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艺谋《影》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传播
2018-11-14师莹
师 莹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由张艺谋执导,邓超、孙俪、郑恺等主演的电影《影》在2018国庆档热映。这部影片的灵感源自于朱苏进的《三国·荆州》,讲述了一个英雄替身的故事。影片运用统一的水墨风格和一系列中国元素构建出一个具有鲜明中国艺术特色的影像世界。尤其是中国太极哲学观念的加入赋予了整个故事生动的灵魂。探讨张艺谋《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内涵,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实现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墨艺术世界的构建
张艺谋的电影《影》采用了水墨风格,其灵感来自中国的水墨画。王维《山水诀》云:“夫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代表,尤以水墨山水为著名。水墨山水画形成于唐代,以黑白二色,笔丰墨健为主要特点。相对于西方画派的五彩斑斓,中国水墨山水画可谓化繁为简,黑白之间蕴含了中国阴阳两极的智慧。张艺谋在《影》作品中大胆摒弃了张氏之前的“浓墨重彩”,选择了水墨风格的黑白灰色调。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红”,到《英雄》中“黑、白、红、黄、绿”,再到《十面埋伏》中的“绿、白”,《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黄”,张艺谋经过岁月的淬炼,洗净铅华,借水墨二色表达出了道法自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人生哲学。影片中大殿外景借阴雨绵绵将山、水、人、舟完美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视觉效果。大殿外景给整个电影叙事奠定了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叙述空间。剧中众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在水墨世界里展开。观众观影正如同观看一幅山峦起伏的中国水墨长卷。水墨世界成为《影》最鲜明也是观众感受最强烈的中国元素符号。
水墨空间之外,张艺谋还在影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中国元素来强化作品的主题和中国风的艺术效果。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元素当数“琴瑟”。琴和瑟是中国两种传统乐器。传说它们的发明人是伏羲。琴与瑟一般由梧桐木制成,有空腔,采用丝绳为弦。琴最初为五根弦,后来改为七根弦。瑟有二十五根弦,体积比琴要大。“琴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富有多重文化内涵。“琴瑟”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夫妻恩爱。《诗经·女曰鸡鸣》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琴瑟”也有兄弟和睦之意。《诗经·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宋人王柏诗《和易岩木犀韵》云:“兄弟琴瑟合,子侄鸿雁随。”“琴瑟”还是美人的象征。曹植《仙人篇》:“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陆机《拟西北有高楼诗》:“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在中国文人笔下“琴瑟”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种情绪,一种意境传达的符号。南北朝何逊《离夜听琴诗》有“别离既有绪,琴瑟反在悲。美人多怨态。亦复惨长眉。”张艺谋的《影》借“琴瑟”这一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符号,传递出子虞与小艾的夫妇之情,子虞和沛良的兄弟之义,更借助这一民族乐器为小艾人物形象的塑造增添了古典美的神韵。
琴瑟之外,电影中还出现了一种乐器“箫”。箫最早起源于骨哨,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箫”字来源于“排箫”。排箫箫管没开孔,而箫的箫管开孔,为了区别二者,故而又名“洞箫”。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别。《释名·释乐器》云:“箫,肃也,其声肃肃然清也。”箫音量较小,音色柔和,幽雅绵长,适宜独奏。箫和琴瑟同为中国传统乐器,但作为文化符号代表的文化内涵却大不相同。琴瑟的哲学意蕴为“合”,而箫的哲学意蕴则为“独”。李白《忆秦娥》云:“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影片中都督子虞和小艾的夫妻琴瑟和鸣最终被境州打破,子虞和沛良的兄弟之义最终为权力所左右。“合”为虚,而“独”为实,不得不感叹影片哲学构思的精妙。
条屏和屏风。影片中在室内使用了大量的条屏和屏风。条屏是一种装裱中国书法或绘画作品的形式。其单独悬挂的称“条幅”,并挂的称“堂屏”或“条屏”。有四条屏,八条屏,十二条、十六条、十八条,乃至二十六条屏。影片朝堂大量使用了条屏。草书装裱在大堂之上,高悬而下,肃穆庄严却又不失灵动,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公主青萍上朝时总是藏在屏风之后。屏风,屏其风也,是一种中国古典家具。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起分隔、美化、挡风的作用。屏风最初只能天子使用,摆放于皇帝宝座后,上裱绛帛,画斧钺,是帝王权力的象征。《史记》中有“天子当屏而立”的记载。后来屏风逐渐普及到民间。李商隐《嫦娥 》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中的屏风就是用云母石作为装饰。在张艺谋的电影《影》中,条屏和屏风都用特殊的纱定制而成。导演借助屏风和条屏营造出一个多层次的空间关系。正如《影》摄影指导赵小丁接受采访时谈道:“在电影的内景部分,我们采用大量的隔扇、纱等半通透质感的物品呈现,使它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奇特的空间关系,与完全封闭的隔断有所区别。我们运用很多光影的设计,比如人的影子在屏风和隔扇上厮杀,在阴影的背后,又有真实的影子,相当于通过一层层地叠加,把它们综合地放在一个环境里,使之变成更为丰富的空间。”“它们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情绪的表达、氛围的塑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些半透的条屏和屏风,正是内与外的一个临界点。条屏和屏风作为一种中国文化元素,对于构建影片的水墨叙述空间,形成整体的中式文化氛围起到渲染和强化作用。
