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影音乐的情绪功能

2018-11-14刘思遥

电影文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背景音乐情绪特征

刘思遥

(齐齐哈尔大学 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台湾政治大学 教育学院,台湾 台北 11605)

Cohen早期对电影音乐的功能论述中就曾明确指出,电影中的音乐有激发调节观众情绪的功能,尤其在电影刚刚开始阶段,甚至可以为整个电影奠定一种情绪基调。自电影艺术诞生以来,对于电影音乐功能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聚焦于审美和结构功能取向,但随着对电影情绪效力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电影治疗”作为一种心理辅导方法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对电影及电影音乐的研究从美学领域逐渐扩展到心理科学领域,使得电影艺术的价值内涵及功能范围极大扩展。

本研究以音乐情绪理论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及案例法对客观(在画面上有声音来源)电影音乐和主观(在画面上有声音来源)电影音乐的情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在Scherer & Zentner的音乐情绪法则框架内,说明音乐情绪的四个影响因素的内涵及特征;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影音乐分析影响因素的不同效力;最后,就如何利用电影音乐的情绪效力进行探讨。

一、音乐情绪法则

为什么相同的音乐被不同的人聆听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场合聆听,给人的感受也会不同? 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从音乐情绪的产生规则入手,Scherer & Zentner 结合一定数量的实证研究分析后得出音乐情绪法则: 音乐情绪 = 音乐结构因素 × 表演者因素 ×听者因素 × 环境因素。

任何因素单独能够导致的明显情绪效应是有限的,音乐情绪是在这四个因素共同参与下形成的,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下面对这四个因素的具体内涵进行说明:

(一)音乐特征因素

Juslin & Timmer对不同的音乐特征与情绪反应整理后形成了“音乐特征与音乐情绪环状模型”,第一次系统地说明了不同的音乐特征能诱导出何种不同的情绪。例如,在其模型中有这样的标注:速度较快、少变化、音色明亮、音量较大的音乐能够促使听者产生更激动、更正向的情绪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电影中军队出师前的背景音乐多会选择节奏感强、音量较大、重音明显的音乐片段以渲染氛围。

(二)表演者因素

首先是演奏者稳定的特征,可包括外在形象、声誉等。其次是演奏的质量和表演状态(动机、情绪状态、舞台表现)。 同样是演奏肖邦的钢琴曲,坐在音乐厅里身着演出服的演奏家同咖啡厅里的钢琴师的演奏相比较,即使演奏的技巧相差无几,听众也必然会形成不同的情绪感受。

(三)听者因素

音乐意义的文化期待,与音乐无关的稳定倾向(例如,性格),聆听者个人状态(动机、集中程度或情感状态)以及性别等因素都会影响音乐情绪的形成。在实证研究方面有关听者因素的相关研究也在逐步完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Webster针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聆听音乐时的整体情绪感受做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绪反应。

(四)环境因素

来自外部环境的音乐情绪影响因素可以包括“地点”和“事件”,地点指的是音乐表演和倾听的场所,例如,音乐厅、影院、户外等。事件可以包括婚礼、葬礼和庆典等仪式或生活事件。

音乐情绪的形成是复杂多变的,Scherer & Zentner音乐情绪法则是基于心理学实证研究基础上,对音乐情绪的影响要素进行高度归纳得出的,其价值在于可以为音乐活动过程中的情绪现象提供一个科学的分析框架。电影自诞生以来,历经了由无声到有声的过程,电影音乐的功能属性也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步丰富扩展。电影中的音乐无论是发挥何种功能,其最根本的都是使观影者在认知和情绪上产生某种改变,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二、电影中的音乐情绪

电影中的音乐通过何种方式对观影者的情绪产生影响?下面结合两类主要的电影音乐类型(客观电影音乐与主观电影音乐)进行分析说明。

(一)客观电影音乐情绪

在电影中按有无声音来源可以分为客观性电影音乐和主观性电影音乐。电影《钢琴师》中男主角瓦拉迪斯劳(Wladyslaw)在剧中的演奏留给观众极其深刻的印象,可谓有声源的客观性电影音乐的代表作。以此为例,说明客观性电影音乐情绪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整部影片中男主角瓦拉迪斯劳有两次极具对比性的演奏:废墟中为德国军官的演奏和战争结束后在音乐厅的演奏。在废墟中演奏时,演奏者由于饱受病痛和饥饿摧残,衣衫褴褛,面容憔悴。长期的战乱生活使得他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已经全无影片之初的神采奕奕,取而代之的是恐惧惊慌。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情绪的输出可以包括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在表现,而面部表情、姿态和语调又构成了外在表现的主要内容。观影者通过对男主角表情、姿态和语调的信息识别感知到一种情绪信息——悲伤抑郁。除表演者因素外,演奏的环境是在废墟中以灰暗的色调呈现,这些视觉信息使得观众在聆听男主角演奏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时情绪感受以更多的负向情绪感受为主。尽管《G小调第一叙事曲》这首乐曲在进入展开部之后,音乐特征上呈现的是一种刚劲有力、惊心动魄的效果,但观影者在这样的环境因素下极难产生一种正向的情绪感受,也就是说音乐特征因素在这里失去了情绪诱导的主体地位,表演者因素和环境因素发挥了更多的主导作用。

