。例如:在孟子的《民为贵》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孟子散文的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有清晰了解,并且对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含义精确理解,从而在高校文学教学时能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从简到难,对学生儒家文学赏析进行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对孟子“以人为本”的思想有进一步的了解,推动高校儒家文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

(二)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当今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愈来愈被广为推崇。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上,教师们在确定教学目标、订立教学方案时,能更好地贴切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和学科知识教学。因此,在高校儒家思想文化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认知到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在课堂的儒家思想教学交流中,转变教师自身的身份定位,从教师转变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养成自主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生活的各方面,从而进一步发挥儒家思想在高校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三)积极开展儒家文学作品的实践活动,强化对儒家文学作品的德育功能

儒家思想文化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完善高校教育中的儒家思想教学,不仅是时代教育下的要求,也是进一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校儒家文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儒家文学作品的实践活动,将儒学作品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体验儒学作品的情感,推动儒家思想发挥其德育渗透作用。例如:在学习《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时,基于其节选于孔子的《论语》中,可以开展课后阅读《论语》、并且写观后感作文比赛的实践活动,以此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儒家文学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儒学思想的认知;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儒家思想家的旧居或儒学博物馆,增强同学们对儒学的文化背景的认识。积极开展儒学作品的实践活动,可以拉近了学生与儒家思想的距离,有利于优化学生对儒学思想文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文学素养,推动同学们的多方面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儒家思想文化教学是民族文化的有机载体,也是对学生德育渗透的重要形式。教师在儒家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立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学习特征,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高校儒家思想文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儒学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儒学交流在路上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