二、太极哲学观下的人物关系
如果说水墨世界是张艺谋《影》作品中的“形”,那么太极哲学则是这部影片的“魂”。大都督子虞受伤藏于山洞,跟影子境州还有妻子小艾一同苦参破解杨家刀法的真谛。漫天飞雨中引人入画的是一幅太极图。都督和影子分别站在太极图的两极之上。“太极”意指万物本源。太者,大也,极指最高境界。《易传·系辞上传》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图由一个独立的圆形平面构成,圆内有一黑一白两鱼首尾相接,其中黑色鱼形代表阴,白色鱼形代表阳。白鱼黑眼,黑鱼白眼,俗称阴阳鱼。太极图整体图形由圆弧构成,线条流畅饱满,阴阳鱼首尾相接,寓意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蕴含着中国哲学相克相生、生生不息的智慧。影片中的人物关系也无不映射着创作者的太极智慧,在真与假、虚与实之间形成一种张力吸引着观众。
真与假。都督子虞和影子境州的关系是真与假,明与暗的关系。子虞为真,却因刀伤藏于暗室。境州为假,却代替都督出现在明堂之上。剧末子虞言:“没有真身哪来影子。”境州杀子虞言:“没有真身一样可以有影子。”此时,真假关系已经发生了转换。假作真时真亦假。影子给都督戴上面具那一刻,都督由真变为假,彻底沉沦至黑暗深处。影子杀都督和主公,推门见群臣,假戏真做,从暗处真正走向光明,走向权力的中心。
名与实。沛国主公沛良和大都督子虞的关系是君与臣的关系。权力争夺成为这对关系的张力。沛良登基靠都督辅佐,都督权势过大成为王权潜在的威胁。都督虽位居人臣,却是实际的当权者。名与实,成为君臣关系的哲学内涵。有权无名如都督子虞,有名无实如主公沛良。在权力的追逐之中,君臣关系在转换,沛良和子虞也献上了彼此的生命。而新的都督与将军即将成为新的君臣关系。命运轮回如太极,不变的是权力,变的是追逐权力的人。
男与女。男女为阴阳。男性为阳,代表了力量,如都督,亦如杨家刀法。敌军大将杨苍善用刀,其刀至刚,三招破敌。子虞被杨苍之刀所伤,一心复仇,然而苦参破刀之法无解。女性为阴,代表了智慧。都督之妻小艾,聪颖过人,荐以妇人之形入沛伞,摆臀蛇步而行,以柔克刚,终破杨家刀法。男女、刚柔,力量与智慧同样构成了阴阳哲学关系。
另外作为影片中一条重要的感情线索,都督的夫妻关系中也蕴含了真假虚实的哲学内涵。子虞和小艾是真夫妻,也是沛国的模范夫妻。他俩男才女貌、举案齐眉,可谓琴瑟和鸣。都督受伤后,藏于密室。小艾和境州在外人面前扮演夫妻。他俩日夜相处,心生恻隐,发展为情人,最终“假夫妻”变为“真夫妻”。万事万物都在两极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关系。君臣、夫妻亦如是。
三、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飞速发展,国产电影票房一路飙升。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载体,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利用中国元素,借助电影的视听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张艺谋的电影《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做好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仅仅依靠一个导演、一部影片是不够的。在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道路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内功”,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艺术形式的转化。创作者要在中国丰富的古典文学、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中汲取营养。作为电影艺术的创作者,应当坚定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在视听语言的转化中才能得心应手,在全球电影市场的竞争中才能独树一帜。第二,遍访“名师”。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影坛要借鉴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影视传播经验。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国产电影的海外传播影响力还亟待加强。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断深入,这给国产电影的海外传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传播者而言,我们更需要一种开放的视野和学习的心态。正如王婷《从“编码/解码”理论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一文中所说:“当代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要)考虑到西方观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差异,用一种更为开放的全球性视角进行影片创作,弥合编码和解码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向好莱坞、印度、泰国电影的成功案例借鉴学习。例如好莱坞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对中国故事题材的应用,印度电影和泰国电影在保持本国电影传统特色的同时对电影艺术形式全方位的挖掘与创新都为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有益借鉴。第三,电影作为一种媒介,电影技术对于传播内容的表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数字化技术给当代电影艺术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手法。如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头号玩家》将3D、VR、CG等不同的数字技术融入其中,刷新了观众的审美体验。中国国产电影走向国际,电影技术是核心生产力。
张艺谋借助电影媒介和现代技术,用影片《影》讲述了一个中国故事。它不仅具备中国传统水墨风格的“形”,更拥有中国太极哲学的“魂”。影片中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使用为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加速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