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十三经注疏·魏风·伐檀》的训诂
2018-11-14■/
■ /
青海师范大学
“十三经”乃先秦典籍,对它的注释,不乏训诂大家。《伐檀》中的训诂情况如何,笔者将从训诂体例、训诂内容、训诂方法、训诂术语四个层面进行浅析。以下诗的正文句子、“传”、“注”、“笺”、“正义曰”等的用例皆引用自李本《十三经注疏》369到372页,特此说明。
一、训诂体例
训诂体例主要有传注体,章句体,义疏体,集解体,征引体,音义体,本文只谈李本《伐檀》中出现的训诂体例。
(一)传注体
此体例常见传、注、笺三类,其中传、注以训释字词为主,笺多是对传、注的补充和订正。具体举例如下:
传: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传“一夫之居曰廛”。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传“圆者为囷。”
注: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注云:“干渭大水之傍,故停水处。”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故彼注云:“亿,今十万。”
笺: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笺云:“十万曰亿。三百亿,禾秉之数。”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笺云:“飧读如鱼飨之飧。”
(二)章句体
章,离章;句,析句,变句。所以此体例不再以释词为主,而是以解句为要。例如: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笺云:“彼君子者,斥伐檀之人,仕有功乃肯受禄。”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貆兮?
笺云:“是谓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也。”
(三)义疏体
此体例特色是再度注释,既要注释原典,也要对前人注解再进行解释。如:
“正义曰:宣六年《公羊传》曰:“晋灵公使勇士将杀赵盾,……易传者,《郏志》答张逸云:“札?飧饔大多非可素,不得与“不素餐相配,故易之也。”
这里的“正义曰”的内容不仅在说明“飧”字的具体含义,也对“毛传”中关于“飧”的不当解释进行了修正,所以有“易传者”、“故易之也”之说。
二、训诂的内容
训诂内容指的是训释什么,即训诂的对象,比如字词,句子,篇章等。以下是李本《伐檀》篇中的训诂内容:
(一)释字词
“猗,於宜反,本亦作“漪”,同;素,空也;辐,檀辐也,侧犹厓也;直,直渡也。”
(二)释句子
“正义曰:言君子之人不得进仕,坎坎然身自斩伐檀木……彼伐檀之君子,终不肯而空餐兮,汝何为无功而受禄,使贤者不进也?”
这里是对《伐檀》正文句子“坎坎伐檀兮”到“不素餐兮!”这几句的解释。
“正义曰:在位贪鄙者,经三章皆次四句是也。君子不得进仕者,首章三句是也……此言在位,则刺臣。明是君贪而臣效之,虽责臣,亦所以刺君也。”
这是《伐檀》开头对整篇诗的整体主旨即“刺贪”的说明,不涉及对词、句的解释说明。
三、训诂的方法
训诂学的内容相当丰富,在长期的训诂实践中,经过众多学者整理、总结的训诂方法主要有形训,义训和声训。李本《伐檀》篇涉及到的训诂方法如下:
(一)声训
我们知道训诂之学离不开对字音的探究,因为这关乎语源问题。故李本《伐檀》会出现许多对于字的声训,如下:
“檀,徒丹反,木名;廛,直连反;坎,苦感反;寅,之豉反;涟,力缠反;猗,於宜反,;悬音玄;貆,音桓,貉子也;宵音消,夜也;貉,户各反,依字作“貈”;囷,左沦反;鹑音纯;飧,素门反……”
(二)义训
此为直陈语义的方法,也就是不借助于形或音,而是从多方面解释词义。《伐檀》中的举例见以下三类:
直训:素,空也;寘,置也。
界说定义:种之曰稼。敛之悅穑;冬猎为狩,宵田为猎。
增足词义:直,直渡也。
四、训诂术语
关于训诂术语,郭芹纳先生说:“传统训诂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颇为丰富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术语,特别是在随文释义的注疏之中所使用的术语,比通释语义的专著中所使用的术语更为繁多哦。”笔者很是认同,也深有感触。《十三经注疏》,就属于随文释义,所以训诂术语很多,具体如下:
“曰:种之曰稼;敛之曰穑;貉子曰貆。为:火田为狩;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犹:獠,犹燎也。貌:沦,文貌。言:沦言蕴沧也;径言径侹也。散:散即猎通于昼夜,狩兼于四时。某,某也:寘,置也;胡,何也;素,空也。音:轮音沦;悬音玄;宵音消;鹑音纯。对文:经云“不狩不猎”,则狩与猎别,故以猎为宵田,此对文耳。”
据上述所示,仅一篇《伐檀》就有9种训诂术语,可见古人训诂术语是多么丰富。
五、结语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研究中国任何一种古代文献都应该修习、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们可以根据郭芹纳先生的这句话,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训诂学是沟通古今的“桥梁”,是传承中国文化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本文试着探究了《伐檀》篇,以此为引,初识训诂,期待日后能更好的了解训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