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夫熊猫》中的普世文化与个性文化

2018-11-14马秀平

电影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功夫熊猫普世阿宝

马秀平

(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梦工厂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自2008年推出以后,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就。既憨态可掬,又能学到上乘武功,最终成为保卫和平谷的“神龙大侠”的熊猫阿宝成为美国动画电影中一个新的传奇人物。电影凭借空前深入的跨文化交流,突破了国家、民族、地域等限制,展示出强大非凡的传播力量,在收获票房成功的同时,也招致关于文化的争议。

一、多元文化主义下的《功夫熊猫》

在讨论《功夫熊猫》的文化问题时,有必要将其置于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下进行。作为一部美国出品的动画长片,《功夫熊猫》的血液中就溶有美国社会一元与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一方面,欧洲的传统价值观,包括基督教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正统理念,构成了美国社会的一元文化,这也是德克雷弗柯在《一个美国农人的信札》、法国人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族》等著作中提出的“熔炉论”的基础;而多元文化则指的是移民带来的在种族、宗教、生活观念乃至艺术文化等方面的争奇斗艳。自19世纪以来,人们普遍认同在政治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范畴中,都应该认可多元文化,以消解文明之间的冲突,减少美国社会内部矛盾。“熔炉论”虽然还未消失,但是一种更体现多元文化主义思维的观点,即“沙拉碗论”或“马赛克论”已经出现。

多元文化主义并不仅是出于政治而被认同的意识形态,也是在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从经济操作的层面,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文化商品也不得不在多数人的共识中寻找最大公约数,以获取经济回报。值得一提的便是在《功夫熊猫》之前,迪士尼曾经创作了《花木兰》(1998)。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木兰替父从军的动机无疑便是孝道,子辈有牺牲自我而使亲辈获得更好生活的行为准则,这一认知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已经根深蒂固。而西方文化却认为人人生而平等,并不提倡年轻者为了长辈而轻掷生命。因此,在动画片《花木兰》中,电影先是安排了木兰在相亲时被否定的情节,随后让木兰进行了自我思索:“也许我不是为我爹,是想证明自己的力量。”从而彻底将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个人英雄主义置于孝道甚至是爱国主义之上。这样的改动,使得木兰在赢得部分中国观众认可的同时,也和迪士尼之前不少从“出走”和冒险中赢得命运改变的公主一样,获得了大部分其他国家观众的接受。所以,普世文化、普世伦理的提法也就应运而生。

普世文化一般被认为是“建立在世界各文化体系基础上的一种超越民族文化的文化,是世界各族人民普遍接受的文化,它应包括共同的信仰、思维方式、语言、习俗、规范等”。从这一点来看,普世文化就不可能单纯地将目前在传播上具有优势的西方文化进行推而广之,但是西方文化中的人本、民主、平等乃至科学等优秀成分又是完全可以从西方文化中抽出来让他人接受的。反过来,中国文化价值观中以道德为先的伦理观、“仁者爱人”的道德准则,乃至强调人对群体应尽的义务、在生态观上的“天人合一”理念等,在当下也是具备积极性和普世性的。它们并非没有被置于一个“沙拉碗”中的可能。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功夫熊猫》的主创在深入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解后,寻找其中具有普世性、能给予观众正面意义的元素加以提取,使得电影在整体上拥有了普世文化的特征。例如,在《功夫熊猫》中,阿宝的养父平先生以开面馆为生,并且他一心希望阿宝继承自己的面条事业。如果从孝道角度出发,那么阿宝就应该子承父业,满足养父的夙愿。但是阿宝又希望自己能成为武功高强的“神龙大侠”。平先生最终也理解了阿宝的选择。阿宝也在乌龟大师等人的帮助下成为神龙大侠,由于阿宝的名气在外,让平先生的面馆生意甚是兴隆,等于用另外一种方式回报了养父。并且阿宝的神龙大侠身份的获得,不仅代表了他实现了个人的理想,他用自己的武功保卫了包括平先生在内的和平谷的小动物们,这种对于群体的责任感,与东西方文化中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武侠小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等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也是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的,完全可以视为电影的普世文化标签。

