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视”理论与女性主义电影研究

2018-11-14

电影文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凝视妮娜克里斯

孙 峰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

在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当中,“凝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规避的关键词,成为解释诸多理论难点的关键,尤其是“凝视”理论,将女性从“被凝视”中解放出来,真正脱离了长久以来的父权主义社会框架。女性文学曾经作为支撑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阵地,其与“凝视”理论有着天然的契合性,而随着女性主义与电影艺术越发高度融合,人们意识到镜头对女性的“凝视”与传统夫权主义中男性对女性的凝视与消费如出一辙,镜头对女性的凝视构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结构关系。于是,拉康的“凝视”理论再次彰显出其理论优越性,既可以作为分析研究当代女性主义电影发展的工具,又可以成为辅助女性主义理论发展与女性主义电影创作的工具。

一、来自镜头的凝视:当代女性主义电影

在传统的夫权主义视域中,女性的地位是低于男性,且长期在男性的凝视中生活的,男性的凝视是一把标尺,不仅丈量着女性的身体,也制约着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古代的夫权道德框架中,女性要遵守“三从四德”,女性要“为悦己者容”,女性时时刻刻都生活在男性的凝视当中。在长期的父权社会文化之下,女性已经习惯于“被凝视”,“被凝视”成为明确女性主体意识,“凝视”成为建构女性主体性的途径,即便是在女性运动兴起的初期,女性运动呼吁的是女性应当具有与男性等同的社会权益和社会地位,反对歧视女性,然而无论是女性主体意识的激发、主体性的建构都没能离开男性的凝视,可以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绝对的二元对立结构在女性意识中是始终存在的。

因此,无论是在小说还是电影艺术当中,对于女性的描写往往是一种潜藏着父权意识的男性凝视,于是在小说和电影艺术当中不断出现女性身体叙事就是一种最为直接的物化女性、消费女性,即便是女性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却依然是在男性的凝视标准下生活。在电影艺术中更是如此,镜头有着先天的凝视主体性,对女性的凝视有着与男性凝视相似性,是一种带有父权主义的制约,就连很多当代以女性主义为主导的电影,往往也逃离不了这样的凝视视域。

于是,当代女性主义电影依然不断将女性身体叙事参与到叙事过程当中,将女性的外貌与女性的命运相关联,潜意识中用男性凝视女性的方式讲述关于女性主义的故事。贾森·雷特曼执导的《塔利》中的玛洛是一名三个孩子的母亲,丈夫丝毫不关心家里的大小事情,下班回家打游戏,上班离开家门之前一个吻,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玛洛的身上。为了表现玛洛被生活压垮的女性形象,饰演玛洛的查理兹·塞隆让自己增肥,身材走样,以更加符合玛洛的剧中形象。然而,邋遢、肥胖、丑陋的被生活压垮的女性形象只是镜头和男性凝视下的产物,玛洛的个人形象只是因为男性的凝视想象而存在的。《立春》中的王彩玲是个彻头彻尾的“被抛弃与被伤害”的女性形象,即便她有着一副天生唱歌剧的动人歌喉,她依然无法得到理想中的爱情、事业和生活,甚至志大才疏的表弟黄四宝认为王彩玲对他的爱慕玷污了他们之间的精神友谊,王彩玲被骗,被轻视,因此她只能是一个样貌极度丑陋的女性,由此才显得合理,这又何尝不是具有父权意识的镜头下对女性形象的规训,是男性凝视下的审美标准对王彩玲女性形象的单方面主体建构。

当代女性主义电影无法脱离长久以来父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凝视,这种带有权力意识的凝视制约着女性对自己的认知,从她们的外貌到行为都在男性凝视的衡量当中,这也是当代女性主义电影的创作局限之一。

二、镜中虚幻的“我”:他者凝视下的女性

拉康的镜像理论作为凝视理论的先导,为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主体意识的激发,以及女性主体性的建构,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拉康认为,当处于6~18个月大的婴儿透过照镜子的行为,在镜子中认出了“他者”的存在,然后婴儿才能在此基础之上认识到“我”的存在,并在整个镜像阶段完成自我形象的认知。当婴儿凝视镜子中自己的镜像时,凝视行为不仅发生在婴儿对于镜像,镜中的镜像同样在以“他者”身份凝视婴儿,当婴儿凝视镜子里的镜像时他已经丧失了凝视意识。

在当代女性主义电影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主体性建构,也常常有着一个类似于婴儿的“镜像时期”来完成的,女性在凝视“镜中的自己”、在镜像与他者的凝视下蜕变,对自身有了独立意识的同时,也产生出蜕变的愿望。《伯德小姐》中的克里斯汀坚持称自己为Lady Bird,但现实中的她并不淑女,青春期的她粗鲁大胆,与母亲据理力争,甚至在一次与母亲的争吵中直接从行驶中的车里跳了出去,她有一颗叛逆的心。当克里斯汀在排演舞台剧结识丹尼时,来自丹尼的男性凝视令克里斯汀变得乖巧,小声说话,眼神顺从,在意识到男性凝视的克里斯汀开始建构自己的女性特质与身份。在克里斯汀的第二段恋情中,她依然是在男性的凝视中发现自我,潜意识里她希望成为男友凯尔的理想女友。在毕业舞会前她跟母亲一起去选衣服,当她一次次换上廉价的裙子凝视镜子里的自己时,完全是在以男性的目光在凝视,即便当时并没有男性在场。于是,在男性的凝视中克里斯汀成了一个身着鲜艳色彩长裙的淑女,她始终称自己为Lady Bird,然而这一身份只是她基于男性凝视做出的自我认同与主体建构,只能存在于男性的凝视当中,是镜中的虚幻的“我”。当克里斯汀与凯尔分手,朝着新的人生目标前进时,她终于逃离了男性凝视的目光,因此进入大学的克里斯汀参加聚会,当男性问她名字时,她迟疑了一下答道:“克里斯汀。”她最终摆脱了Lady Bird指代的男性凝视与规训。《黑天鹅》中的妮娜也是他者凝视下寻找自我的女性,妮娜在男性的凝视以及自我凝视镜中的“我”的过程中崩溃,最终走向了自我主体与身份建构的死角,等待她的只有毁灭。