与上一案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片尾男主人公在演奏肖邦《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Op 22)第二乐章时,此时战争结束,盟军胜利,男主人公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在音乐厅里演奏,画面华丽色彩明亮。在这样的情境下,音乐特征因素、表演者因素和环境因素附带的情绪信息更加趋于一致地促使观影者的情绪变化朝向正向愉悦的方向。此种情境下,作曲家要传达的情绪便与实际产生的音乐情绪趋于统一。

(二)主观电影音乐情绪

主观电影音乐(无明确声音来源的音乐)主要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存在,也称作形声音乐。背景音乐在电影叙事、渲染气氛以及结构场景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索南夏因在其著作中曾提出,第一情绪(primary emotion)可以被理解为影片具体情节中人物的心理感受,而场面的描写唤起的观影者的情绪则可被称为第二情绪(second emotion)。第一情绪与第二情绪有时相同,有时则不同甚至对立。当电影画面的信息不足以传递某种情绪时,音乐便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辅助手段。

电影《金刚》的背景音乐堪称电影音乐的经典之作,整部影片的背景音乐以管弦乐为主导贯穿始终。在影片开始部分背景音乐是具有爵士风格的歌曲《我坐在世界之巅》(

I

'

m

Sitting

on

Top

of

the

World

)。在这一部分音乐特征是速度较快、音色明亮、节奏感强,歌词也呈现乐观的态度,但与之配合的电影画面则是经济大萧条背景下,美国民众面临失业、饥饿、贫穷的现实生活场景。此处,我们可以认为第一情绪是影片中美国民众迷茫、抑郁负向的消极情绪,第二情绪则是透过音乐传递给观影者的一种乐观、积极的情绪感受,这种乐观积极的情绪感受连接的是影片主人公们在困难面前乐于挑战的可贵精神。在此情境下,观影者的情绪感受是双重的,既有消极情绪也有积极情绪,这正是创作者想要达到的效果。

片尾部分金刚和女主角在帝国大厦顶层与飞机决战的场景,背景音乐特征呈现的是音量较大、起音突然、速度变化较快,乐队在配器上则突出了管乐的分量,弱化了弦乐。根据Juslin对音乐特征与音乐情绪环状模型当中的论述可知,上述的音乐特征即使排除画面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单就声音本身的物理效果而言,极容易使听者产生激动紧张的情绪感受。同样,金刚和女主角在帝国大厦顶层与飞机决战这一情节即使没有背景音乐加入,单就情节本身也极易造成观影者的紧张情绪。那为什么电影创作者还要把背景音乐引入影片当中呢?这就涉及情绪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观体验程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受程度。在这个案例中,电影创作者利用音乐的情绪效力加强了电影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情绪效果,给观影者更强烈的冲击。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认为主观电影音乐情绪相比客观电影音乐情绪,音乐特征因素对情绪感受的影响更为突出;客观电影音乐情绪相对主观电影音乐情绪更为复杂。

三、电影音乐情绪功能的应用

此部分我们分别从观影者和创作者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利用电影音乐的情绪功能。

(一)观影者

对于普通观影者来说,进行影片欣赏之前首先要明确其观影动机后对影片的情绪效力进行评估方可进行选择。需要注意,单从一部影片的故事情节来观察是无法准确地推断其情绪效力的。以前面我们分析《金刚》开始部分为例,它所展现的是一种萧条景象,这种萧条景象理应带给观影者负向的情绪感受,但它通过背景音乐又植入了第二情绪——正向积极。这就使得观影者同时感受到了两种情绪最终形成一种认知:在萧条的背景下,主人公们仍极具乐观精神,勇于追求梦想,是一种激励的效果。除普通观影者外,还有一类特殊观影者——心理病患,他们在治疗师的帮助下通过观影对心理情绪问题进行疗愈。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治疗师在为病患开“药方”前,就需要对影片的情节和背景音乐进行细致的分析后确定其真正的情绪效力方可应用,否则适得其反。

(二)创作者

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如果编剧安排了带有客观电影音乐的场景,那就需要编剧和配乐师首先就客观音乐所要达到的情绪效果进行定位,确立了情绪目标后,就可以从剧情、场景、服装、道具等方面着手,为营造目标情绪效果进行环境因素、表演者因素、音乐特征因素甚至是听者因素的部署。对于主观电影音乐来说,编剧与配乐师则需要在音乐特征本身的情绪效果上给予更多的投入和关注。主观电影音乐多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出现在影片中,起到加强主观体验程度或辅助多种情绪共同表达的作用。为使主观电影音乐达成情绪效力,要求创作者更多地关注音乐特征因素对情绪的影响,在这一方面可以参考Juslin的音乐特征与音乐情绪环状模型当中的结论,作为背景音乐的创作和应用的理论基础。

四、结 语

电影音乐不同于音乐厅等表演场所的音乐,电影音乐是在有情节、有画面的情境下被观影者聆听到的,电影为音乐发挥其情绪功能提供了诸多的条件和可能,反过来音乐也丰富了电影的情绪表达。观影者欣赏电影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绪体验是心理满足的前提。有效地利用音乐的情绪效力补充丰富电影的情绪表达,帮助观影者借视听信息调动诱发情绪感受,使得情绪冲突得以宣泄并解决,这是电影音乐发挥情绪功能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背景音乐情绪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背景音乐
小情绪
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具体作用
小情绪
小情绪
抓住特征巧观察
浅议广播节目中背景音乐的使用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