二、《功夫熊猫》表层的普世文化与个性文化

在我们承认了《功夫熊猫》中具有普世文化,并且其来源在于美国社会认可的多元文化主义之后,我们便可以理解《功夫熊猫》中普世文化和个性文化被置于“沙拉碗”中的动机(个性文化在电影中几乎可以被视作是先验性的存在)。但是如何在“碗”中被融合成各国观众都能喜爱的“沙拉”,就有赖于动画片在艺术上具体的锤炼。《功夫熊猫》中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进行观照的,一是在表层上,观众可以从感官上直接感受到拼贴或杂烩,如《功夫熊猫3》中取材于中国东汉的竹制水车,熊猫住的吊脚楼,因为熊猫胖的特点而给他们设计的唐代服装等;二是在深层上,包括作品的主题、人物动机等方面,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在不动声色之中的巧妙结合。

如在人物的造型和经历设置上,《功夫熊猫2》中的反派沈王爷身穿华贵丝绸长袍,武打动作柔和、优雅,主创设计沈王爷时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四川青城山的白衣武者,沈王爷使用的蛇矛、飞镖等暗器也体现着主创在表现中国个性文化上的自觉。与之类似的还有如穿紫色大褂、留着一根长辫子的年轻时的平先生等。但是沈王爷蜕变为反派之后,用烟花火药等代表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武器对和平谷展开围剿抢劫,不仅破坏环境,同时侵犯人权,这正是普世文化所要反对的一种对于科技的滥用,沈王爷最终也遭到了科技的反噬。

又如在武功以及其中的哲学内涵的阐释上,《功夫熊猫》在将中国个性文化“拿来”的同时,又注重将其转化为具有普世意味的理念。如翡翠宫乌龟大师的武功来源于中国道家的太极拳,乌龟大师平静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最终消失在花瓣和星空中,也带有道教“羽化登仙”的意味,他练武的画面也出现了道教的太极图。乌龟大师之所以选中阿宝,并且启发阿宝和泰狼战斗,是因为看中了阿宝有内心的平静(Inner Peace)。中国之外的观众尽管未必能理解道教文化,但是却可以理解为何阿宝能因为内心平静而打败泰狼。静心凝神、心如止水并且相信自己的力量,胜于心中充斥着欲望和贪婪;节制人的欲望,追求生命的平和之美,从而提高人类文明的境界,尤其是在工业文明导致的消费主义横行,物欲侵蚀人们心灵的今天,这种理念无疑是具有普世意义的。

除此之外,《功夫熊猫》在配乐、配音演员的选择等方面,也带有中西合璧的意味,在此不赘述。

三、《功夫熊猫》深层的普世文化与个性文化

相对于观众直接在视听上感受到的普世文化与个性文化的相互共生,《功夫熊猫》在价值观等方面的深层文化重组与整合,包括对个性文化的积极修正等,更是为当代电影人提供了极为优秀的范例。

首先是属于个性文化的“侠文化”和“美国梦”进行结合,凸显出一种自强奋斗,并惩恶扬善的普世文化。在中国的“侠文化”中,强调人应该重义轻利、扶危济困,但是成为这样的“侠”的基础必然是自身能力的提高。于是“美国梦”中强调个人奋斗的方面被提取出来。在《功夫熊猫1》中,阿宝是以他在自己梦中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在阿宝的梦中,他自己是一个身手不凡、心存正义的大侠,在他走进一家饭店并且发现店里有歹徒在为非作歹时,阿宝马上出手惩戒了歹徒,赢得了人们的欢呼。然而一觉醒来,原来这只是阿宝的梦想,他当时还是一只胖得几乎看不见自己的脚趾,毫无武功根基的胖熊猫。这也就奠定了阿宝后面一系列故事的基础,即阿宝在主观上有着成为大侠的追求,并且他起点极低,然而在被浣熊师父收为徒弟后,阿宝一方面有自己在心思纯净、内心空明等方面的天赋,他还尝试了各种方法来增强自己的武艺,包括跟着悍娇虎努力训练,用针灸来减肥等。因此在后来,阿宝成为比练武多年的盖世五侠更为厉害的神龙大侠,真正赢得了和平谷众人的尊敬,甚至人们和他拍手过多而使他的手着火了。阿宝实现了自己从小以来的梦想,并且这个实现过程是一种典型的、理想化了的“美国梦”。

