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锡剧《玉蜻蜓》饰演两角的感悟
2018-11-14冯佼
■冯佼
《玉蜻蜓》是锡剧传统经典剧目,其中的《庵堂认母》尤为受观众们喜爱,我曾经演过其中的徐元宰一角。2017年,无锡市锡剧院重排青春版《玉蜻蜓》,由我分饰徐元宰之父申贵升及徐元宰两个角色,旧瓶装新酒,对我是机遇也是挑战。我谈一谈分饰这两个角色时的表演心得。
《玉蜻蜓》根据弹词改编而来,讲述了女尼与富家公子相爱、分离、产子、子长认母,骨肉团圆的故事。姑苏富家公子申贵升与法华庵女尼智贞相恋,以玉蜻蜓为信物,誓约终身。老总管王定告申,父母在世之时曾与吏部天官张国勋家指腹为婚。张为谋申府家产,送女上门完婚。贵升坚守誓约,弃家出走,至庵中与智贞结为夫妇。其妻申大娘率侍仆搜庵,贵生受惊,一病身亡。智贞产子,将玉蜻蜓及血诗一首系于婴儿之身,命老佛婆送往申家未果。子为朱姓所得,后又卖与徐姓为子,取名元宰,认申大娘为寄母。十六年后,元宰乡试中魁,得血诗等物,方知生母名为智贞,便至庵堂认母,请灵归家。张国勋父女定计夺子,并逼智贞自尽,元宰誓与生母同生死,不肯复姓归宗。申大娘鉴于智贞与已同为封建婚姻之受害者,终于和智贞尽释前嫌,认为姐妹,合家团聚。
该剧故事较为完整,矛盾冲突集中且强烈,人物情感充沛,唱词朗朗上口,歌唱性较强,锡剧擅长表现这样抒情、优美、刚柔并济剧目。自20世纪80年代首演,至今已有近40年的演出历史,演出场次之多,已无法获得准确数字。因此,《玉蜻蜓》也成为无锡市锡剧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第一次读《玉蜻蜓》的完整剧本,我就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角色们的悲欢离合及曲折坎坷的命运所吸引。特别是“游庵定情”和“庵堂认母”这两场戏更是让我铭记在心。前者主要表现申贵升与智贞的爱情,其中人物细腻的情感如涓涓细流般自然流露,给人一股清新、明朗的气息;后者主要是徐元宰寻找生身之母,在法华庵与生母相认的情景,这场戏中,人物之间相互试探,环环相扣,人物的情感一步一步被逼上心里的至高点,如山洪暴发般势不可挡。我有幸饰演徐元宰,多次与剧院的艺术家及同辈演员们同台演出,演出场次达到200多场。我遵从着自己的内心,充分投入到戏曲中,体会着徐元宰一直渴望的舐犊情深,以及初次被母亲拒认的委屈与失落,最终与母亲相认后的喜极而泣,通过眼神与动作展示出来,获得了观众们的认可,每一场戏都有不少观众看到此处会潸然泪下,我觉得对这个觉得的定位是成功的。
今年锡剧院重排青春版《玉蜻蜓》,特邀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华金瑞和谢志英二位先生来指导。我饰演徐元宰,还要承担其父亲申贵升这一角色。也就是说,一台戏要演两个角色,这对在舞台上直接现场表演的锡剧而言,难度不小。于我而言是挑战,但细细思量,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这是一个演员突破自己,积累经验最好的机会。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好父子两个性格特点各异的角色,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压力化为动力,充分了解角色,将自己完全融入到戏中,假戏真做。
斯坦尼拉夫斯基说:最好的老师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为演好这两个角色,我将用戏曲“四功五法”来塑造这两个人物,用心琢磨,精准把握角色定位。
首先,“申贵升”和“徐元宰”是亲父子关系,他们两个人物整体的外部形象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一模一样,俗语称“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是两个人物仅仅是外表上相像,性格、行为有很多差异。因此,我在游庵那一场戏中申贵升进庵堂和观佛殿,求菩萨等情节与认母那一场进庵堂们和拜佛进殿,求菩萨帮助其母亲认子的相同情境里做了思考,除在装扮上两人类似,在身段的设计、舞台调度运动、台步圆场的走法、神态的表现、声音、语气的塑造上都做了相同的处理和符合情理下的凸显,这样观众一看就知道两个人物是父子关系,同时又能刺激智贞看到徐元宰时认出他是申贵升的错觉,激发了矛盾冲突,强化了戏剧性。
其次,在申和徐两个人物像的基础上,又要找到两个人物不同的气质面貌,让观众明了一个演员饰演了两个角色。戏曲表演讲究手、眼、身、法、步等程式技艺,申和徐在人物表现时,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就是“眼神”的不同。如申贵生在游庵定情时,追求自己所爱,对少女智贞的好感,要有绵绵的爱意。而徐元宰的眼神从目的上就不一样,元宰眼睛里没有男女之间情爱上的追求,他的情感诉求是找生母,渴望母亲认子,找到心灵的归属感。这个眼神的使用和两情相悦的眼神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体会到,眼神的不同使用,舞台亮相与眼睛的交流对这两个人物的塑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最后,人物性格的异同,导致舞台上的形体动作、面貌气质也会异同。就剧本而言,我觉得申和徐都是书香门第的富家公子,性格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具有书卷气。不同的是,申贵升的性格和人物气质中有一股正义感、洒脱感,他打抱不平智救智贞,他敢于追求爱恋的自由,不愿接受父母所定的婚姻,而坚守自己所爱,最终遗憾而终。因此,我在演申贵升时会把潇洒和自信藏在心中,通过清爽俊逸的身段动作来把其人物性格里本质的东西给外化出来。反观元宰,他除书卷气外,性格很坚毅,兼有含蓄和稚气之表现,又给观众一股善良纯真之感。如在认母中,他和智贞初次相遇,母子天性般的联系完全展露,而后观察到自他进庵堂后智贞的一些列行为举止都不太平常,在与他言辞交流中,眼泪几度夺眶而出。细节上,他们从试探到确认,等到其拿出玉蜻蜓和血书等证据相认时,智贞为儿前途而苦水自吞,拒绝不认,致使元宰最后万分痛苦。可身为人子,其母久久不肯认,他无可奈何,唯有拿出诚挚之心求神帮助,只要母亲认儿,其它事物不再重要,最后以其纯真善良之心打动母亲智贞,母子终相认。
以上几点,是我在锡剧《玉蜻蜓》中对一人分饰“申贵升”和“徐元宰”两个角色,在人物气质、人物性格的刻画、戏曲程式运用在排练及演出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感悟。通过一遍遍通读剧本,一次次的排练,我精准把握了角色定位,塑造了较为鲜活的人物形象。此次一人分饰两角,丰富了我对人物的认识,强化了我舞台表演的张力,提升了我的实践演出经验。我相信随着演出实践的锻炼,生活阅历的积累,艺术素养的丰富,我会对这两个人物有更深的理解,有更精彩的表演呈现给喜欢锡剧的观众朋友,让他们能随着我的角色走进剧中,与我一起体会悲欢离合。我会一直坚守我所喜爱的锡剧表演艺术,积极继承传统,努力发展创新。我会努力塑造一个个全新的角色,全方位提升自己,以发展锡剧事业为己任,争做一个有思考、有素养的演员,更要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锡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