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定义新论
2014-12-12段虹羽
◎段虹羽
训诂学定义新论
◎段虹羽
训诂学从诞生之日起,关于它的定义就莫衷一是,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训诂学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对于训诂学的认识就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学科开始的初期阶段。在此之前,学者们对于训诂学定义的研究主要是认为训诂学归于文献语言学、语义学、注释学三大学科之中。本论文就是从训诂学的内容出发,从而形成关于训诂学定义的新论。
训诂学 定义 新论
训诂学是我国的一门传统学科,从训诂诞生之日起,就担负了解释古代文献、沟通古今的责任,本论文就将从现有的关于训诂学的定义出发,通过对训诂学的任务研究,形成训诂学定义的新论。
现有训诂学定义的主要观点总结
认为训诂学是文献语言学,吴孟复在1983年的《训诂通论》中表示:“训诂学就是研究语义的,由于他探究的是古书上的语义,所以又属于文献语言学”。陆宗达认为,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训诂学是包含在古代注释和训诂专书中的文献语言学的总称。
认为训诂学是字义学、词义学、语义学。齐佩瑢在1984年的《训诂学概论》中表示:“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和文字意义的一种专门技术”。周大璞在《训诂学初稿》中表示:“训诂学就是以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许威汉在《训诂学导论》中认为:“将训诂学跟音韵学、文字学并立起来,认为‘训诂学也就是语义学’”。杨端志在1985年的《训诂学》中表示:“训诂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认为广义的训诂学是包括解释一切现象,狭义的的训诂学是研究解释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解释的主要对象是词义,与语义学相仿,当时汉语史研究的一个部门”。黄侃认为:“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时无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系统与根源是也”。
认为训诂学是注释学,在这方面的代表观点有:洪诚在1979年的《训诂学》中表示:“训诂学是研究怎样正确地理解语言、解释语言,也就是讲清楚怎样注释的道理”。张世禄在1940年的《训诂学与文法学》中表示:“是在依据中国训诂学的性质看来,与其说是字义学,不如说是解释学”。冯浩菲在《中国训诂学》中表示:“训诂学就是具有综合性质和使用性质的注释学”。
训诂学定义新解
在为训诂学下一个新的定义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些相关的含义。
首先是“训诂”,“训诂”两个字最早出自《尔雅》,在《说文解字》中也有具体的记载,“训,说教也”,“诂,训故言也”。“训”和“诂”都有解释的意思。但是,“训诂”和“训诂学”不是同一个概念,训诂是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所以,我们就不能单单将训诂学定义为解释学。
其次是“学”,“学”有“学术”“学科”的含义,“学术”指的是一个专门的、有一定内在系统性的学问。“学科”强调的是理论的系统性与体系的完整性。所以,无论“学”代表的是“学术”还是“学科”我们都能够看到,一门学问上升到“学”的概念中就必须是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性、系统性和专门性。
那么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将训诂学理解为系统、专门、有联系的解释。那么解释的东西是什么呢?就要联系到训诂学的内容上,我们在这里还要再一次强调训诂学的内容是:解释字词、解释文句、阐明语法、阐明语源、校正文字几个方面,其实训诂学就是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专门的解释。
在这里,我比较赞同《训诂学的回顾和前瞻》中对于训诂学的定义:“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语义为核心,用语言来解释语言而正确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科学,同时它是兼有解释、翻译和关涉到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但是这种说法仍然有不科学之处,它仍然将训诂学划分到语义学这个门类之下。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训诂学定义的研究我认为应该对训诂学定义进行新解,即:训诂学是以解释为核心,包括解释古代文献中的字义、词义,对文献的文句含义进行梳理,同时对字源进行探究,校正文献中的误字,探求语法现象。与文献语言学、语义学、注释学等相关学科有所交叉的综合性、系统性、专门性的学科。
[1]吴孟复:《训诂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
[2]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3]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1984年。
[4]周大璞:《训诂学初稿》,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
[5]许威汉:《训诂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6]赵振铎:《训诂学纲要》,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7]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2002年。
[8]王筑民,孙庆甫:《古汉语文字音韵训诂常识》,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
[9]黄侃:《训诂述略》,《制言》,第七期,1935年。
[10]冯浩菲:《中国训诂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张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