当代女性主义电影中,女性在长大成人以后,依然存在类似于“镜像时期”的自我认知,在不断的他者凝视过程中,女性透过满足他者的凝视,或者是自己的凝视,最终实现主体与客体的拨乱反正,以及自身主体性的建立。

三、“大他者”凝视遮蔽下的女性成长

在拉康看来,凝视与眼球是相互分离的,凝视的存在并不代表眼球的存在。拉康“凝视”理论当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象征界”,即“大他者”。“大他者”是主宰并质询着个体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化了的符号秩序,是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秩序。因此,如果将拉康的“凝视”理论代入女性主义研究当中,那么女性主义的内部结构可以被清晰地分割开来,尤其是在女性主义对男性的凝视做出顽强抵抗以后,“大他者”会更加显示出其理论层面的存在意义。

在女权运动发展初期,反对歧视女性,呼吁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成为运动的核心思想。发展初期的女性主义并没有回避男性的凝视,而是希望首先能够做到两性平等,然而男性对女性的凝视早已脱离了眼球的存在,已经在长期的父权制社会当中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规约和社会秩序,女性受到的凝视往往是“大他者”的凝视。即便女性与男性获得了同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她们依然需要在不可见的“大他者”的凝视中成长、生存,“大他者”是长期父权制社会遗留下来的形成已久的、质询个体的意识形态。

《黑天鹅》中的妮娜从一个躲避在母亲丰满羽翼下的天真无邪的少女,逐渐将自己内心的黑暗面激发,并最终成为一名能够“主宰一切”的黑天鹅。当妮娜只是一名普通的芭蕾舞者时,她需要面对的只是单纯的跳舞,成为衔接整场表演的“螺母”,母亲对妮娜的呵护无微不至,妮娜并不需要进入成人世界所构成的“大他者”的凝视中。然而,当剧团要重新编排《天鹅湖》,前领舞贝思离开剧团,总监托马斯决定海选新的领舞时,剧团中的生存法则与意识形态等构成的“大他者”将妮娜笼罩其中,身为一名芭蕾舞演员,且热爱芭蕾舞向往成功的人,都希望能够在《天鹅湖》中成为领舞。于是,妮娜需要在“大他者”的凝视中重新定义自己,完成一次蜕变。同时,剧团总监托马斯身为男性对妮娜的凝视,也在同时改变着妮娜,当他要求妮娜回到家中自慰,体会性的快感时,妮娜并非是在与纯真和过去告别,她只不过是走入了男性的凝视场域,成了男性希望她成为的那种女性。《天鹅湖》的海选实质上也是总监托马斯作为一名男性设定的“大他者”,黑天鹅和白天鹅海选是男性希望通过一种主宰者的意识形态雕塑、改造女性的凝视场域,妮娜在他者的凝视中并非获得了自我的主体建构,只是在一个悬置的“大他者”的凝视遮蔽下被改造而已。

而《伯德小姐》中的克里斯汀始终在逃离“大他者”的凝视,作为一名叛逆者,甚至是青春期的反社会者,她质疑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质疑母亲对自己的严加管教,质疑母亲对自己的爱,质疑自己的身份,质疑一切。然而,克里斯汀虽然意识到了“大他者”在凝视着她,然而她无法真正精神逃离,她唯一确定的是她需要让自己的肉体离开家乡。克里斯汀为自己取名Lady Bird看似是叛逆少女的行为,实质上是她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妥协,她意识到这个物质社会的生存法则,所以她希望自己能够是一名淑女,希望自己是一名有钱人家的孩子,希望自己能够符合“大他者”的凝视期待。当克里斯汀终于被梦想的学校录取,真正离开家乡时,她终于逃离了保守的家乡,成功进入了另一个“大他者”的凝视视野。克里斯汀换上了帅气的西装外套、嬉皮士风格的宽松牛仔裤和皮鞋,叼着烟,看着Play Girl,对其他男孩介绍自己时,她再也不是Lady Bird,而是克里斯汀。可以说,《伯德小姐》中的克里斯汀是女性主义电影中少有的真正意识到企图蒙蔽自己成长的保守美国乡村社会“大他者”的存在,而最终实现了自由意志的生长的女性。

四、结 语

“凝视”理论如今已广泛地应用于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当中,“凝视”理论消解了西方二元对立结构当中男性与女性的绝对对立,将女性从被凝视中解放出来。大银幕中的女性意识到镜头的凝视与压制,从镜头的凝视中走出,模仿镜中虚幻的“我”,在“大他者”凝视中成长。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不难看出,拉康等人提出的“凝视”理论能够成为女性主义电影创作的基本思想,同时也能成为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解构、分析工具和推动女性主义理论前进的可靠理论依据。当代女性主义电影不仅需要塑造不同类型的彰显女性权威的女性形象,更应当在叙事过程中将女性在他者“凝视”中成长与生存法则梳理清晰,女性主义理论及电影创作才能真正上升到新的艺术高度。

猜你喜欢

凝视妮娜克里斯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rmal relaxation of exchange bias field in CoFe/Cu/CoFe/IrMn spin valve∗
纪念与致敬 CP3 XI 克里斯·保罗 CHRIS PAUL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读
克里斯·埃文斯 论队长的独一无二
高分四号,从3.6万公里外“凝视”中国
寻觅救赎