为了保证这种具有励志色彩的自强价值观的顺利传达,阿宝练武过程中本有可能遇到的诸多不利因素都被动画片回避了,其超越盖世五侠的合理性也基本为电影所忽略。这种“傻人有傻福”式的叙事与《阿甘正传》(1994)等阐释“美国梦”的电影是极为相似的,而作为侠的阿宝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奇迹、大显身手,则与《洛奇》(1976)等电影一脉相承。另外,为了使普世文化中惩恶扬善的正义观更为鲜明,电影中的反面人物,如泰狼、沈王爷、天煞等,即使有值得同情的一面,但他们无不作恶,是理应为阿宝战胜的,这也为阿宝的“侠以武犯禁”提供了合理性。

其次是属于个性文化的孝道文化和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也彼此中和、修正,成为一种与人为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普世文化,主人公取得了成就自我与回报师长之间的平衡。阿宝的身世在《功夫熊猫2》和《功夫熊猫3》中被逐渐揭露,原来阿宝的生父叫李山,而阿宝原名叫李莲,由于沈王爷作恶,阿宝被迫与父母分离,被平先生收养。平先生对阿宝视如己出,用自己的溺爱方式养大了阿宝。阿宝在长大查明身世之后和李山相认,但也用自己的方式继续敬爱和回馈着平先生,平先生也为成为神龙大侠的阿宝感到自豪,阿宝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除此之外,阿宝与浣熊师父、乌龟大师之间人格平等,偶尔彼此开玩笑,但阿宝对师父们始终保持敬重,也是一种调整过后的尊师文化。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浣熊师父和泰狼的师生关系、沈王爷的亲子关系,后者均是扭曲的,人与人在这种关系中反目成仇、彼此伤害,是电影否定的对象。泰狼和沈王爷都卓尔不凡,有着迫切证明自己的能力给师父和父母看的需求,但是他们却在攫取能力的路上失去了正义感。泰狼对师父和昔日师弟师妹下手,沈王爷则对熊猫一族大开杀戒等,他们显得过于自私,缺少对他人的同理心,这也是电影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一种调整。阿宝在三部电影中的成长说明,人不应该因为“温良恭俭让”而过于压抑自己的个性、如阿宝就会主动地表达自己要习武的理想,但人也不能为释放个性,拓展个人力量和生存空间就对他人肆意造成伤害。人们应该与人为善,人人都得到应有的、充分的发展,这是一种普罗大众都能接受的社会共同经验。

平心而论,《功夫熊猫》系列虽然以对于好莱坞来说是异域的中国文化为故事背景,其中的精神内核究竟是该归属西方文化,抑或东方文化,或是普世文化,学者们依然聚讼不休。但不可否认的是,《功夫熊猫》已经在大体上取得了在市场与文化上的双重认可。普世文化与分属于中美的个性文化在电影中彼此熟悉,在表层和深层两个层面上都完成了交流与融合。这正是《功夫熊猫》系列能够从2008年的第一部至今,长期保持其全球影响力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功夫熊猫普世阿宝
开心堡垒
阿宝向前跳
English Clause Syntax
《功夫熊猫》跨文化传播效应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熊猫阿宝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的应有取向探索
关于“普世价值”的审思
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普世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