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在表现戏曲人物情感中的作用

2018-11-14

剧影月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唱腔琵琶戏曲

在戏曲艺术中,戏曲音乐是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刻画人物性格和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戏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塑造人物形象,所以,戏曲音乐如何运用它自身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段,在戏曲舞台上塑造感人至深的、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形象,便成为戏曲音乐创作上的首要任务。

戏曲表现人物情感的手段有很多,比如用“声”来塑造人物,即通过演员的演唱进行戏曲叙事,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戏曲还可以通过程式化的动作来塑造人物,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复杂的思想感情都可以通过相应的程式化动作诉诸于观众视觉形象;戏曲还可以通过唱词来表现人物情感,明了精炼的戏曲唱词可以淋漓尽致地刻画人物情感和心理。而戏曲伴奏中的伴奏乐器——琵琶,同样能起到表达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以下结合本人近几年来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琵琶的演奏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在戏曲中,如何用好琵琶,一直是演奏者们追求的目标。有的传统剧目没有曲谱,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排练时,熟悉剧中唱腔、曲牌部分,密切注视并紧跟主胡及司鼓的节奏,准确掌握传统唱腔的规律,尤其是在戏曲节奏的表现上,不能拘泥死板:快速的唱腔要根据演员的情绪来演奏,充分发挥琵琶演奏技巧,加重戏曲高潮部分的力度,与弹拨组一起形成一种弹拨乐器独特的伴奏风格。

传统戏曲乐队的文武最高任务是托腔保调、烘托气氛、以剧情为依托,以演员为中心,琵琶在唱腔伴奏中同样要把握一个“伴”字,在“伴”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在独奏时把握一个“扬”字,以便更好地烘托场景氛围,渲染角色的表演情绪,表现演员悲欢离合的内心思想,让角色情感达到剧情发展的顶峰。

一、用琵琶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悲伤和苦楚。在扬剧《三娘教子》这部戏的第六场中,薛英哥放学回家,王三娘一边织布一边问薛英哥在先生那里学到了什么,但是薛英哥嬉皮笑脸、含含糊糊的什么也回答不上来,当王三娘知道他是逃学回家时,好心劝说,让他好好读书,可是英哥不以为然,不听她苦口婆心的教导,王三娘愤怒地拿起家法将儿打,这时英哥大声喊道:“你不是我亲娘,你要打、打你的亲儿子。”主人公王三娘想着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虽不是亲生的,但是视如己出,此时听英哥说出这样的话,顿时泪如雨下——在这个人物情绪高潮的部分,琵琶采用扫轮的演奏技巧,由慢到快,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全部爆发出来。

二、用琵琶来表现人物的幽默和诙谐。如果说在《三娘教子》中,琵琶的运用表现出人物的悲伤和苦楚的话,在扬剧《范中华娶亲》这部戏中,琵琶的运用则表现出人物的幽默和诙谐。范中华是个丑角,在第一场戏中,范中华自述身世的几段唱,音乐伴奏以弹拨乐为主,琵琶演奏采用跳跃式的顿音,节奏以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后半拍节奏为主,体现出幽默诙谐的人物性格,中间有两小段行弦,行弦是戏曲音乐中戏曲音乐与表演的念白、身段密切配合的有机联系形式。行弦的最大特点是使用起来极为灵活。在这个地方,琵琶采用下把位来演奏,这样突出琵琶明亮的音色和颗粒性的音质特征。

三、用琵琶来表现人物的柔美多情扬。扬剧《史可法——不破之城》是一出男人戏,为了增添史可法英勇抗敌的悲壮,剧中也设计了“桐华”这个虚构的女性人物。被围孤城,等不来救兵,等不来粮草,却等来了皇帝送来的一位歌姬。整个人物上场时的音乐是由琵琶单独演奏,旋律采用了苏州评弹的音乐色彩,体现出桐华这一人物的柔美多情,我在演奏这段音乐时采用了多种方法,由于旋律从琵琶的上把位直接跳入下把位,形成了一个跳把的演奏技巧,而且节奏接得比较紧密,所以容易形成断音的演奏效果,这样会使旋律听起来不连贯,所以我在上把位的最后一个音上面加了一个揉弦,这样会产生余音,不仅使旋律听起来更优美,而且会让观众听起来是一个演奏技巧,而不是突然地断音,变成了一个演奏错误。

通过对琵琶特点的表述和对戏曲伴奏基本规律的认识,可以肯定琵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在戏曲伴奏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然而对于琵琶戏曲伴奏者来说,需要有和谐的意识,需要放弃独奏的光环,但又需要与独奏一样,甚至有更高水平的演奏技法和情感要求,把握好在戏曲表演中的分寸和情感,与演员一起完成一件件完美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唱腔琵琶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戏曲从哪里来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琵琶”和“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