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电影的叙事策略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叙事的观察
2018-11-14李璟
李 璟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随着美国电影工业水平的逐渐提升,在制作电影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革新,为了制作更为刺激、多元的电影内容和创造更为吸引观众眼球的电影作品,许多导演都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中大量使用了科技革新的新的电影技术。但是从创作这类电影的动机出发,电影科技的革新,往往是为了服务于商业化电影的创作以及迎合大众观影的审美趣味。从接受者的角度上看,这种多元的审美趣味实际上可以构成来自大众对文本审美的需求,但是从文本艺术的角度上来看,文本的接受不仅是市场的选择,在短暂的引人注目的市场反应之后,曾经大规模应用的电影制作手段,并不能够给电影文本带来真正的价值,也就是说,依赖于电影工业生产技术和电影特效技术的商业电影在接受者的角度上来说不会有太过深远的影响,更遑论成为电影文本的经典。
但是在这种商品化的潮流之下,其实不乏脱颖而出的经典类型电影文本和包含着丰富艺术内涵的商业电影。这实际上是文本内部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外部来自多层次接受者的接受过程互相作用的结果。蜚声国际电影市场的卡梅隆导演和编剧的电影文本就是这种经典电影文本的典型代表。如果把先进的电影技术看作是存在于电影文本叙事中的一种富有意味的文本叙事结构,那么在应用这些内涵丰富的技术手段时,将其巧妙地融合在文本叙事的各个环节之中,就是卡梅隆电影一贯的手法,这也恰恰是卡梅隆所执导的电影与其他类型电影明显区别的部分,换言之,卡梅隆并没有将先进的电影特效制作技术仅仅看作是电影内容的一种视觉震撼,而是将这种技术视作了电影文本叙事语言的一个部分,使其发挥了电影叙事的一部分功能。
这种创造性的举动不仅是导演所独创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与此同时,也由于接受者的作用成了文本与观众互动的一种叙事形态。在以往的电影中打破叙事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壁垒,往往需要叙事者暂停叙事,直接地与接受者进行交流,但是在使用了更为进步的电影制作技巧之后,电影文本具有了一种天然的互动优势,当然这种叙事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往往更为间接,但是接受者作为一种叙事主体的作用被强调了出来,卡梅隆正是注意到接受者同样构成了一种叙事的结构,因此在电影的叙事中,基本不会忽视接受者的参与意义,从而在使电影文本的叙事更加完整的基础上,令电影文本获得了接受层面的作用。
一、卡梅隆电影的叙事策略
卡梅隆作为一名享誉国际的电影导演,他的作品在叙事层面上一直都有着很高水平的艺术价值。作为一个同时期使用文字和镜头进行叙事的文本创造者,卡梅隆的电影在传统意义上的叙事文本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独创意义。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卡梅隆对于电影实施过程中人物和叙事风格的塑造。卡梅隆电影中的商业元素和其面向国际市场的创作动机,标志着卡梅隆的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电影,需要大量的具有标志性,能够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参与到电影文本的叙事中来。但是从以往的商业片创作经验来看,对于这些人物的塑造为了保证其突出的特点,往往会让这些人物呈现出一种相对单一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这种被人诟病的商业电影叙事,并没有出现在卡梅隆的电影文本中,或者说这个问题对于卡梅隆电影文本中的叙事环节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卡梅隆的电影叙事当中,不论是与主要人物对立的反派角色还是电影文本着重刻画的主要人物都能折射出不同侧面的人性光辉,他们没有因为各自在电影文本中承担的叙事作用而脱离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使得卡梅隆的电影叙事中人物更加饱满立体,围绕人物展开的叙事也更加多元和真实。
在此基础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卡梅隆利用先进的电影技术所打造出来的独具特色的电影叙事空间。从卡梅隆的电影文本叙事中不难发现,视觉技术对于文本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视觉技术中,通过电影特效打造出来的真实的电影空间,使观众真正意义上参与到了电影文本的叙事过程中。如果说以往的电影视觉技术只是为了营造出更加刺激的感官体验,那么卡梅隆并没有停止在这一商业化的目的之上,而是更进一步地将视觉技术融合进了文本叙事的过程中,并且使之成了电影文本叙事的一环。比如在《阿凡达》这部电影中大规模使用的3D技术,在一些极其重要的电影场景中通过这种技术的使用,使观众也成了这场外星族裔生存、生活、战斗等各个场景中的见证者,从这个角度上看,在某一特定的叙事环节使用视觉技术,不仅扩大了电影文本叙事的真实性,而且使观众成了电影文本的叙事者之一。这个叙事者并不是使观众成了电影叙事的推动者,而是在个体的观众中由观众自我形成了一种与电影文本的互动关系,这个互动关系就是个体观众在这个由视觉技术构建起的叙事环节中,自我成了观众的叙事者,从这个角度上看视觉技术的使用不仅使电影文本的叙事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参与性,而且对于观众个体而言,电影文本的叙事在这个由视觉系统打造的叙事环节中,真正完成了从接受者角度来讲的叙事结构的建立。
二、接受美学与叙事的完成
从传统电影文本的叙事层面来看,商业化的电影文本创作形式主要是依靠情节的多变来吸引观众甚至是接受者的关注。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的情节刺激已经不能再为商业电影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大规模的电影特效使用成为商业电影创作的重要手段。但是真正做到将视觉技术与叙事融合为一体的电影文本数量并不可观。这是由于将视觉技术的使用建构到电影文本叙事的环节中,不仅需要的是对文本叙事的理解,更多的是理解视觉技术的应用与电影文本叙事之间的关系。
从卡梅隆的电影创作角度来看,这位导演首先具备着丰厚的剧本创作经验,因此在他的电影叙事中并不缺少对叙事本身的理解,更难能可贵的是卡梅隆的创作不仅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也综合考虑了作为文本叙事的一环,接受者在叙事环节中所发挥的作用。卡梅隆电影中的视觉特效的使用,正是从这个视角出发,利用大量视觉技术参与到电影镜头语言的建构过程中,使电影叙事与接受者之间产生了联系。
在卡梅隆导演的众多电影中,《阿凡达》就是从接受者角度考量电影叙事,并通过视觉技术实现接受者参与到电影叙事过程当中的一个典型文本。卡梅隆在这部电影中,使用了大量的视觉特效技术对阿凡达星球进行了规模宏大却同时细致入微的叙事空间建构。而在此之后,卡梅隆更是制作了《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的3D版。在这些电影场景中随着镜头的移动,接受者仿佛也被带到了这样一个叙事空间之中,也就是说接受者此时成了叙事者当中的一环,因为他们也被建构到了一种特定的叙事空间之中,在这个由视觉技术建构起来的叙事空间中,接受者承担了与叙事者相同的叙事功能,成了电影文本情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叙事结构,因此,接受者将视觉的电影制作手段,融合进了电影文本的叙事中。但是接受者成为叙事者并不仅是简单地参与文本的叙事,而是脱离由电影文本产生的公共语言场域,生成了一种独特的、仅仅针对接受者自身的叙事语言,这种叙事语言实际上是接受者通过视觉技术与电影叙事取得联系之后,重新回归到对自我的叙事中来,也就是说,每一位接受者在这种条件之下都成了文本叙事者,但叙事的展开又是针对接受者自身,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