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思想转变历程

2018-11-14叶华玲

长江丛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林道静江华春之歌

■叶华玲

厦门大学

《青春之歌》是作家杨沫的一部长篇小说,是1949年以后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并正面塑造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知识分子“成长小说”,小说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形象。

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踏上流亡之路。在她逃离家庭后,先是遇到“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两人相爱同居。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来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与一再阻拦她参加革命运动的庸俗自私的余永泽分道扬镳,投身于抗日救亡的行动中去。最后在革命者江华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女主人公林道静在从个性解放到献身革命的人生旅程中,经历了好几个阶段的成长,在每一阶段,她都会产生思想上的改变,都会进一步向无产阶级、向共产党、向革命靠拢。其中,不难看出林道静的思想转变历程与她的感情经历是紧密相关的。这也体现了《青春之歌》的创作特色——革命叙事与爱情叙事并置。在十七年文学之前,“革命”加“爱情”的叙事模式已有先例,《青春之歌》的叙事能够将革命叙事和爱情叙事并置,使两条线索密切结合起来,则是“革命加恋爱”的当代变体。在林道静成长为一个革命党人的过程中,她先后与余永泽、卢嘉川、江华三个男性建立了爱情关系。随着林道静思想水平与革命觉悟的不断提高,她所选择的爱人也越来越具有革命性与先进性,这与她日益增长的革命意识相契合。

一、出走:追求婚姻自由与个性解放

余永泽是林道静的第一个伴侣,他出现于林道静走投无路欲投海自尽的时机,拯救了她的生命,成为了林道静的“骑士英雄”。林道静深深地被余永泽那“骑士兼诗人”的气质所吸引了,两人之间演绎了一段“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这是林道静“娜拉”出走后开始个人成长的一个开端。这时的林道静是一个反抗包办婚姻,寻求自主恋爱与婚姻自由,与封建家庭决裂的“娜拉”形象,有着要掌握自己命运的诉求,同时也有着少女身上不切实际的幻想,展现出的是“五四儿女”呼唤个性解放的模样。也正是她身上存在的个人自由意识,为她今后确立共产主义理想奠定了基础。与余永泽的这段感情给了她爱情的甜蜜和温存,却不能满足林道静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需要和日益成长的革命意识,思想上的分歧注定两人最后要分道扬镳。林道静与余永泽的结合,反映出的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与资产阶级思想的结合。在林道静最初的这段感情中,更多的是少女青涩的初恋而非革命的考量,与后来革命与爱情的紧密结合相比,这段感情里,政治还隐藏在爱情的背后,尚未走到前台。

二、觉醒:从个性解放走向社会解放

卢嘉川是作者杨沫重点刻画的几近完美的革命者形象,他拯救了林道静的灵魂,是引导林道静走向更高人生境界的先进人物。卢嘉川展现出的个人魅力,他对革命的执着以及林道静对卢嘉川的喜爱,都促使林道静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随着两人感情与交往的加深,林道静的个人解放也越来越彻底。卢嘉川被捕后,林道静同余永泽决裂,这是她成长旅程上的第二次决裂,是她摆脱个人的小家庭、小天地,把自己的理想、出路、命运同民族解放、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的关键一步。在卢嘉川的指导启蒙下,林道静迈出了从脆弱敏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充满战斗激情、豪情的革命战士转变的一步。她的思想境界不断扩大,不再局限在五四新文化中,着眼点从小我转向大我,开始了解民族救亡的大形势,从追求个性解放转向献身社会解放事业。林道静内心本有的独立、爱国的热情、同情不幸者、倔强的反抗压迫的思想品格,让她渴望成为爱国进步青年中的一员,为革命理想与民族解放奋斗。在林道静与卢嘉川的这段关系中,两个人因为对革命的热情、赤诚,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产生了爱情,此时革命叙事和爱情叙事互相融合,同时进行。

三、成长:告别“旧我”,坚定投身社会解放

在卢嘉川被捕牺牲后,江华这个更加坚定、成熟、彻底的革命者代替他成为了林道静革命路途中的引导者。接受了卢嘉川启蒙的林道静,虽然对革命满怀热情,却对如何开展具体的革命工作缺乏认识与经验,思想上不够成熟。江华作为一名地下党员,给林道静讲了许多的革命道理。林道静在江华的教育下,在开展农村斗争与学生运动的过程中,在革命具体的实践中,精神发生了更大的转变,一改之前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弱点与局限性:“视野从小我转变成大我,由一开始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死转变成为胸怀民族、百姓,为了千千万万同胞的出路而奋斗;从充满资产阶级浪漫情调的知识分子逐渐成为了充满勇气、智慧、冷静的无产阶级战士,投身于民族解放的事业中。”当林道静真正地深入革命,接受了种种考验,成为一名坚强隐忍的女战士后,她接受了江华的感情。这很大程度上因为他是一个“布尔塞维克同志”,革命者与先进性已经成为了她爱情重要的选择标准,斗争经验更丰富、思想觉悟更高的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江华自然成了林道静最好的归宿,也是必然的归宿。至此,革命与爱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林道静与江华的爱情,是同志的爱情,与其说林道静接纳江华是感情上的接纳,不如说更多的是思想、理智、政治上的接纳。

四、结语

小说以林道静情感的变迁为主要线索,将她的成长历程与感情线索交织在一起,使她在爱情走向成熟的同时,革命思想也走向了成熟。林道静在与余永泽的感情中,还是一个局限于追求个体解放与自由,苦闷于寻找个人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在与卢嘉川接触交往,产生爱情的过程中,林道静成了一个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并甘愿为之献身的热血青年;最后在江华的引导下,她与小我、旧我彻底决裂,成为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可以说,林道静在革命思想的指引下选择与江华结合,就昭示着她彻底抛弃了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正如李扬所说“如果把个体的林道静视为整体性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象征,我们不难发现在林道静成长的三个阶段中,余永泽代表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与卢嘉川代表的‘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与江华代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无疑构成了引导林道静成人的主要话语类型。”

《青春之歌》这本小说是知识分子改造的成功范本,成功塑造了林道静这个十七年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典型。林道静的典型意义,在于说明了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这也是小说的思想主题。而且林道静这一形象,也并不是一个“扁形人物”,而是一个立体的形象。小说中并没有将林道静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而是展现出了身为知识女性的林道静具有的种种弱点,如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又如对爱情存在眷恋,这体现在与余永泽决裂前经历了种种犹豫与挣扎;还有存在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对革命的残酷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动不动就想杀身成仁。《青春之歌》正是在“革命”与“恋爱”的结合中,展现了林道静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进行思想改造,克服种种弱点,走上革命道路,蜕变成为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的过程。

注释:

①杜娟.“十七年”文化传播中女性形象的消解与建构———以《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传播为例[D].重庆: 西南大学,2012.

②李杨.50- 70 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林道静江华春之歌
青春之歌
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何以林道静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爱情研究
——以林道静为例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春之歌
春之歌
试析《青春之歌》中的爱情叙事与革命理想
“鸟”与“乌”
一个漂亮的铃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